[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22:13

探索发现:泉州·世界石都水头镇发现一座抗战支部旧址的方形土楼

这是一座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土楼,与厦门那座倒塌的土楼一样,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砌的墙体。不同的是,这座土楼除了没人住,天井长草外,楼还是几乎完好的,而且已经列入相关部门的档案中。下面就由笔者带大家参观下这座土楼,讲讲它的前世今生。

土楼建于清朝嘉庆岁次庚申年(1800年),已有225岁。本座土楼承载各个历史人文信息,是一栋很有保护价值的人文古迹。房子的建设规划有很明显的功能性布局,如坚固和封闭性,一楼除了正门和两个廊门外,再无其他与外面联通的地方。二楼则只有小小的窗户,这些无不是从安全方面考量,这样,无论山贼是从哪里进攻,只要护好三个门,就无从下手。所以,防御性和坚固性是土楼最关键的功能之一,也是各种土楼必须的标配。但土楼平时也是起民宅居住作用,并且有很多人在一起生活。所以,除了防御性外,首先要保证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下面让我带大家看看土楼里面的样子。

与大家所熟悉的永定土楼一样,外面看着很严实,但其实里面空间很大,中间有一个很敞亮的大天井。天井既采光,还能喝茶赏雨景(玩笑话)。当然,房间的后半部的采光,在阴天时还是稍微会差点。土楼房间出来并不是一步到天井,而是留了一个回廊过道,用石柱支撑,并在二楼形成一个阳台似回廊,与一楼不同,二楼回廊以木柱支撑。这个回廊的作用很大除了当过道,还能促进各家互动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增加(二楼回廊还有个时代性的功能下面讲)。中间天井区域除了采光,还可供晾晒、活动、休闲、家务、办席等使用。而天井中的水井(图片红圈处即是水井),在那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方便土楼内人口的日常生活用水所需,更是能在土楼遭遇外敌要入侵时,封闭的土楼不至于无水可用。

康店土楼与知名景点“永定土楼的黄土墙不同,是由半不规则的石块砌成坚牢的墙体。但土楼的门窗都用规整的石块为框,正门上面为旧时建筑规制,做了一块门匾石,上刻“锦山永仰”四个大字,题写之人为乾隆嘉庆年间陕西兴安府学黄大振。由于是土楼,房子装饰不似其他传统民居那么讲究,左右廊门上面没有题字。但有个情况我到发这篇文章配图时才发现,就是左右廊门的形状不一样。一个门框上面为直角,一个门框上面为弧形,不知是居于什么样的考量,特意建成不对称的样子。

康店土楼毕竟建于两百多年前,所以在规划上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图片红线处就是二楼的回廊,这个回廊的部分作用上面讲了,就是过道、活动空间等,但这个回廊还有个作用就是“男尊女卑”。在古代,男为尊,女性在生活上会有很多的禁忌,以避免冒犯到男性。像这个二楼回廊就是只能男性使用,女人是不能走的。因为要避免人在回廊时,楼上下同位置产生女上男下的情景。古人认为这是女性跨在男性头上,除了不敬之外,还会令男性倒霉。但大家都住一起,回廊不让女性走怎办?大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为了照顾时代观念,又能兼顾生活便利,土楼建造时就考虑这些问题了。房子主人在二楼的后面预留了一个巷子似的过道。这个过道围着二楼绕一圈,是二楼房间减少面积留出的,在房间后墙与土楼外墙的中间,形成一条狭小但可以贯通整个二楼的四方形过道,这条过道就是供在土楼居住的女性专用。一前一后两条过道,外环内环两个围绕,留下了封建年代“男尊女卑”印记的“男道”与“女道”。

土楼的坚固不但承载了从清至现代(几十年前)数代人的人生,也留下了解放前两朝在土楼发生的故事。在清朝,土楼保护了人们的安全,而在民国时期,土楼则为革命提供了便利。在解放前,康店村是闽浙赣晋南同边区地下党开展活动的主要据点,于是便在这里设立了晋南同边区第六支部,地下党们在土楼宣誓入党,在土楼碰头,在土楼谋划开会。康店土楼做为历史的见证者,躲过了岁月,躲过了战争,见证了那段红色的历史。只是时光悠悠,早已没人住的土楼,开始进入破败阶段。部分坍塌的地方,长满植物的天井,都在向人们暗示着它需要维护了。

附与土楼一院之隔的古厝(画红线处),应该是与土楼同一时期或是附属建筑。这栋古厝与土楼建筑风格不同,是泉州传统古大厝的一种,和更靠海区域的红砖古大厝对比,靠山区域的古大厝墙面通常以石块或与黄土墙混合而成。从布局看,古厝以生活居住为主,不强调防御性。古厝后面留了三个门洞,门洞进去就是房间,房间再出去就是一个小院落。靠土楼的一面则只留了两个门洞,既方便与前面土楼往来互动,又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另外在古厝靠路边位置也留了个门洞(绿圈处),进去是厨房,再进去稍微右拐就是中间的院落了。这位的错位,想是避免厨房油烟影响院落周边房子的环境。

同时,这座古厝与传统泉州古大厝布局不同,没有古厝正面规制,没有凹寿,只留门洞进出,中间还留了一个长方形的小院落。与前面土楼一样,院落早已被植物占领,长势甚至更好。古厝的门洞大多已剩门框,其中一间房子几乎完全坍塌,其他房间也多有损或破败至损坏的临界点。

土楼承载了清朝老百姓的生活,民国地下党的斗争,但依然容纳得下现代的幸福生活。希望土楼能引起地方的重视,在它还只是轻伤时,给予及时的救治。这样付出的代价更少,却能让土楼存在的更久。土楼的周遭除西北角有较新的现代建筑外(其实是公妈厅),其余不是较为简陋的民房,就是已消失并已转化为空地或绿地。假如把前后的房子修下,周遭环境清理并做绿化或其他规整设计,然后把这里做为一个红色景点给开发出来。那么多的房间,可以一些做古代房间陈列、革命活动陈列、餐饮等。这样一来就会有烟火气,有人气的房子不容易破败,也能盘活这个遗址,并赚取维护资金。同时,还能留住康店村曾经辉煌(康店驿已无实物了,福建大道只剩三条石板)历史的一部分,建立红色历史的爱国教育基地,大家觉得呢?
图源:自拍
文章:原创,除头条转发功能转发外,请勿搬运!
#泉州#​#随手拍张照#​#晒图笔记大赛#​#旅游#​#闽南#​#土楼#​#古建筑#​#中国古建筑鉴赏#​​#福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发现:泉州·世界石都水头镇发现一座抗战支部旧址的方形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