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仅存的两座日军战死石刻均遭破坏,侵华罪证该保护还是破坏?
一百多年前,日本和德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争夺青岛。使这座城市经受磨难,国家遭受耻辱。击败德国的日本人,为纪念战死的日本官兵,当年在青岛几处地方留下了纪念刻石,经过一百多年,市区内仅剩下了两处,成为可以直观的不可移动爱国教育文物,警醒后人勿忘国耻。但这两处珍贵战争罪证的石刻,却于近两年内分别遭到了破坏。当年日寇留下来的铁证,逐渐被毁的干净。
此事件发生后,各方议论纷纷,强烈谴责破坏行为的,强调历史教育功能的,呼吁加强保护措施的,对历史遗迹保护存在分歧的,坚决支持破坏拆除的,对日本恨之入骨的......
关于仅存的这两处石刻,一处在浮山,一处在不远处的徐家东山。均是日德浮山战役中,为了纪念战死的日本军官所设。
浮山日军战死石刻
日德浮山战役
浮山是当时德军最主要的外围防线,因此浮山战役尤为激烈,日德两军在此展开激战。
1914年9月28日凌晨,日军派出两个中队向浮山偷袭,担任攻击任务的是日军步兵第二十三旅团第四十六联队,来自日本九州的长崎县肥前大村。日军的偷袭被德军哨所发现,遭到驻守德军的猛烈还击。在激烈对射中,日军中队长佐藤嘉平次阵亡。其后不久,接替佐藤嘉平次指挥的日军中尉冈千太郎也中弹身亡。
攻打浮山主峰时阵亡的两名日本军官,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大尉冈千太郎(上图左)、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上图右),职位的变化是因为两人战死后得到了升职加勋。
1914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随着驻守浮山的德军竖起白旗投降,德军部署的主要外围防线宣告失守。浮山一役中,日军共有24名官兵阵亡,近百人受伤。
战后,日军将战死官兵在在浮山主峰及附近几处地方分别就地临时埋葬。1917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时称的旭山(也称朝日山,今太平山)西麓建起“忠魂碑”,将日德青岛之战期间阵亡及失踪官兵的灵位陆续迁移至碑内,供驻青日军及日侨等凭吊祭奠。
浮山日军战死石刻
日军同时就地选石刻字纪念,以此纪念攻打浮山主峰时阵亡的这两名日本军官。字体为汉字隶书,浮山主峰石刻就是其中之一。该石刻所处位置非常陡峭,角度近乎垂直,刻石内容为:
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大尉冈千太郎君战死之地
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君战死之地
浮山石刻被破坏前后对比
这处残存的一战日军战死石刻遗迹,位于今浮山东峰西北半山腰处。由于目前浮山仍处于封山育林阶段,想寻找此石刻的朋友还不能如愿。
被涂抹破坏的浮山日军战死石刻
2023年3月底,该石刻遭恶意涂抹破坏,令人惊讶与遗憾。
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
距离浮山日军战死石刻不远,西北方的徐家东山上,存留着另一处“日军战死石刻”,这块石刻位于现银川西路浮山香苑的山腰处。
徐家东山石刻被破坏前的样子
该石刻内容“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陆军步兵大尉尾藤让一君战死之地”。
尾藤让一,为日军肥前大村步兵第四十六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中尉队长。在参加攻打浮山后烟墩山(徐家东山)的战斗中,踏雷阵亡。
浮山战役开始后,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在日军攻打外围防线的战斗中,德军组织的多次抵抗最终都以败退告终。徐家东山作为外围与浮山连成一片的重要防线,早早被日军攻占。
尾藤让一
奉命担任攻击徐家东山德军阵地任务的,同是日军步兵第二十三旅团第四十六联队。短暂的激烈交火后,德军不敌开始撤退。由于德军后撤前在阵地前布设了地雷,攻击徐家东山的一股日军踏中地雷,致多人受伤,最终致尾藤让一不治身亡。
发掘于徐家东山的尾藤让一战死之地残碑,现收藏于青岛一战博物馆内的。
徐家东山日军石刻原貌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证教材,2023年,经市北区文旅局牵头,浮山产权管理单位曾在此设立石刻的说明牌,对徐家东山石刻进行历史解说,开展舆论正向引导。
遭破坏的徐家东山日军石刻
2025年4月,继两前浮山日军战死石刻惨遭破坏之后,徐家东山的石刻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现在的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
现在的徐家东山日军战死石刻
昔日日德列强争夺青岛“战死标功”的石刻,今天恰恰能够最直观地让我们读到他们侵略劣迹的罪行,实为珍贵的不可移动爱国教育文物,也能更好的警醒后人勿忘国耻,鞭策国人奋发图强!
留存了110年的两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石刻,尤其是为武力侵占我国国土引起的日德战争,本应被后人记住,但从2023年至今,两年的时间相继遭到恶意破坏,这两处石刻虽然距离不远,好像一处管辖范围是崂山区,一处是市北区,事发后均显示了沉默。浮山石刻被毁时,一些发声的媒体还曾接到要求删文的告知,今年徐家东山石刻被毁后,就已没那么激烈了。
何人所毁?是否展开调查及调查结果?后期如何处理?至今再无消息,似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