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CEO的作死17年,5个被崇祯帝催死的顶级将领
实事求是的说明朝亡的不冤。王朝末期的组织力下降,盘根错节、充斥着只坏事不做事的官僚阶层,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江南富人,只会耍嘴皮子的知识分子。这么一堆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是作为大明最高统治者,皇帝朱由检的责任是少不了的。末代皇帝,朱由检
他的能力支撑不了他要中兴国家的宏愿,他个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遇到阻力心里就打鼓、又不担责任的性格让明朝的国家机器加速驶向深渊。
在明末关内、关外两个战场上,一直遥控指挥的朱由检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沉不住气。被他逼着开战,最后枉死的高级将领和普通士兵有一大堆,这里就来盘点一下。
北京城下马蹄疾崇祯2年(1629年)底,皇帝位置才坐2年的崇祯皇帝收到惊天消息。皇太极带领大军叩关而入,已经占领了重镇遵化,前往阻援的赵率教战死在遵化城下。一时京师戒严。
1629年,皇太极从大安口,扣关直入京师
关宁军与后金在北京城下激战,皇太极被阻。后金还没撤就把关宁军老大袁崇焕抓了,导致关宁军干脆撤了,后面手书才追回。
皇太极这时又杀了个回马枪,京师局势再次紧张。
皇太极第一次包围北京,被击退,但得知关宁军撤走立刻杀回来了
此刻驻防北京的将领满桂深感忧虑。他在辽东和后金多次交手,知道后金野战强明军太多。现在关宁军主力又跑了,就他带的这些人加上京师附近部队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对手。满桂认为“众寡势殊,未可轻战”,把北京守住,依托北京消耗后金就行了,出来打野战绝对是送人头的。
但崇祯坚决要求满桂主动出击,要在首都大破满清——“上趣桂出师”。还赐了满桂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
崇祯皇帝随便给人尚方宝剑也是一个要命的举动。这个后面还会坑死很多人。
永定门外,明军死战崩溃,满桂等高级将领战死
皇帝下决心了还表示对你无限信任,满桂没有办法,以死报国吧。
把军队带到永定门外,摆开阵型和满清决战。结局毫无悬念,4万明军惨败,满桂战死。
己巳之变皇太极在京师附近肆虐了几个月,第二年才走。十几万明军报销,多名从辽东锻炼出来的高级将领战死。从此华北成了明清的第二战场,京师在后面时间里多次戒严不得安息。满桂好歹是战死沙场,尽管有些冤枉,但也算是一个军人该有的归宿。
己巳之变,各地边军都赶往北京勤王,但不少是饿着肚子来的
另外一支从山西跑来勤王的部队就惨的多了,山西巡抚耿如杞、山西总兵张鸿功统帅五千山西精兵,到了京畿。但他们千里勤王,却没有得到军饷和粮草,还被调来调去。饿得不行的军队只能抢了当地百姓的粮食,皇帝大怒,逮捕了耿如杞、张鸿功。这支部队没见到皇太极就散了。
甘肃来的兵更惨,直接路上哗变了。甘肃兵在北风刺骨的冬季,带着武器装备每天走50公里,缺衣少食,又风餐露宿,最可恨的是还不给钱。就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士兵居然能坚持从张掖走到定西(600公里)才哗变。
谁都知道打仗不差饿兵,何况还是这个时候,北京被围着,全靠这些勤王的兵,你这个时候耍什么领导威风。
祖坟被挖了,皇帝疯了崇祯2年的己巳之变好歹只有满清这个外敌,到了崇祯中期,全国各地都爆发了起义。当时全国各地都在闹灾。
明中都凤阳遗址
‘崇祯七年三月,山西自去年八月不雨至于是月,赤地数千里,民大饥,人相食。陕西亦旱。
崇祯十年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虎狼千百为群,行于道路。”
为了应对皇太极还在加税,最后全落在百姓头上。愤怒的农民军在北起陕西南到安徽的大地上搞起来串联。
凤阳祖坟被刨了,皇帝气疯了
崇祯8年(1635年)凤阳他老朱家的祖坟被人刨了。听到消息的皇帝眼前一黑,然后崇祯皇帝马上下达了半年平灭农民军的指令。
这个和他当年轻信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愿景一样,现在全国什么局势,怎么可能半年就把起义平息了。
顺天府尹刘宗周也上书说: “臣伏见陛下励精求治,宵旰靡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委婉的道出了皇帝急功近利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性格。
不久之后,收到皇帝半年的项目截止的洪承畴也是两眼一黑。虽然官军打农民军优势明显。但是农民军已经到处是。他手头能打的也就3万多人,还有不少从辽东、山西调来的边军,随时要回去。
好在南下的辽军一系主动请缨回陕西剿匪,洪承畴应允。指挥这批辽军是曹文诏。
农民军经过几年的绞杀,坚持到崇祯8年的人已经有很强战斗意志和作战素养了。面对这支仓促入陕的明军,陕西的李自成准备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迫六月灭贼之期,急进战。”官军进击了。
