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2 08:30

第一次鸦片战争你所不知道的事:对英商频繁的驱逐与贸易制裁

很多人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简化为英国贩卖鸦片,林则徐禁烟,然后英军侵略,签订南京条约,丧权辱国开始。
从结果来看,这个逻辑顺序是没问题的,但未免简单。国与国的战争不是两个人因为小小口角打架,鸦片对英国虽然重要,但也决不会因为那一点鸦片被烧而发动战争。
鸦片战争是多种矛盾积累而导致的。因禁烟而产生矛盾,清朝进行贸易制裁,与此同时发生了英国人打死中国平民而引发的治外法权的争端,进而引发了驱逐所有外国人的行动,最终双方爆发了军事冲突。
一、英方上交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1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10日到广州。3月18日,即召来行商颁下一道严谕,要他们责成外国商人三天之内,鸦片悉数呈缴,并签具甘结合同,声明以后再夹带鸦片,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货即没官”。
商行及英商均以为和以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不上缴鸦片。
到了3月24日,林听闻义律协助大鸦片贩子颠地逃跑,林则徐下令终止中外贸易,封锁了外国商馆,断水断粮,把外国商人禁闭在商馆区。逼迫外国商人交出更多鸦片。
3月27日,英国代表义律代表英国政府让商人上交鸦片,由他转交给林。义律答应上交2万多箱鸦片,200多万斤,差不多是当年英方出口到中国的6成左右。
6月3日,虎门销烟。

二、林则徐要求外国商人具结,英人拒绝引发驱逐外国商人林则徐这边,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要和义律谈谈。其实是让义律写保证书,大体内容就是鸦片是毒品,贩卖鸦片是罪恶的,以后不贩卖等等。义律一听不干,这不符合英国的体制。我管不了商人,林则徐就怒了,你是英国的钦差大臣,怎么说管不了他们。义律说我代表不了女王,林一听这是个奸臣。
不欢而散。
没有保证书,这个禁烟活动就没有实现永绝后患的目的,没法和皇帝交代。于是,又把商馆断水断粮。比上次更严,设卡,严禁给商馆送物资。
三、打死村民拒不交凶手,林则徐驱逐澳门英人1839年7月7日,发生英船水手与村民冲突,打死村民林维喜案。案发后,义律找了话事人向林家支付1900银元,折合1442两白银了事。林则徐命新安县(当时香港归该县管辖)知县梁星源彻查后,林则徐要求 “交凶”,义律以 “领事裁判权” 为由拒交,自行在英船上开庭,对 5 名涉案者轻判几个月并送回英国服刑,事后才知会中方。
1839年8月15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供给澳门英人柴米食物,限期撤回英商所雇买办与佣工。林则徐去了香山县,澳门当时归香山管辖。下令让葡萄牙总督把澳门的英国人全部驱逐出去。
澳门总督毕竟是个二房东,只能听房东的。8月24日,澳门葡萄牙当局根据则徐的谕令宣布驱逐英人。至8月26日,300多英人,男女老少都被迫撤离澳门。事发突然,英国人要回英国也没有任何准备。义律率这批英人泊船于香港、九龙一带。

这对英国政府及英国人是极大的刺激,作为世界第一的国家,人民却不能得以保护。
四、英方代表呼唤武力,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自1839年3月30日起,义律还被困在商馆期间,他就不停地向英国外相写报告,呼唤武力报复。并与清军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
九龙之战
在1839年9月4日,英方向中国官员索要食物供给,清方拒绝,英方开炮。清军和小股英军在九龙交战,英国败走。
穿鼻海战
11月3日,在穿鼻沙角炮台一带停留,关天培率29艘军舰前来,并要求英方交出林维喜凶手。英方不允许中国兵船穿过,开炮射击。
这两战是偶发的局部性小规模战争。参战的英舰是义律以私人名义向印度总督求助,并非为发动侵华战争的指令而来。
因为一直到1840年2月,义律奉到巴麦尊的对华用兵的训令。
面对纠缠不清的英夷,道光于1839年12月13日,下旨完全停止中外贸易。1840年初,林则徐奉命终止中外通商。

五、多种因素交织,英国决定对清朝发动战争前面因禁烟而引发的两国矛盾,因体制问题而没法直接沟通,对英人的反复断绝贸易,断绝供应,再加上林维喜案,让商业纠纷演变成了军事介入。
远在英国的外相巴麦尊是一个醉心强权霸权的人物,对外事务中历来采用炮舰政策。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前往中国,并训令印度总督予以合作。
10月18日,巴麦尊秘密训令义律,告知内阁的决定,让他做好战争准备。11月4日,他告知英军将于次年4月到达。
1840年4月7日起,英国议会下院辩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国鸦片商人赔偿案,经过3天的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提议。
英国的战争机器启动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次鸦片战争你所不知道的事:对英商频繁的驱逐与贸易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