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6:25

当预约5次都失败后,为什么我会支持博物馆适当收费?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尴尬,现在想要去热门博物馆看个展,预约难度不亚于中彩票。

在我看来,博物馆是时候该考虑适当收费了。
就拿陕历博来说,在经历过了五次预约失败后,我差点要放弃了。
转头刷朋友圈时,注意到有旅行社的朋友挂着“陕历博快速通道”,260块一位,说“随时进”。

这不是瞎编,之前就有西安本地媒体曝光过,某黄牛团伙单月倒卖陕历博门票超2000张,均价就卡在230-260块,警方还查扣了3套自动抢票软件。
你看,这就是免费博物馆的荒诞:官方标着“0元”,真心想去的人得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被迫花260块买黄牛票;而那些本就不是冲文物来的,倒凭着“代抢”“团票”占着位置。
免费,不完全等同于“普惠”。
可能有人说“免费是为了普惠”。普惠这事儿可以理解,毕竟博物馆属于公益性质,可现在的“普惠”方向有些偏了。
我查过陕历博的预约数据:每日放票1.4万张,真正落到普通观众手里的不足40%——剩下的要么被旅行社用“团体预约”囤了,要么被抢票软件扫了。
我记得我好不容易预约到后,参观的体验度也是一言难尽。
展厅里近一半是举着小旗子的旅行团,导游拿喇叭喊“唐三彩拍两张赶紧走,下站大雁塔”;

还有个小学二年级的“游学团”,孩子举着棒棒糖往展柜上贴,家长在旁边拍视频:“免费的地方,让娃玩玩咋了?”
OK,我们再来看看热门的苏州博物馆。去年人家办了个“吴门画派”特展,收30块门票,有意思的事来了:展厅里没人追跑打闹,连说话都压着嗓子。
有个老先生对着沈周的画看了快半小时,我凑过去问,他说:“花了钱的,才舍得花时间琢磨——免费的地方,人挤人,哪有心思看细节?”
后来我大概查询了一下苏博的数据,特展期间观众平均停留时间从40分钟涨到1小时20分,连展柜玻璃上的指纹都少了七成(当时,这个有点开玩笑)。
所以,我直白点说:我支持博物馆适当收费。

原因很简单:不是为了让博物馆赚钱,是用“微小成本”唤醒对文化的敬畏。你想啊,花10-20块买张票,哪怕只是买瓶水的钱,人心里会多根弦:“我是来正经看展的,不是来凑数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担心“普通人掏不起”,这好办。

学生凭学生证免票,60岁以上半价或免费,低保户凭证明直接进——真正需要普惠的人,一分钱不拦;
但对那些“路过打卡”“凑数游学”的,20块就是道筛子:旅行社带团来,一人20块,他们得掂量“游客会不会嫌不值”,自然不会再拿博物馆当“免费景点包”;
如果是学校组织游学,大概率也会收敛,总不能花着钱带低年级孩子来“瞎晃”吧,反而能等孩子大点、真对历史感兴趣了再来。
对了,更关键的是,收费能掐断黄牛的财路。
现在黄牛敢卖260块,正是因为官方“0元”——差价260块,利润空间大;要是官方收20块,黄牛再卖260块,谁会买?他们顶多加价10块、20块,甚至干脆放弃——这比警方一次次查抄靠谱多了。
所以,我认为博物馆即便是公益性质,适当收取一点费用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一味地拿“免费”当文化普惠的唯一标准,我觉得缺少了变通性。
真正的普惠,是让真心想看展的人能约上票、站得稳、看得清;是让文物能被好好的打量,而不是被吵得“抬不起头”。
适当收20块,不是给博物馆设门槛,是给黄牛设门槛,给凑热闹的设门槛,给真心人腾地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前几年,武大万林博物馆办了个敦煌展,由于太过火爆,无论我如何预约,都擦肩而过。现在想想,心仪的展就在家门口却看不了,那种心情该有多郁闷。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支持博物馆适当收费,约等于支持真正想看展的观众进馆近距离感受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互动】你支持博物馆收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陕西历史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头条带你游陕西#​ #头条带你游江苏#​ #头条带你游湖北#​ #夏日生活打卡季#​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预约5次都失败后,为什么我会支持博物馆适当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