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22:15

李渊晋阳起兵:大唐三百年基业的第一块基石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做出重大决定,他集结三万兵马,挥师南下,这场军事行动开启了大唐三百年的历史篇章,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弄清几个关键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史记载中的李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是被迫起兵,还是早有谋划?年轻的李世民,在建国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弄清这些,才能看清大唐立国的真实历程。
为求客观,我们不仅参考了《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还重点研究了《大唐创业起居注》,这部起居注更贴近历史原貌,能还原未经修饰的建国历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出身显赫。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爵位由李渊的父亲李晒继承,李晒的仕途并不顺遂,他的岳父独孤信获罪,连累他七年之后才获得唐国公爵位。
李晒去世时,李渊年仅七岁。他继承了唐国公爵位,但这并非他最重要的资本,他母亲的身份,才是他日后飞黄腾达的关键,他的母亲是独孤伽罗的四姐,而独孤伽罗正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这层关系让杨坚成了李渊的姨父,杨广成了他的表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凭借这层皇亲关系,李渊仕途一帆风顺。他先是担任千牛备身,后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皇亲身份让他深得信任,但他的个人能力同样出众,他性格豁达,待人宽厚,结交朋友不分贵贱,深受众人爱戴。
相士史世良曾为他看相,断言他有帝王之相。李渊不仅相貌不凡,武艺也很高超,尤其擅长射箭,他的箭术,还帮他赢得了美满的姻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妻子窦氏出身名门。父亲窦毅是定州总管,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窦氏自幼不凡,三岁时长发及地,窦毅对妻子说:“我们的女儿,必须嫁给人中龙凤。”
他在府门前放置了一扇孔雀屏风,宣布:谁能两箭射中孔雀双眼,就将女儿许配给谁。前后数十人尝试,无一成功,李渊挽弓搭箭,两箭皆中,窦毅大喜,当即履行诺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姻缘为李渊带来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公主。除早逝的李玄霸外,其余子女都成就非凡,其中李世民尤为突出,在日后建功立业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大业年间,李渊先后担任荥阳太守、娄烦太守、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送粮草,杨玄感兵败后,杨广怀疑弘化留守元弘嗣,命李渊前去接任,至此,潼关以西十三郡兵马尽归李渊节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广施恩德,招揽人才,声望日隆。这引起了表弟杨广的猜疑,当时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杨广质问后宫王氏:“你舅舅为何迟迟不来朝见?”王氏急忙解释李渊患病了,李渊得知后惊恐万分,开始纵情酒色,收受贿赂,以此掩饰野心。
公元615年,杨广因谶语诛杀李浑全家,随即调任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又任命他为太原留守。李渊私下对李世民说:“唐本是我们的封国,太原正是唐地,这是天赐良机,若不把握,必遭灾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番话透露出他的雄心壮志。《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李渊胸怀匡世之志,待人真诚,过目不忘,精通地理,深受各方拥戴,显然,他并非平庸之辈,而是具备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决定起兵后,李渊命李建成在河东、李世民在晋阳招揽人才,二人都不负重托。起兵时机渐渐成熟,但需要先解决两个隐患:副将王威和高君雅,他们是杨广安插的眼线,要必须铲除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马邑军人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自立为帝,投靠突厥。李渊趁机对王威、高君雅说:“刘武周僭越称帝,若其攻入汾阳宫,我等必遭灭族。”高君雅大惊,请求出兵,李渊装作镇定,要等敌军攻下楼烦再说。
