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三百年乱世的终结者与改革家
咱们今天聊聊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您可别小瞧这位皇帝,他可是结束了三百年大乱世的关键人物,公元581年的二月,北周静帝宇文阐把皇位置让给了杨坚,杨坚登基后立刻改元开皇,定国号为“隋”,这就是大隋王朝的开端。
刚坐上龙椅的杨坚心里明白,这江山坐得还不稳当,他得想办法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还得把国家的烂摊子给收拾干净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开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制度革新:创建三省六部杨坚首先拿着官制开刀,他把北周的六官制给废了,学着汉魏的老规矩,捣鼓出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这套制度后来被唐朝一直沿用,影响了中国上千年。
在地方管理上,杨坚也动了番脑筋。他把郡这一级给撤了,改成州、县两级,这么一改,行政效率上来了,朝廷开支也省下不少,更绝的是,他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得由中央任命,还要求官员三年一换,不许连任,本地人更不能在本地当官,这一招可真灵,既防着官员拉帮结派,又加强了中央的集权。
选官方面,杨坚也有新招。他让各州每年推荐三人到中央考试,考中了就能在京城做官,后来还让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人才,虽然这办法还带着察举制的影子,但已经能看到科举制的苗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济发展:均田制与户籍改革要说发展经济,杨坚可是一把好手。他大力推行北魏的均田制,还把府兵制给改了,当兵的不打仗时也得种地,国家给分田,这一来,生产力可就上去了。
不过杨坚觉得还不够。他又搞出两个新花样:一个叫“大索貌阅”,就是全国人口大普查,按年龄相貌登记造册,防止有人谎报年龄逃税;另一个叫“输籍之法”,就是统一纳税标准,让收税变得公开透明,这两招一出,朝廷既掌握了人口,又管住了钱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法制建设:颁布《开皇律》杨坚还特别重视法治。他主持制定的《开皇律》废除了不少酷刑,让法律变得更文明,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除了这些,杨坚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减轻百姓赋税。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中央集权加强了,社会矛盾缓和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统一大业:平定江南与突厥杨坚不光是治国能手,在用兵上也很有一套。他采纳长孙晟的建议,用“远交近攻”的办法分化突厥,让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公元589年,隋军渡过长江,一举灭亡南陈,结束了自东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要说杨坚这个人,确实是个改革大家。可人无完人,他晚年也犯了不少糊涂,因为皇位是篡来的,他对手下大臣总是疑神疑鬼,专门派人监视百官,更过分的是,他经常在朝堂上杖责大臣,有时候竟把人活活给打死了。
在江南问题上,杨坚也处理得不太妥当。他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强行推广改革,还让百姓背诵《五教》,江南豪族哪受得了这个?于是纷纷起兵造反,杨坚派大将杨素前去镇压,这位杨素治军极严,每次出战都要先斩几个犯错的士兵来立威,他的军队所向披靡,很快就平定了江南叛乱。
北方突厥也不消停。有个叫杨钦的逃犯跑到突厥,忽悠千金公主说隋朝大臣要政变,突厥可汗信以为真,发兵南下,杨坚派长孙晟前去调查,这位长孙晟可不简单,不但抓回了杨钦,还趁机挑拨突厥内部关系,最后隋军分三路出击,大败突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年生活:家庭风波与太子之争到了晚年,杨坚渐渐放松了警惕。公元593年,他下令修建仁寿宫,六年后在仁寿宫看上了一个宫女,这事儿被独孤皇后知道后,趁杨坚上朝时把那个宫女给处死了,杨坚气得骑马冲出皇宫,跑了二十多里地,最后还是高颎、杨素等人追上去苦苦相劝,才把他劝回宫。
说到独孤皇后,这可是个厉害角色。她和杨坚并称“二圣”,朝廷大事她都要过问,杨坚对她又爱又怕,这次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了,但高颎因为劝杨坚时说“何必为了一个妇人舍弃江山”,得罪了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一直想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这杨广可会装了:在父母面前只跟正妻萧妃亲近,把其他姬妾都藏起来;朝廷官员来访,不论官职大小都热情接待;府上布置得极其简朴,这一来二去,杨坚夫妇都觉得二儿子比大儿子强多了。
在独孤皇后的鼓动和大臣杨素的帮助下,杨坚最终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这个决定,给大隋王朝埋下了祸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启示隋文帝杨坚确实是个能人。他结束分裂,开创制度,发展经济,可谓功勋卓著,可他晚年的猜忌、专断,特别是在继承人问题上的失误,也给这个短命的王朝蒙上了阴影,历史的经验教训,至今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情感里的青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