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微服私访,老板娘热情招呼道:我蒸的馒头比包子好吃
唐朝时候,恰逢战乱,商人张三元带着新婚妻子赵氏辗转多地,最后逃难到一个叫作河东县的地方。此时,战乱已经结束,张三元不愿再回到故乡,就在河东县安顿了下来。
张三元是开客栈出身,打算重操旧业。经他多处打听,最后在县城东边盘下来一个饭庄,经过修缮后开张大吉,取名“三元客栈”。
以前饭庄的厨子老王厨艺有一定的水平,张三元便把他留了下来。由于自己的妻子赵氏馒头包子蒸的特别好,于是张三元就让厨子老王和赵氏在后厨一个负责红案,一个负责白案。
老王的厨艺没话说,再加上有一个美貌的老板娘坐镇后厨,大家都纷纷慕名而去。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三元客栈”的生意越来越好。
话说河东县县令吴有道这一天在县衙无事,萌生出微服私访的念头,于是换上了一身便衣,从县衙后门悄悄地溜了出去。
吴县令在城内微服私访半天,觉得无趣,就向城东走去,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三元客栈”。
这时,吴县令只觉得口干舌燥,于是走进客栈,要了一壶茶水,边休息边饮茶。
眼看已快到酉时,吴县令掏出几枚铜钱放在桌子上,准备起身离开。
快走出客栈时,吴县令听到一女子招呼道:“贵客,这就走了?不带几个馒头回去?”
吴县令顺音望去,看到一个貌美的女子笑盈盈的看着他。
吴县令突然想起本县传闻的“三元客栈”有一个漂亮的老板娘,做了一手好面食,如今看来,想必就是这位了。
既然来了,那就带几个回去当宵夜吧,于是说道:“好啊,给我拿几个包子!”
不多时,老板娘拿着纸包着的几个包子,递给吴县令,有些怪异地笑道:“里面有个馒头,也请客官品尝一下,其实,我蒸的馒头可比包子好吃多了。”
吴县令接过纸包,递给了老板娘几个钱,笑道:“那好,一起带回去品尝品尝!”
吴县令回到县衙,夜里读书时,感到肚饿,想起了从“三元客栈”带回来的包子,于是拿了出来准备当做夜宵。
包子已经凉了,吴县令正想吩咐人去热一热,看到里面还有一个馒头,想起了老板娘说的话“馒头比包子好吃”,吴县令想,既然老板娘说了,那就吃馒头吧,冷馒头不用热还好吃,免去了热包子的麻烦。
吴县令咬了一口馒头,一股麦香的清甜味让他精神一振。
吴县令边读书边吃馒头,当他吃着馒头正香时,突然感觉嘴里进去一个什么东西,吴县令赶紧吐出来一看,原来是张布条,上面隐约写着字。
在油灯下,吴县令看到布条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张三元在三元客栈设有机关,杀害来往客商,谋取财物。”
吴县令大惊,他想到了老板娘怪异的笑容,又联想到眼前的布条,心道:“这莫非是老板娘传递出来的消息?但是,老板娘为什么要揭露自己客栈的丑事,这将会把自己的丈夫送进牢狱啊,难道老板娘另有隐情?”
吴县令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最后决定把老板娘喊来问一问。
第二天,吴县令让衙役去三元客栈,说是县衙今天要请客,让老板娘去蒸包子。
待老板娘到县衙后,吴县令开门见山,问道:“昨天馒头里面的布条可是你作为?”
老板娘点了点头。
吴县令继续说道:“此时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隐情你就说吧。”
老板娘跪倒在地:“请青天大老爷做主!我丈夫张三元在后院挖了一个陷阱,里面布满利刃,上面用木板巧设机关。他要是想害谁,就把谁引到后院陷阱上,然后他按下机关杀害人命,夺取财物。”
“竟有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那你为什么要举报自己的丈夫?你不怕家破人亡吗?”吴县令听后虽然很气愤,但他还是有些疑虑。
老板娘抬起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我信佛,我实在不想再有无辜人去送命了,举报自己的丈夫,实属无奈!”
