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丈夫共苦50年,晚年遭背叛后绝食而亡,次年丈夫娶情人回家
陈布文这个人,说起来挺让人感慨的。她生在1920年江苏武进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清末秀才,脑子活络,没让闺女在家裹小脚啥的,反倒支持她出去念书。
从小她就聪明,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投给杂志,第一次投稿就拿了头等奖,那时候人家都管她叫“小鲁迅”,因为文风犀利,直戳人心。家里条件一般,她求学路上也没少吃苦,但这也让她养成独立性格,不爱靠别人。
中学一毕业,家里就给她安排了门亲事,对方她连面都没见过,就知道是父母眼里的好对象。她死活不干,那年代包办婚姻还挺常见,可她觉得这毁了自己的人生,干脆收拾东西离家出走,跑到南京去闯荡。
到了南京,她靠写稿子混饭吃,在报社发表了不少文章,日子虽苦,但总算自由了。就在那儿,她碰上了张仃,他比她大三岁,那年二十岁,也在同一份报纸上发漫画。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住一块儿了。张仃家底薄,才华倒是有,可经济上不宽裕,他们俩就这样开始了共同生活。
1937年南京出事儿,他们俩赶紧逃到西安,加入抗日队伍。她写宣传文章,他画漫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俩人互相撑着。队伍后来散了,他们又辗转到延安,那儿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张仃在艺术学校教书,她在家带孩子,顺便学点文学。延安条件差,窑洞里住着,吃的穿的都不讲究,可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张仃的画风受西方影响大,跟当地主流不搭,挨了不少批,他后来改研究剪纸木刻啥的。她也试着教小孩艺术,在园子里认识了个叫灰娃的女孩,那时灰娃才十几岁,她挺喜欢这孩子,经常照顾她。灰娃其实叫胡絜青,比陈布文小十一岁,后来成了他们家常客。
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总算稳定了点。陈布文凭着文笔好,在国务院干秘书,帮着处理文件啥的。张仃也参与国徽设计,慢慢在美术学院升职,到副院长。1952年有政策要党员登记,她不是党员,就主动辞职,转去学校教书。
很多人觉得她傻,放着好职位不要,可她就图个心安。结果1954年她兼职太多,身体扛不住,病倒在家,学校就把她开了。从那以后,她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偶尔写点东西。张仃事业上风头正劲,但他的风格老被人挑刺,压力大到一度想不开。她在家除了带孩子,还得管他的情绪,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
他们俩从1937年认识,到1986年她走,算起来五十来年。张仃的事业起起落落,她一直在他背后撑着。建国初期,张仃设计国徽那会儿,她在家帮他整理资料。学院升职时,她操持家务,让他专心工作。
可谁想到,1965年开始,张仃就跟胡絜青勾搭上了。胡絜青就是当年延安那个灰娃,长大后也搞艺术,在张仃手下工作。俩人通信二十年,关系越来越近。张仃那时候已经是院长,胡絜青比他小十多岁,俩人瞒着陈布文偷偷来往。
1985年,陈布文在家收拾东西,无意中翻出那些信,一看日期从1965年到现在,内容暧昧得不行。她当时六十五岁,身体本来就弱,这事儿一打击,她直接病倒了。从那起,她开始绝食,不吃不喝,就喝点水,坚持了七天,就这么走了。
绝食这事儿不是闹着玩的,她年纪大,身体虚,很快就扛不住了。张仃呢,没怎么管她,继续他的日子。陈布文一走,第二年1987年,他就跟胡絜青结了婚,把人直接带回家住。那房子还是陈布文住过的,张仃和胡絜青就这样开始了新生活。
张仃这个人,才华是真有,国徽设计、漫画、装饰画啥的都出名。但在感情上,他对陈布文不地道。五十年的夫妻,苦日子一起熬,甜日子来了,他就移情别恋。胡絜青当年还是陈布文照顾过的孩子,长大后却插足别人婚姻,这事儿说出去也不光彩。
他们俩婚后日子过得还行,张仃继续搞艺术,胡絜青也跟着参与,直到1996年张仃九十九岁走人。胡絜青后来还活着,偶尔露面谈谈张仃的作品,但他们的开始就是踩着陈布文的痛来的。
陈布文的一生,说白了就是从追求自由到被婚姻绑住。早年离家出走,是为了不进包办婚姻的坑,后来跟张仃在一起,本以为是真爱,结果晚年被背叛。她文采好,本来能有大事业,当秘书那会儿前途亮堂,可为了家庭全放弃了。
教书时也干得不错,却因为病丢了工作。从头到尾,她都在为别人付出,到头来换了个空。张仃的事业成就大半有她的功劳,他挨批时她安慰,升职时她操持,可他呢,转身就找新人。胡絜青从受益者变成破坏者,这关系链子挺讽刺的。
这故事搁现在看,也挺常见的。很多人年轻时轰轰烈烈,苦日子一起扛,老了却变心。陈布文选择绝食走人,是绝望到极点,不想再耗着。
张仃和胡絜青的婚姻持续了九年,张仃走后,胡絜青守着他的遗产,继续艺术圈的活动。但外人看来,这段婚姻的根基不稳,建在别人痛苦上。
张仃的艺术贡献大,国徽到现在还用着,他的漫画在抗日时期鼓舞了不少人。后来他搞的装饰画,也影响了美术界。但人无完人,他的私生活让人摇头。
胡絜青作为他的第二任老婆,也搞剪纸艺术,作品有点名气,但总避不开那段往事。陈布文死后,她的儿女怎么想,外人不知道,但家庭裂痕肯定有。五十年的婚姻,说散就散,晚年这出事儿,够让人唏嘘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