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08:44

张作霖最该感谢日本人!去世短短五年时间,就让他收获不少好评

从1918年掌控东北,到1928年被日本关东军刺杀,张作霖一直在多重身份之间横挑,这也导致外界对他的评价具有很大的反差。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去世仅五年后,东北百姓对张作霖的评价却经历了一次大逆转:从“褒贬不一”变成了“好评如潮”。
当年的张作霖,真的值得“好评”吗?张作霖治下的东北在当时的军阀割据中被誉为“乱世中的桃花源”,彼时的中国大地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而东北却相对安定。普通民众不仅能维持温饱,甚至还有部分余粮,生活水平堪称全国一流。
这一切并非张作霖的治理能力有多强,而是东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农民不用为耕地发愁。只要有能力开荒,便能养活一家人。
张作霖鼓励移民开荒,提出减免税赋的政策,并承诺“不抢占土地”,吸引了大量“闯关东”的移民。短短十几年,东北的人口从1000万激增至3000万,成为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对教育的重视也为他赢得了不少口碑,他们斥巨资兴办教育,东北大学一度成为全国领先的高校,教师月薪高达40块大洋,远超关内大学的薪资水平。
而且张作霖还投资铁路、兵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东北兵工厂更是号称“亚洲最大”。这些努力虽有助于提升东北的经济实力,但其背后更多是为军阀势力扩张服务。
而张作霖还多次签订卖国条款,换取日本的资金支持。不过签约后,他利用“土匪式”手段赖账,推三阻四,最终让日本对其失去信任。

这些行为虽然充满争议,但在当时的东北百姓看来,张作霖的“狡诈”似乎让日本人一时无法得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东北全境。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以最快速度沦陷。随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将东北变成其殖民地。这一时期,东北百姓的生活从“桃花源”变为“炼狱”。
日本对东北的统治被总结为“坏、蠢、菜”三大特点:殖民者极度残暴,对东北百姓进行屠杀、压迫。殖民政策思路混乱,农业政策失败,治理能力低下。日本经济实力不足,殖民统治竟然成为“赔本生意”。
日本试图通过抢占山东、河北移民的土地,让日本开拓团种植作物。然而他们对东北的土地条件缺乏了解,最终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日本又将这些土地交还中国农民,但民怨已经激化。东北抗日武装迅速崛起,杨靖宇等领导的部队成为日本的噩梦。

为了遏制抗日武装,日本采取“集团部落”政策,强迫农民集中居住,将村庄烧毁制造无人区。结果这些“集团部落”不仅增加了统治成本,还导致大量优质田地被抛荒,最终酿成大规模饥荒。
日本对东北的资源掠夺同样效率低下,劳工被强制抓捕,条件恶劣,事故频发,生产力极差。伪满时期的工业项目大多未完工,对日本战争工业几乎没有贡献。更荒唐的是,日本甚至连粮食和劳动力的掠夺都陷入了“赔本”的境地。
而也正是日本在东北土地上的胡作非为,让张作霖收获了不少“好评”。
张作霖的“好评”从何而来?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百姓不仅失去了土地和人权,还要忍受饥荒和高压统治。相比之下,张作霖时期的“税赋低、生活好、匪患少”竟显得格外珍贵。
日本殖民东北期间,掠夺资源、修建“集团部落”、强制移民等政策,不仅未能换取实际收益,反而因治理成本过高而赔本。
殖民14年,日本对东北的统治最终在账面上“亏损”。这些失败的政策让百姓更加怀念张作霖时代的“富庶与自由”。

张作霖虽是军阀,但其政策带来的短暂安定和繁荣,在伪满洲国时期的苦难记忆中被放大,百姓的评价更多是基于对“更坏”局面的反感,而非对张作霖本人的认可。
张作霖虽然是土匪军阀,但是在他治理下,东北百姓却过得安定太平,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张作霖可以摆脱扼杀革命党人的罪行。
历史就是这样,并非所有人可以用好坏评判,张作霖也不例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作霖最该感谢日本人!去世短短五年时间,就让他收获不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