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臣子的伍子胥为何要鞭尸自己的国君?
公元前506年,正值春秋时代,吴军攻破楚国都城,一位白发苍苍的将军冲到楚平王墓前,亲手掘开坟墓,刨开棺椁,拖出楚平王的尸首。
——这位白发将军就是伍子胥。
当伍子胥冰冷的铁鞭狠狠地抽在楚平王的尸骨上时,所有人都说他疯了。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伍子胥这一鞭鞭抽的不是死人,而是他积压了整整16年的三重血海深仇。
第一重——恨:父兄被冤杀,他从贵族公子沦为“丧家之犬”伍子胥本是楚国大夫之后,父亲伍奢是太子太傅,却因为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的谗言,将其污蔑为“谋反”。楚平王先是杀了伍奢,随后又派人追杀伍子胥的哥哥伍尚,甚至下令在全国通缉伍子胥。
这就使得伍子胥一夜之间由一个世家公子,沦为了惶惶丧家犬。为了活命,他只得乔装打扮,一路乞讨,昼伏夜出终于逃出楚国,本是青年的他为此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楚平王所屠杀的不仅仅是伍子胥的家人,更是斩碎了他那颗年轻而又赤诚的忠君之心。
第二重——怨:楚平王言而无信,差点坑死伍子胥。当年楚平王抓住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后,派人给逃亡在外的伍子胥和他哥哥武尚传话说:“本王已经知道你们父亲是冤枉的了,你们赶紧回来吧,本王不仅要放过你们父亲,还要给你们哥俩官做!”
伍子胥的哥哥武尚比较纯洁,一看大王都发话了,正所谓君无戏言,那还等什么?当即屁颠屁颠跑回去了。结果父子二人就被楚平王给咔嚓了。
幸好伍子胥留了个心眼没回去,要不然他也没命了。
国君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信仰,国君说出去的话更是君无戏言。可楚平王给伍子胥的承诺却完全成了放屁。这一刻,伍子胥的精神信仰彻底崩塌了。
如果说,楚平王只是杀了他的父亲伍奢,那伍子胥在心里还能自我安慰一番:大王肯定是一时糊涂听信奸臣谗言才杀了我爹,以后指不定哪天就英明的给我爹平反昭雪了!
但楚平王给他来了一波坑蒙拐骗的操作。这波操作,毫不留情的践踏了伍子胥对“君王信义”的最后一丝幻想。这份欺骗之怨,比死亡更让伍子胥感到钻心刺骨!
第三重——痛:整整十六年隐忍,活着,只为报仇雪恨!从楚国逃亡到吴国,再到引兵杀回楚国鞭尸平王,伍子胥整整用了十六年的时间。
在这十六年里,他帮吴国练兵,辅佐公子光(阖闾)上位,甚至举荐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把原本弱小的吴国打造成了能与楚国抗衡的强国。
十六年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为一个目标:杀进楚国,为父兄报仇雪恨!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他带兵杀进楚国时,害死他父兄的楚平王早已病死了。
伍子胥找不着活人报仇雪恨,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和愤怒一股脑全都发泄到楚平王的尸体上。
对于鞭尸楚平王,很多人认为伍子胥此举过于疯癫,甚至有人说他“丧心病狂”。
但我认为,伍子胥的行为正是身为一名铁血男儿有恩必偿、有仇必报的坚定信念,更是对父兄在天之灵的一个最终交代,还给父兄一个迟来的公道。
六年饮冰,难凉热血,一鞭裂骨,方泄深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