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许解构中国五千年 不许深究西方世界史?谁在垄断历史话语权
质疑三皇五帝被赞‘理性求真’,追问古希腊哲学传承却被骂‘伪史论’;说‘大禹是虫’是‘学术进步’,问‘金字塔如何造’是‘反智民科’——历史研究的尺子,为何对中西方量出两种刻度?有人说这是学术标准,可标准怎么会像橡皮筋,量中国时勒得死紧,量西方时松得能跑马?
你质疑夏商,叫‘突破传统’,他质疑荷马史诗,叫‘破坏文明’;
你翻遍古籍找漏洞,叫‘严谨考证’,他算个金字塔石材运输账,叫‘民科狂欢’。
这双重标准,到底是研究方法问题,还是话语权在作祟?
这双重标准,在近百年中国历史研究里演得尤其分明。
民国那阵,一群人扛着“疑古”大旗闯进史坛,顾颉刚翻着古籍突然拍案:“大禹是条虫!”说《禹贡》是战国人瞎编,连夏朝都被他从史书里划掉大半;胡适更直接,扔下句“东周以上无信史”,把司马迁写的三皇五帝全归成神话。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跟着起哄,抛出“尧舜禹抹杀论”,明着是学术,暗着给侵华找“历史依据”——说中国古史是假的,他们占东北才“合理”。
可这些话当时被捧上了天,报纸称“史学革命”,大学请去讲课,连教材都跟着改。
到了当代更邪乎,某大师考证出“女娲是蛤蟆”,说伏羲女娲的蛇身是“蛙图腾误传”,论文发在核心期刊;某网红医生对着镜头笑:“中华五千年?吹牛!最多三千多年。”视频播放量破亿,还得了“敢讲真话”的奖状。
这群人拿着放大镜挑中国历史的刺,越极端越出名,职称、奖金、曝光度跟着涨,解构老祖宗反倒成了“学术正确”,成了往上爬的捷径。
可轮到西方历史,这套就失灵了——好像天生有豁免权,谁碰谁倒霉。
金灿荣随口提句“亚里士多德著作几百万字,怎么传下来的”,网上立刻骂他“搞爱国流量生意”;
浙大黄河清教授较真,写篇论文追问西方古史年代,结果被骂“碰瓷西方文明”,学术界也没人敢支持。
民间有人算金字塔石块重量,或者问玛雅人没青铜工具怎么雕石碑,立马被贴上“民科”“反智”的标签,说他们“连初中历史都没学好”。
期刊编辑看到质疑西方历史的稿子,直接毙;
大学课堂上提一句“荷马史诗是不是史实”,学生都觉得老师脑子有问题。
在中国这边质疑是进步,在西方那边质疑是罪过。
翻遍百年学术史,这种怪事见得太多:质疑中国古籍叫“学术现代化”,挖西方史料漏洞叫“破坏文明传承”;把三皇五帝打成“神话传说”能评教授,考证古希腊手稿年代就是“民科闹剧”。
结果就是:一群人靠解构老祖宗拿项目、评职称,另一群人刚想较真西方古史就被贴标签、禁发言。
有人说这是话语权问题,可话语权咋来的?还不是靠实打实的证据链撑着——
中国历史不怕人挑刺,你说夏朝没证据,偃师商城挖出来了;你说甲骨文是伪造的,小屯村出土的甲骨片堆成山,上面的字现在还在一个个破译,已经认出四千多个,能跟《史记》里商王世系对得上。
从周朝的青铜鼎到秦朝的竹简,从汉朝的纸张到唐朝的雕版印刷,写字的东西换了多少代,可文字本身没断过,从甲骨文到楷书,一笔一画都能找到祖宗,哪像有些文明,文字写在泥板上、莎草纸上,要么埋地下烂了,要么被沙子埋了,过几百年后人根本认不出。
中国这边不一样,写历史的规矩从老早以前就定下来了,商周有太史令,汉朝有兰台令史,唐朝设史馆,专门一帮人吃着皇粮干这事,皇帝都不能随便改,司马迁写《史记》,连本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黑历史都敢写,这才叫真本事。
一部《二十四史》,从《史记》写到《明史》,中间隔了两千多年,照样能接上,哪一页写了什么,后人都能查。
你说中华最多三千年,现在良渚古城、陶寺遗址、二里头宫殿,哪一个不比史书上写的还早?挖出来的玉器上刻着花纹,跟后来的青铜器纹饰能对上;甲骨卜辞里的祭祀,《尚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文字、东西、古书,三样凑一起说一个事儿,这才叫证据。
西方那边就不一样了,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听着唬人的文明,文字和写字的东西都没传下来。
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用着用着就断了档,后来人想研究,得先破译文字,折腾几十年才认出几个符号,哪像中国这边,汉字从甲骨文一路用到现在,小学生都能认几个。
泥板刻字,晒干了脆得像饼干,一场雨就能泡成泥汤;莎草纸更娇贵,埃及沙漠干燥能存几年,到了潮湿地方直接烂成渣,现在博物馆里那些“几千年”的,哪个不是放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柜里供着,换个环境立马碎给你看。
他们也没正经史官,记录历史的要么是祭司要么是诗人,写着写着就把神话掺进去了,宙斯打雷是神怒,法老治国靠神谕,真事和瞎话混在一起,后人根本分不清。
最扯的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几百万字的著作,原件在哪?谁抄的?怎么传了两千多年?没人说得清,现在看到的本子,好多是文艺复兴时候修道院抄的,到底是古希腊的还是中世纪的,鬼才知道。
二里头挖出来的青铜器,上面的纹路和《周礼》写的“饕餮纹”对得上,碳十四测年三千八百年,跟史书里“夏启铸九鼎”的记载能接上;
甲骨文里记的商王祭祀,跟《尚书·盘庚》里的迁都过程严丝合缝,卜辞里“王占曰:吉,得”,就是《史记》写的“武丁中兴”。
中国历史就是这么一层层摞起来的,文字、东西、古书三样凑齐,谁也扒不掉。
可西方那些所谓“古文明”,敢这么扒吗?
说泥板存了五千年,怎么挖出来的全是碎片,拼起来的句子连不成篇?
莎草纸要恒温恒湿,那古埃及人写东西得先建个博物馆?
还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写了三百万字,羊皮卷能存两千多年?现在看到的本子,最早的也是13世纪的,中间一千年找谁去?
学术不该有两张脸。
中国历史让人挑了一百年刺,从“无信史”挑到“五千年实证”,靠的就是证据硬。
西方叙事要真站得住,就别躲在“特殊豁免”后面,把泥板、莎草纸、手稿原件拉出来,跟中国一样,文字对文献,文物对史书,缺一样都不算数。
真金不怕火炼,怕火的,多半是镀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