万年及副将刘成功、柳国镇,游击王锡命合兵三千,以六月十四日至宁州之襄乐,遇贼大战,斩首数百。伏兵骤起,围之数重。”
官军中了埋伏
艾万年、柳国镇战死,老大曹文诏在真宁湫头镇中伏陷入重围,兵败自杀。
悲催的执行机构也没办法,皇帝已经发火了在急催各省出兵。着急完成皇帝任务的仓促出击官军,不仅没完成任务还损失惨重。
果然这“半年之期”也搞不下去了,吃了大亏的崇祯皇帝听从卢象升的意见,让卢象升和洪承畴搞起了防卫农民军区域联防。一度把主要农民军的起义之火按下去了。
但是按下葫芦又起瓢,满清又入关了。这次崇祯坑死了得力干将卢象升。
尚方宝剑真的要命1639年满清再次大规模入关劫掠。这次南下的清军规模极大,破坏力极强,甚至打下了济南。
清军第四次南下,最远打下济南并屠城
本来要给老爹守孝的卢象升紧急赶回北京。面对入侵之敌,这几年被打怕的群臣其实想的都是花钱消灾那一套。连皇帝也是这个意思,但崇祯皇帝不好意思说。
热血青年卢象升坚决要和清军打,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太监高起潜等人他们还和卢象升多次暗示:“鞑子老猛了,和你之前打的农民军完全不一样”。
戴孝出征的卢象升
崇祯皇帝这个时候操作也是让人迷惑,他明显是想和清军议和的,但面子又过不去。还一个劲的勉励卢象升,还授予了他尚方宝剑(给尚方宝剑这个让人太迷惑了)。卢象升感动得痛哭流涕要给大明流血到底。
卢象升刚走,崇祯帝有些后悔想换人,这想一出是一出的
最后卢象升就带着部队出去了,打了几仗。崇祯有些后悔想用刘宇亮代替卢象升。临阵换将这么离谱的事,连主和杨嗣昌都看不下去最后给皇帝劝住了。
卢象升这次出征的过程就是灾难。他带着部队追击清军,杨嗣昌这些大佬,明里暗里使绊子。走了一段路,人就被调走了一大半,口粮也不够。
最后在严冬腊月在河北巨鹿的贾庄,缺衣少粮的卢象升部被清军包围。
五千多名明军战死,卢象升身中四箭三刀,最终落马身亡。
催催催,明清最后的决战公元1640年4月,皇太极出兵围攻锦州包围了祖大寿部。双方都知道这是关外的总决战了,洪承畴统帅各地13万精锐兵马进驻宁远,松锦大战爆发。
松锦大战,明清最后的决战,清军最后冒险挖沟断绝了明军后援
松锦大战前期,明军表现了少有的战略定力,多次在中小规模野战中没让满清占便宜。不少八旗旗主都不想打了,逼的皇太极亲自前往督战。
松锦大战中前期,明军在野战对决中表现并不差
皇太极想速战速决,洪承畴知道满清的弱点,便不准备决战,用小规模接触消耗清军士气,只要把皇太极榨干油水就是胜利。
但崇祯不理解,看看前线锦州的粮食也送进去了,洪承畴的部队隔几天就是一个捷报。觉得这么有优势还等啥。一个劲的催洪承畴出兵决战,最终洪承畴顶不住压力,1641年8月,全军出击,被清军挖沟断了粮道,军心大溃,在撤退时造成踩踏。明军兵败松山,满清夺取锦州。
明军败亡,主将洪承畴投降
这一仗13万出关的明军,除了先行开溜的吴三桂,阵亡的有53700多人,损失马匹7440,甲胄损失9346件。还有不少枪械火炮遗落。
没有突围成功的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祖大寿投降。清军顺势拔掉了关外的松山、杏山等要点
明朝在东北方向再也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野战部队。
传庭死,大明亡辽东防线退到山海关之时,关内的农民军也重新起势,各地官军皆不可挡。中原的朱家王爷们死的死逃的逃,明朝大厦将倾。还在死守的是陕西的明军。
潼关
1641年5月,崇祯任命傅宗龙为陕西三边总督,让他调集陕西兵马出潼关,救援开封。
傅宗龙说“属郡旱蝗,已不能应”,请崇祯宽限一些时日。崇祯不听,严令限期出兵,傅宗龙仓促出关,大败。
接下来陕西巡抚汪乔年继任为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又下令,“限期出关剿灭闯贼。”汪乔年没办法,出潼关,大败。
最后把孙传庭从牢里放出来当三边总督,一样的命令:“练所发兵,足饷一月即卷甲出关,毋逗挠取咎”。孙传庭,再败。
孙传庭训练火铳兵 《大明劫》剧照
这几次基本把陕西的能战之兵败光了,公元1643年8月,本来孙传庭请求固守潼关。先缓一缓,在陕西先屯田、练新兵,等准备好了再徐徐图之,崇祯不同意。
孙传庭最后也无所谓了,反正江山是他的,随他去吧。随后出关,战败身死。
北方最后一支机动野战力量被送光了。李自成在陕西河南开始组建新的政权架构,安抚生产。北京的崇祯帝离上吊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他直到死还在怪其他人,说皆是大臣误我。
最后的结局是钱搜刮了、民逼反了、兵没练成、自己也死了,满清入关,神州陆沉。
吊死煤山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黑色幽默,虽然崇祯把国家搞的一团糟,但是他本人私德不错。后面自杀超过了一堆卖主投降的叛徒。
后面几年他变成南明各路政权和明朝遗老的政治偶像,最后以“悲情天子”的形象留存于世。
但明末的臣子知道,跟着这位爷办事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