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17:17

祖宗级吐槽!甲骨文天气预报被打脸,3000多年前商人如何占卜?

近日,有南京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位于南京市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参观时,偶然发现一块写有商朝甲骨卜辞的展品,内容令人忍俊不禁。
据现场铭牌展示释文,该甲骨记录为:“获象,今夕其雨,其雨,之夕允,不雨。”意思是“抓到大象……今天晚上下雨吗?……下雨吗?(验辞)到了晚上,没有下雨。”
如此记载的3000年前古代天气预报,引发网友调侃:“这怕不是祖宗级别的吐槽记录。”一位网友评论称:“堪比古代版‘降水概率99%,却见星星’”。

10月17日,记者就此联系了南京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的管理单位江苏省气象学会。工作人员证实,确有其事。“该甲骨文属于商代对天气现象进行占卜和验证的记录,是我们馆内专门展出的14块气象类甲骨文之一。包括这一块在内,共有14块都记录了当时对天气变化的占卜及其结果,内容涵盖是否降雨、风向等气象要素。”

据馆方科普材料介绍,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出现了很多天象、气象的相关内容,多数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气象有着紧密联系。对于雨还有细致记载,反映出人们十分注意雨的来向。来自不同方向的雨,具有不同特点。
这样详细的实况记录,表明做验辞的人工作细致、认真,是专业人士在进行。商代卜问未来10天天气成了常例,而且事后还要逐日进行验证。这样的10天天气预报及其验证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
3000多年前商人如何占卜?
一条完整的卜辞记载主要分成四部分,分别是序辞,占卜的时间与贞人的名字;命辞,记载卜问的事情;占辞,商王根据卜兆所作的语言;验辞,记录应验的结果。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甲骨文四部分卜辞书写格式,开创了中国记事性文章的撰写方式。

河南博物院夏商时期展厅中展出有一件商代后期的刻辞卜骨,1973年出土于安阳市殷墟小屯南地。这件刻辞卜骨完整记录了一起“天气预报”事件。这是当时一次天气的占卜,卜骨上面刻有“甲啓”二字,它所记录的是癸卯这一天占卜“甲”这一天是否会下雨。
啓,在甲骨文当中就是一个人的手推开了一扇门,在这里是晴天的意思,那么它的卜辞(占卜预言)是不啓,也就是说不会是晴天,它的验辞是终夕雨,到了傍晚还是一直在下雨,也就是说这次占卜的结果很准的。
殷商时期,占卜用的骨料主要为龟甲和牛肩胛骨,事前要经过整理加工,被称为“整治”,即占卜用的骨料要经过削锯、刮磨、凿钻制作等工序,使之成为占卜所需的版式。
为什么这些骨片埋在地下三千多年没有腐烂呢?用甲骨占卜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呢?专家认为,甲骨片埋在地下,缺少氧气,无法被细菌分解腐烂,然后经历数千年和地下的沉积物一起慢慢地石化。
另外,商人在整治甲骨片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程序——脱脂,也就是将油脂从骨片中脱离榨干,这样就能保证甲骨干燥不会腐烂。在占卜过程中,骨片经过背面的受热正面会出现裂纹,商王是看裂纹的走向来判定吉凶,但是纹路怎么走是吉,怎么走是凶,专家还没有摸索到确切的规律,但能确定的是正面纹路的走向和它背面的钻凿有一定的关系。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上游新闻、大河网)
编辑:陈睿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祖宗级吐槽!甲骨文天气预报被打脸,3000多年前商人如何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