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08:33

王孝和牺牲后,妻子悲伤过度精神错乱,邻居不顾家人反对与之成亲


王孝和这位革命者的离去留下的空白,是被妻子的哀伤填满,又被邻居的抉择重新点亮的。
王孝和生于1924年上海,原籍浙江鄞县,早年家庭贫困,父亲在轮船上劳作。他自幼勤奋,1938年进入励志英文专科学校,接触进步思想,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他选择进入杨树浦发电厂工作,担任运行值班工,参与地下活动。

在发电厂,王孝和组织罢工,1946年参与九天八夜大罢工,当选工会干事。他的工作直接影响国民党军用电供应,成为斗争关键点。1948年4月21日,因顶替被捕同志,他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逮捕后,王孝和在提篮桥监狱遭受老虎凳、电刑等折磨,却坚不吐露秘密。他写下五十多封家书,安排后事。5月1日庭审,他当庭翻供,揭露酷刑。9月27日被判死刑,他面露微笑,转身寻找妻子身影。9月30日,在刑场高呼国民党暴行后就义,年仅24岁。

王孝和牺牲时,妻子忻玉英21岁,身怀六甲。她出身农村,无文化、无技能,面对一岁大女儿王佩琴和即将出生的小女儿王佩民,生活陷入绝境。丈夫离去后,她悲伤过度,导致精神错乱,常外出寻找丈夫,忽略孩子的照料。
忻玉英的生产在丈夫牺牲21天后发生,小女儿王佩民降生。她试图维持生计,变卖家当,求助邻里,但病情加重,出现失控行为,如砸碎物品或夜间游荡。地下党组织暗中援助,提供食物钱款,但她的恢复需时日。

邻居陆祖兰,比忻玉英小三岁,是附近工厂工人。他目睹她的困境,得知王孝和为革命牺牲后,主动提供援助,如送饭、哄孩子。尽管邻里流言蜚语,他的家人强烈反对,认为与寡妇结合是自找麻烦,陆祖兰仍坚持选择。
陆祖兰的家人多次劝阻,强调潜在风险,但他无动于衷,强调需要守护烈士家属。1949年上海解放后,忻玉英获党组织安排,入医院治疗,病情渐稳。随后,她进入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学习,四年后毕业,成为技术人员。

治疗出院后,忻玉英与陆祖兰正式成亲。婚礼简朴,两人共同抚养两个女儿。陆祖兰遵守约定,将王佩琴和王佩民视如己出。家庭虽清苦,但他们共同面对社会变动中的不公,如工作调岗、收入减少。
王佩琴毕业于音乐学院,在上海芭蕾舞团拉小提琴,后移居澳大利亚。王佩民从事地方志工作,家庭稳定。忻玉英工作后,参与社区活动,双手操作机器,支撑家庭。陆祖兰下班后协助家务,教导女儿。

忻玉英晚年回忆丈夫事迹,2014年接受访谈,讲述家书细节。王佩民近年来参与纪念活动,2021年红色讲堂分享父亲故事,2023年视频发布家书,2025年推动烈士事迹宣传,组织青年参观陵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孝和牺牲后,妻子悲伤过度精神错乱,邻居不顾家人反对与之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