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1:26

曹操手下8大猛将排名:4人可教训关羽,1人可打退张飞,3人破马超

有一种声音在问:三国乱世里,关羽单骑过五关,水淹七军;张飞长板桥一吼,万人尽退;马超独当一面,叱咤西凉……那么,曹操名下的八大猛将,谁能一一压制他们?谁才是真正的“万人敌”?
建安乱世,曹操借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筹码,还要对付袁绍、刘备、马超等各路诸侯,朝廷与军队一体无法分割,曹军猛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曹操不断提拔真刀真枪能打胜仗的枭将,才造就了后来“八大猛将”的神话。
短句叙事:话说这八大猛将,就是夏侯惇、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张辽、夏侯渊、曹洪。接下来,看看谁能教训关羽,谁能吓退张飞,谁能破马超。

有四人可教训关羽。第一人,夏侯惇。土山之战,曹操让许褚和徐晃联手拦截关羽,却被关羽一路斩杀。正在紧要关头,夏侯惇纵马杀到,横刀亮甲。关羽厉声喝道:“曹兵休走!”两人厮杀数十合,关羽挥动青龙偃月,可奈何夏侯惇铁臂不退分毫。最后关羽不得不撤兵。可见,“夏侯惇如此勇悍,非关羽所能轻取”。过五关斩六将后,关羽再归曹营,黄河渡口。夏侯惇咬牙切齿:“你斩的是我友人之子,必须给一个交代。”关羽欲借天子之令压人,被夏侯惇一步步逼到山崖边,二人又交手十回合,势均力敌,谁都放不下。直至曹操出面调解,夏侯惇这才收兵。要知道,连吕布与他交锋,都难占上风——“不服干一场?”吕布曾试探问过,夏侯惇冷笑,“谁怕谁?”这份硬气,足以教训关羽。
第二人,典韦。夏侯惇曾言:“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死得早,战绩寥寥,可曹操对他却是另眼相看。长安之乱平定后,典韦冲在最前,日夜护驾。若他活得更久,又何尝输给关羽?想想虎牢关上,吕布用双戟硬顶二人,典韦若在,恐怕能分一杯羹。

第三人,庞德。襄樊之战,庞德与关羽先后两度交手,第一次大战百余回合,谁也拿不下谁。关羽回营后,感慨:“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第二次对决,庞德故布疑阵,假意溃败,引得关羽穷追,然后一箭射中关羽肩膀,斩断气势,逼得关羽仓皇回兵。可见庞德斗法更胜一筹,完全能教训关羽。
第四人,徐晃。樊城之围,关羽以围城打援,耗尽曹营军心。可徐晃率援兵而至,一声长枪,击散围军。关羽大怒,欲与徐晃单挑。两人鏖战八十余回合,关羽连连落败,若非关平及时驰援,未必能够脱身。徐晃这一战,足证他在行军布阵与单挑技艺上,均不输于关羽。

那么,谁能吓退张飞?一个名字绕梁不绝:张辽。长板桥之战,张飞大喝,一马当先,曹操仓皇西逃,冠盔皆落,军心溃散。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张辽和许褚追至丞相身前,张辽扯住缰绳,说道:“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声音洪亮,气势逼人。曹军闻言,顿时收拾散兵,折返回战,张飞一时不及适应,狼狈败退。这一场面,正是张辽的铁血与睿智,让张飞也只得黯然失色。
剩下三人,专破马超。第一人,曹洪。潼关之战,马超为父报仇,杀得曹营阵脚大乱,曹操险些命丧。关键时刻,曹洪单骑杀出,大开大阖。五十余回合之后,马超自觉难以再战,才被迫撤退。若非曹洪拦住,马超很可能一举擒下丞相。

第二人,许褚。渭水之战,马超再起,当着曹操面前挑衅:“昔日大汉子孙岂能久屈此地!”许褚却不回避,挺身迎战。两百回合鏖战,许褚用他的狂狮之劲,硬生生将马超压制。马超战后仍心有余悸:“打了一辈子仗,未曾见过如此勇悍之人。”许褚这一气势,已将马超打得难以喘息。
第三人,夏侯渊。马超败退凉州,又图卷土重来,一遇夏侯渊便落败。夏侯渊用轻骑机动,拖住马超主力,同时分遣伏兵。马超被迫退入汉中,连立足之地都失去。夏侯渊的战术布置,让马超从此再难在西凉立足。

对比之下,八人各显神通:有的力胜当场;有的谋破阵法;还有的守护丞相。排名如何?如果非要一说,或可排成这样:夏侯惇、典韦、许褚、庞德、徐晃、张辽、夏侯渊、曹洪。这份排序,兼顾了武力、智谋与战绩。你是否赞同?或者心中另有高见?
这个时代,勇将如云,但真正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要看机遇和主帅的信任。曹操识人善任,用这些猛将不拘一格,他们才得以在乱世之中扬名立万。三国舞台,他们或显赤胆忠心,或显侠肝义胆;他们同属一主,却各有千秋。回看乱世,凭这些铁血人物,才让曹操不断拔开强敌,最终雄踞中原,也让三国历史更加波澜壮阔。
参考资料:[罗贯中 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陈寿 三国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手下8大猛将排名:4人可教训关羽,1人可打退张飞,3人破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