吴县令看着楚楚可怜的老板娘,又问道:“除了你,可有其他人证?”
老板娘说道:“有,后厨老王,那个陷阱就是张三元让他挖的,但是老王不知道张三元要挖陷阱害人,他一点都不知情。”
吴县令听后,大喊一声:“来人,将三元客栈店主张三元捉拿归案,并检查客栈后院有无陷阱机关,另外,将后厨老王也带来。”
两个时辰后,衙役回来报告,说已将张三元和后厨老王带来,并在后院发现机关陷阱,里面布有利刃,上面都有血迹。
升堂办案!两排衙役威武霸气,吴县令将惊堂木一拍,大声说道:“人证物证聚在,张三元,你怎么说?”
张三元大声喊冤,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事,陷阱的事也不知道。
此时,老板娘哭着说:“夫君,你就承认了吧,我都跟大人说了。”
张三元咬牙道:“我待你不薄,你竟然害我!”
吴县令见此情景,喊到:“肃静,让后厨老王说!”
只见后厨老王缓缓开口道:“大人,此事与张三元无关!是我和老板娘诬陷他的!”
此话一出,现场众人全部惊呆石化!
就在众人一片哗然中,后厨老王继续说道:“我和老板娘在后厨忙活,日久生情,勾搭在一起。我们为了能长久的在一起,就想出了这个计谋害死张三元,好独霸客栈,这样我们也可以做长久夫妻。陷阱是我偷偷挖的,利刃上面的血迹不是人血,而是我正巧逮了几个刺猬,用的它们的血。”
吴县令想不到这案情能戏剧化这种程度,于是转头看向老板娘。
此时的老板娘瘫坐在地上,两眼空洞无神,吴县令一切都明白了。
很快,案子判了,老板娘和后厨老王秋后问斩,还了张三元的清白。
问斩这天,出了件怪事,在刽子手手起刀落,一刀斩掉了后厨老王的脑袋的时候,人们看到一只硕大的刺猬从他身体里腾空而出,消失在空中。
这件事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再者说来,本来厨子老王和老板娘可以诬陷害死张三元的,可是为什么厨子老王会主动交待自己和老板娘的丑事,因为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那天晚上,为了陷害张三元,厨子老王挖完陷阱,布置利刃后,想找点血涂到上面,以此制造杀人的假象,好嫁祸张三元。
此时,正巧有几只小刺猬趁着夜色出来玩耍,老王呵呵一笑,把这几只小刺猬抓过来,穿到利刃上,用小刺猬的血染红了利刃。
这一切被正在寻找食物的大刺猬看到了,想去救已经晚了。
于是大刺猬天天想着复仇,但是人和刺猬实力悬殊,它也没有办法。
就在衙役来抓张三元的那一天,一个老神仙突然出现在大刺猬面前,问它想不想报仇,大刺猬点了点头。
于是老神仙施法让大刺猬附在了厨子老王身上,并交代了大刺猬到大堂上把老王的罪行说出来,这样就能报仇了。不过,为了防止厨子老王翻供,大刺猬一定要一直附到秋后问斩才可以脱离老王的身体。
因为能报仇,大刺猬想都没想,立刻答应了。
因为张三元做过许多善事,老天不允许有坏人诬陷他,所以老神仙对大刺猬承诺,这次大刺猬帮助张三元洗清冤屈后,就让它的孩子,那几只小刺猬复活。
于是大刺猬一直附在厨子老王身上,直到秋后问斩才脱离了老王的身体,帮助了张三元,也为自己积攒了功德。
当然,老神仙也信守了承诺,复活了死在厨子老王手里的小刺猬,让刺猬一家团团圆圆、美美满满的开始了新生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