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14:30

徐霞客30多年不工作,游遍全国的钱从哪来?为何被“全家灭门”?

1587年是个很寻常的年份,没发生过什么大事,但历史已经在暗流涌动。29岁的努尔哈赤已经在东北崛起,万历皇帝开始“消极怠工”。
而在江南水乡江阴,一个名叫徐弘祖的婴儿诞生在梧塍徐氏家族。这个被后人称为徐霞客的孩子,将用他传奇的一生,揭开明末社会经济的一角。

徐霞客塑像
徐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祖上最鼎盛时期拥有十几万亩良田,即便到了徐霞客父亲这一代,家道虽不如前,但仍是衣食无忧的乡绅之家。
徐霞客19岁时父亲去世,守孝三年后,这个年轻人做出了让乡邻瞠目结舌的决定:他要远游,而且要游一辈子。
接下来的30多年里,徐霞客的足迹北至燕晋,南达粤桂,西入云贵,东到浙闽,几乎把当时能走的地方都走遍了。
那么,一个不事生产的人,如何负担这漫长的旅途?

大明:成败皆白银
主要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好家族!徐家的财富主要来自土地,而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物价持续上涨。
这种输入性通胀让百姓生活愈发艰难,却让拥有土地的乡绅阶层,通过地租获得了稳定的白银收入。
根据明代财政收入的统计资料,白银在后期占比大幅上升:1480年还只有10.95万石(折粮),到了1602年已增至715.94万石,翻了几百倍!
明代经济的特点就是“税收货币化”,白银的普及促进了商业繁荣,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实质性好处。
答案很简单:大多普通人根本用不起白银,主要集中在皇族、官员和乡绅手中。

图源中国钱币博物馆
注意重点是“皇族”,而不是朝廷,老朱的子孙后代太多,占据了大量财富。而士族们更是变着花样的捞钱。
沿海官员们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谎报倭寇数量。毕竟,当时“倭寇”里面真正的日本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朝廷海禁政策下,没法正常贸易的沿海商人和平民。
于是走私贸易崛起了,甚至出现了像双屿港这样繁盛的国际贸易中心。朝廷派兵剿灭,结果走私集团干脆转商为寇,动乱反而更加猖獗。
明朝终于在1567年于福建月港,有限度地开放了海禁,但为时已晚。
这么一来,通过贸易流入的巨额白银,大多并没有进入朝廷的国库,相反都囤积在各个地方势力手中。

黄山美景
徐霞客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好家族,却没有变成“豪绅”,而是将生命的热情全部倾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他纠正了“岷山导江”的千年谬误,首次明确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
他深入西南上百个石灰岩洞穴,成为系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世界先驱。
甚至凭目测与步量,便精准判断出黄山最高峰是莲花峰而非天都峰。
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科学巨著,涉及地理、水文、植物、民俗等诸多领域。
他的朋友钱谦益盛赞其“当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贡献是跨时代的,他是一位用双脚丈量河山的伟大探险家,也是以实证精神挑战权威的杰出地理学家。
然而,支撑他完成这些壮举的经济体系,正在悄悄酝酿着一场灾难。
万历时期派出大量矿监、税使对工商业肆意掠夺和打击,蓬勃发展的民间海外贸易被大大限制。
抑制不住的腐败官僚,更是将大明推向了深渊。
贫富分化日益悬殊,嘉靖时期归有光就记载了当时的官风:“日夜孜孜,惟恐囊橐之不厚、迁转之不亟、交结承奉之不至!”
这种情况在万历“摆烂”之后更加严重,到后面的天启、崇祯,已无力回天。

江南奴变(网络绘图)
1641年,徐霞客病逝家中,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幸好没有碰到后面的事。
仅仅4年后,清军入关,江阴城乱。在这个动荡的夏天,徐家的奴仆们拿起屠刀,将徐霞客的长子徐屺、侄子徐亮工一家五口、徐亮采一家十六口全部杀害,随后纵火烧毁了徐家祖宅。
这就是震惊江南的“徐家灭门案”。
这场惨案的根源,就是随着白银大量流入物价飞涨,许多小农纷纷破产。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投靠士绅大户为奴。
在江南地区,这种“投靠”成风,大户人家往往“蓄奴数百”。虽然名义上朝廷禁止,但以“义子义女”为借口,这些仆人实则地位卑微世代为奴,形成了特殊的“奴籍”制度。

AI图:底层的反抗
尽管从现有记载看,徐家对待奴仆并不苛刻,徐霞客本人甚至宽恕过卷款逃跑的仆人。
但在整个社会矛盾激化的大背景下,徐家也难以独善其身。
当1645年清军南下,明朝统治彻底崩溃时,那些底层“奴仆们”终于爆发。
江南各地相继发生“奴变”,组织起“乌龙会”、“削鼻班”,纷纷向主家索要卖身契。一旦遭到拒绝,便刀兵相向。
江阴好歹还有“抗清三公”,守护了尊严。其他很多地方的官员士绅们,拼死守护着“钱财”,想着“大不了换个皇帝,以后好日子继续过”。
但清军可不会和他们讲礼仪!

值得尊重的徐霞客
徐霞客走得出千山万水,却走不出那个正在崩塌的时代。
他的地理发现和科学记录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他个人是超越时代,值得尊重的,然而在“大势”面前,却改变不了什么。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始于一只碗,终于一棵树!当年崇祯拼了命的在大臣那里都要不到多少钱,但在闯王和后来清军的屠刀下,大臣们的府库瞬间白银如泉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霞客30多年不工作,游遍全国的钱从哪来?为何被“全家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