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向优待俘虏的八路军,却用石头活活砸死日军中佐,为何?
1938年11月初,山西五台。358旅旅长张宗逊拿着电报,声音里透着一股寒气:“时轮同志,你马上带人去高洪口看看,晋察冀二分区的五大队,整整一个大队,突然联系不上了!”电话那头,716团团长宋时轮心头一紧。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联系不上”这四个字,往往意味着最坏的结果。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一支成建制的部队不可能凭空消失。宋时轮不敢耽搁,立即亲自带队,踏着没膝的积雪,向高洪口村疾行而去。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身经百战的铁血团长,瞬间红了眼眶。
高洪口村,已经不能称之为村庄了。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还在冒着丝丝青烟。雪地上,血迹斑斑,凝固成了暗红色。战士们的遗体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有的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有的怒目圆睁,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什么。他们都是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五大队的战友,总共二百五十多人,如今,都成了冰冷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硝烟味,混杂着一股令人作呕的焦糊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对幸存村民的询问,一桩由汉奸出卖、日寇施虐的惨案,轮廓渐渐清晰。几天前,大雪突降,第五大队的战士们长途跋涉至此,准备稍作休整。可谁能想到,村里一个利欲熏心的村民,竟为了几块大洋,偷偷跑去向附近的日军告密。率领这支日军的,正是第109师团135联队的大队长,纳野中佐。
这个纳野,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接到密报后,立刻集结了五百多名日军,携带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趁着夜色与风雪,悄悄包围了高洪口村。我们的战士们,大部分还是新兵,刚刚端起热饭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密集的炮火和枪声惊醒。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仓促应战之下,我军伤亡惨重。
其实,他们本有机会从村后山路突围。但为了不把战火引向手无寸铁的村民,为了保护乡亲们的生命财产,这支年轻的部队选择了死战不退。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村民们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最终,二百五十多名战士,连同来不及转移的四十九名区村干部和无辜百姓,全部惨死在纳野部队的屠刀之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壮。
犯下滔天罪行后,纳野的部队并未收手。他们挨家挨户地搜刮,抢走了六千多斤粮食和上百头牲畜家禽,最后一把火烧毁了整个村庄,才扬长而去。面对战友们的惨状,宋时轮气得浑身发抖,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咬着牙对天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消息传回旅部,张宗逊旅长同样怒不可遏。他立刻将情况上报给120师师长贺龙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几位首长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迅速从愤怒中冷静下来,进行战略分析。贺老总判断,大雪封路,日军又携带了大量沉重的 looted物资,行军速度必然快不了。这是一个绝佳的复仇机会!命令随即下达:不惜一切代价,追上并歼灭这股敌人!
侦察兵顶着风雪连夜出发。果不其然,正如首长们所料,疲惫不堪的日军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了一天一夜,仅仅走到了一个叫“滑石片”的地方。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安全,便在此地安营扎寨,生火取暖,准备休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一张复仇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
“命令716团,火速出击,务必全歼!”张宗逊的命令干脆利落。宋时轮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吹响了紧急集合号。他站在队伍前,没有长篇大论的动员,只是用最简短、最沉痛的语言,向全团官兵通报了高洪口惨案的始末。战士们听着,一个个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胸中那团压抑了数日的复仇烈火,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化作了冲锋陷阵的无尽勇气。
滑石片,地势狭窄,易攻难守。宋时轮的716团如神兵天降,趁着日军立足未稳,发起了猛烈的突袭。枪声、炮声、喊杀声瞬间撕裂了雪夜的寂静。刚刚放松下来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尽管他们凭借精良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组织反击,但在杀红了眼的八路军战士面前,一切抵抗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战斗,这是一场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复仇之战。
战斗没有持续太久。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雪地成了屠场,只不过这一次,躺下的换成了日本侵略者。此役,我军歼敌五百余人,大获全胜。在清理战场时,战士们从俘虏中揪出了一个关键人物——双手沾满我军民鲜血的罪魁祸首,纳野中佐。
“不虐待俘虏”,这是我军铁的纪律,是区别于所有旧军队和侵略者的光辉标志。然而,当战士们看到被俘后依然毫无悔意,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轻蔑冷笑的纳野时,所有人的理智都被那二百多位战友和近五十名乡亲的冤魂所吞噬。纳野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们八路军讲政策,能把我怎么样?
他算错了一件事。他低估了自己所犯罪行激起的滔天民愤。
“打死他!”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愤怒的吼声响彻山谷。“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战士们再也无法克制,他们自发地捡起脚下冰冷的石头,狠狠地砸向这个恶魔。没有审判,没有枪决,只有最原始、最直接的愤怒宣泄。很快,不可一世的纳野中佐就在石块的捶击下血肉模糊,一命呜呼。
事后,当这起“违反俘虏政策”的事件汇报到宋时轮和张宗逊那里时,两位指挥官却罕见地保持了沉默。他们没有追究任何一个战士的责任,脸上反而流露出一丝解气的神情。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有些罪恶,已经超越了纪律和条令的范畴。那一天,在滑石片,冰冷的石头代表的不是纪律的崩溃,而是一种更为原始、也更为沉重的正义。它告诉所有侵略者,中华民族的善良和宽容,从不适用于丧尽天良的禽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