楼烦失守后,李渊仍按兵不动。王威等人沉不住气了:“太原百姓的性命都系于您身,请率军迎战吧。”李渊推辞未得军令,在王威等人坚持下,他才“勉强”同意,从此,晋阳军政大权尽归李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命李世民在兴国寺整训新军,同时急召李建成返回。五月,突厥南侵的消息传来,机会终于到来了,李渊命李世民在晋阳宫东门设伏,指示刘文静举报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二人当即被捕下狱。
两日后突厥兵临城下,李渊下令大开城门,施用空城计。又派王康达率千人在北门伏击,结果全军覆没,为稳定军心,李渊将王威、高君雅斩首示众,随后效仿董卓,夜间秘密出兵,白天大张旗鼓返回,迷惑突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突厥首领观察后认为:“唐公相貌非凡,智勇双全,必是上天所命,我们在他的地盘上难以取胜。”遂悄悄退兵。
刘文静建议与突厥结盟,李渊采纳,亲笔致信始毕可汗:“我欲平定天下,迎回圣上,若可汗相助,所得人口财物尽归您,若觉路途遥远,奇珍异宝照样奉上。”始毕可汗大喜,对部下说:“上天将太原赐予唐公,他必能平定天下,但我不同意迎回杨广,我只接受唐公称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到回信,部下欢欣鼓舞,李渊却佯装不悦:“我岂能做此不义之事?”经裴寂等人劝说,他最终同意废黜杨广,拥立代王杨侑,并传令各军更换旗帜,向突厥示好,始毕可汗欣然同意,还赠送千匹战马,后顾之忧既除,李渊准备南下。
这是依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还原的起兵经过,李渊始终是主导者。传统史料则描绘了另一个版本:年轻李世民洞察时局,联合刘文静、裴寂劝说父亲起兵,李渊起初拒绝,甚至要举报儿子,直到王威、高君雅密谋败露,李渊才被迫起兵,这个版本中,李世民成了幕后推手,两种记载,哪个更符合实际?读者自有判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617年六月,解除后顾之忧后,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进攻西河郡。这是南下的必经之路,临行前,他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年少,需要历练,这次正好考验你们的才能。”兄弟二人与士兵同甘共苦,秋毫无犯,深受爱戴。
到达西河后,只有郡丞高德儒抵抗。唐军刚到城下,高德儒就被部下擒获,西河郡九日即克,李渊闻讯大喜:“照此用兵,足以横扫天下!”他立即制定入关计划,开仓赈灾,自称大将军,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建成为陇西公,李世民为敦煌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月,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亲率三万兵马誓师南下,进驻贾胡堡。
代王杨侑派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守霍邑,屈突通率数万兵马守河东。李渊不以为意:“宋老生轻躁无谋,屈突通胆怯无断,两个月内必破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料天降大雨,军队无法行进。李渊只得派人回太原运粮,这时,李密遣使结盟,李渊大喜过望,威震关东的李密正符合“李氏当为天子”的预言,足以吸引杨广的注意力。
李渊回信说:“天下苍生需要明主,除了您还有谁能担当?我已经年过半百,别无他求,只愿拥戴贤弟,待你登临大位,赐我唐地足矣。”李密得信后,更加专注的攻打东都,李渊得以专心南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刘文静赴突厥求援迟迟未归,军中流言四起,传闻突厥与刘武周欲袭太原。李渊召集众将商议进退,李建成和李世民力主进军:“刘武周与突厥表面和睦,实则互相猜忌,如今我军兵精粮足,民心所向,李密牵制洛阳,区区宋老生,易如反掌,建立威业,在此一战!”李渊采纳建议,雨停后直扑霍邑。
李渊率领数百骑至霍邑城东,派两个儿子勘察地形,分兵城下挑衅,同时急调后军。城头上的宋老生见李渊后军还没有到,亲自率领三万兵马从南门、东门杀了出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渊佯假装败退。宋老生追击时,李建成、李世民分别突袭东、南二门,殷开山率领后军及时赶到,战场上杀声震天,关键时刻,李渊振臂高呼:“已斩宋老生!”唐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拿下了霍邑。
这场胜利,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从晋阳到长安的道路,从此畅通无阻,李渊的雄心壮志,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位看官,关于大唐开国的那些事儿,您还知道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作者/情感里的青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渊晋阳起兵:大唐三百年基业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