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4:21

中华文明,或许远远不止5000年?


我们对“5000年文明”的理解,可能一直都错了,“五千年文明”的说法,可能只是我们定下的最低标准。
我们从小到大都习惯了这个说法,甚至把它当成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标签。但真要追问起来,答案却模糊得很。
如今,考古学家已经刨出来了一堆比“夏朝”还早的东西,甚至比我们定义的文明起点早了不止一千年。

没文字却有国家,这还不算文明?浙江杭州北郊,有一块过去并不怎么起眼的地,叫“良渚”。
二十多年前,它还只是个普通的名字。但随着一铲接一铲的考古工作推进,今天的良渚,已经成了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头戏。
良渚遗址最震撼人的地方,不是它的规模大,而是它的完整度。

想象一下,在5300年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黄帝时代”还在和蚩尤打架的时候,良渚人已经修起了城市,有城墙、有排水系统、有祭坛、有宫殿,还有一整套宗教和权力体系。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把信仰刻在玉上。那些神人兽面的玉琮、玉璧,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国家象征。你可以说他们没文字,但你不能说他们没国家意识。
他们的图腾、规制、社会分工,已经远远超过了部落社会的范畴。
考古数据显示,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外围与内城之间还有明显的功能区划分。

出土了超过40万斤的碳化稻谷,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规模化农业。稻田不是谁家门口的几亩地,是国家统一管理、集中储备的粮仓系统。
他们的信仰体系不像其他原始文化那样对太阳、动物或者自然万象顶礼膜拜,良渚人崇拜的,是一个集“人、神、兽”于一体的图腾。这东西在今天看来,跟一个国家的徽标没什么差别。
所以问题来了:一个拥有城市规划、农业体系、统一信仰的社会,凭什么不能叫“文明”?就因为它没文字?
再往北走,来到河南洛阳。1959年,一个年纪已经超过70岁的老先生,坐火车从北京一路南下。他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写生,而是奔着一个目标——找“夏墟”。

这个人叫徐旭生,是民国时期的北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成了中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他有个执念:夏朝不能只是书上的名字,它应该在地上留下东西。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他在偃师的一个小村子里注意到了大量陶片。这地方叫“二里头”,一听就不像什么历史重地,但从那天起,二里头这个名字,就在中国考古史上站住了脚。
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工作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
出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系统,有宫殿基址、有道路系统、有青铜器作坊,有等级分明的墓葬,还有清晰的城市布局。

这些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时间点刚好卡在距今3800年前后,也就是《史记》里记载的“夏末商初”的时间段。这不是巧合,而是一个与文献互证的线索。
但问题也很明显,这里没有文字。不像殷墟出了甲骨文,直接把商朝的存在敲锤定音,二里头没有直接写着“夏”的文字。所以,很多人质疑它是不是“夏朝”。
徐旭生当年在考察结束后写下《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其中一句话很扎心:“不能因为没有文字,就否定一个文明的存在。”
今天回头看,这句话依然有穿透力。

神话派到考古派的世纪对抗说起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绕不开一个百年老话题:到底是信《史记》,还是信考古?
这场争论,最早能追溯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顾颉刚、钱玄同等一票“古史辨派”学者站出来说:《尚书》《史记》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后人加工的神话故事,别太当真。
他们的核心观点就是:文字之前无所谓历史,三皇五帝是后人捏造的,夏商周也得重新审查。
这观点在当时其实挺先进的,主张实证主义,用现代史料学重新洗一遍中国古史。

但问题是,这种观点一旦被照搬,就容易搞成“只要没文字就不是历史”,甚至“只要没证据,就全是编的”。
这其实是另一种极端。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逐渐走出书斋,用铁锹掘地三尺,试图用实物来确认历史。良渚、二里头、陶寺、龙山……越来越多的遗址被发现,那些曾被说成“神话”的名字,突然就有了落脚点。
徐旭生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职业身份是历史学家,但他选择了用考古的方法来找夏朝。

今天来看,光靠文献已经不能支撑我们理解文明的起点。正如良渚和二里头都显示的那样:社会组织、城市规划、统一信仰,这些结构性的证据,才是文明的核心指标。
很多人看到良渚、二里头出土的东西,第一个反应是:哇,中国历史比想象中还早。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不但更早,而且更广。
过去我们习惯把中原地区当成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是主线,其它都是支线。但这套“中心-边缘”理论,已经被考古发现彻底打乱。
四川的三星堆、陕西的陶寺、甘肃的马家窑,甚至黑龙江的小南山文化……这些地方都出现了相对独立、时间线相似的高等级社会形态。它们不是中原的仿制品,也不是中原的“文化辐射”,它们是并行发展的地方文明。

这就意味着,中华文明不是像一棵树从黄河长出来的,而是像一片森林,多点发芽,多线并进,最后融合成一个统一文化体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历史能几千年不断:它不是靠一个点撑起来的,而是靠多个文化源头共同构建的。这种稳定性和韧性,是其他古老文明少有的。
中华文明,远不止五千年,它甚至可能早到让我们不敢相信。问题不在于我们能不能接受,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看清:我们从哪里来,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值得骄傲。
参考资料:
中华文明,或许远远不止5000年?中国文明源头大猜想
2023-06-24 18:24·凤凰卫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文明,或许远远不止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