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18:14

我国唯一供奉亡灵的庙宇,下面埋葬着40万尸骨,夜晚还能听到哭声

我国的寺庙宫观数不胜数,通常因宗教派别不同,供奉各自的神明。但是在山西长治与晋城的两市交界处的高平乡间有一座小庙,却是我国唯一不供神明、供奉战争亡灵的庙宇。它的名字叫骷髅庙,被坊间称为中国最恐怖的庙宇。


长平之战
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高平是上党地区的长平,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长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冷兵器时期最大的围歼战(秦国与赵国),成就了秦大一统的基业,而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结局。

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那个)被困46日,强行突围被秦军射死,赵军40余万将士投降。秦将白起为防赵卒反叛,下令坑杀40万俘虏。大量尸骨堆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白骨堆,此地被命名为杀谷,其中惨烈后人难以想象。

到了唐朝,唐玄宗李世民巡幸至高平,看到此地在几百年之后依旧是头颅似山,骸骨成丘,触目伤心,于是把杀谷改名为省冤谷,把村南之山改名为头颅山;让高平修建庙宇来祭祀这些在战争中殒命的将士们,庙就建在头颅山之上。庙建成后,并“择其枯骨中巨者”立像为骷髅王,庙宇也跟着命名为“骷髅王庙”,此后历代均有修葺。

从哭头村到谷口村
从古至今,骷髅庙所在的村落,传说总有村民在晚上听到哭声传来,所以此地又称哭头。哭头村不太好听,现在已改名为谷口村。40万人太多太多,比一个欧洲小国的总人口还多,以骷髅庙为中心方圆几公里内,农户们在耕地时至今还可能刨到白骨。

不难理解,当地人也对骷髅庙避而远之,对普通百姓来说里面也没什么可以祭拜的神仙。我们到达的时候,发现庙前偌大的广场只有一个戏台,没有一个农户跑过来晾晒庄稼,也不像一般村中广场那样聚集着聊天打牌晒太阳的人群。

高平是我国古建第一县,来这里的游客通常是为了寻访那些精美绝伦的国保单位,只是市保的骷髅庙总是无人问津,大门紧闭。想要入内参观,需要拨打门板上的电话,找文保员大爷过来开门。大爷已过古稀之年,住在附近,一个人守着这座小庙,一守就是30多年。向他老人家询问晚上哭声的传闻,他肯定地告诉我们,是有的。


祭祀战争亡灵的骷髅庙
骷髅庙建于三层高台之上,应该是村里的制高点。内部不大,根据梁上的题记,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时所建。里面只有一进院子,现存建筑有正殿三间、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山门等。东西厢房布置了四个介绍《长平之战》的历史展室,还有明万历三十七年和清光绪十年重修庙宇的碑记,都比较简单,可顺路一观。





梁上题记指向清光绪年间
重点在正殿,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出前廊、悬山顶、琉璃脊饰。主殿里供奉着赵括夫妇,塑像为明代所塑。

有人考证,明代之前骷髅庙只是祭祀战争亡灵,到了明代人们期待赵括能像生前统帅三军一样,在地下统帅这些亡魂;于是赵括被奉为骷髅王,连同他的妻子一起被“请”到了骷髅庙的正殿里,并坐在类似棺椁形制的神台之上,以此来寄托对四十万亡灵的抽象哀悼。



供台形似棺椁

下方还有一个繁体的“灵”字
距离骷髅庙不远的是高平市的不可移动文物垂慈阁,清代建筑,现为谷口村的门楼。

左侧有上楼楼梯
长平之战遗址
骷髅庙虽然阴森冷清,但是内部没有尸骨。在距离骷髅庙约12公里的高平市永禄乡,开车不过10几分钟的样子,同样是长平之战的遗址之一。这里在1995年发掘出的尸骨坑之上建成了长平之战纪念馆。坑中白骨累累,空气仿佛凝固,两千多年前的呐喊与绝望似在耳畔,只觉悲怆压心。

纪念馆里触目惊心的尸骨坑

时至今日,高平当地都流行一道小吃,名字叫“白起肉”,又名烧豆腐。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先油煎后锅煮,再将比作白起脑浆的豆腐渣用蒜泥搅拌了夹在豆腐中一起吃。如此吃豆腐,显然饱含着一份萦绕了2000多年也未曾消弭的恨意。

对于长平之战,人们始终没有对失败神圣化,史书将赵括钉在耻辱柱上;弑杀成性的白起,自然也被人痛恨憎恶唾骂了两千年。人们更愿凝视那四十万枯骨背后的沉重:权力博弈的牺牲品,是寻常人家的父兄子侄。千年流转,骂名与惋惜终会淡去,唯有对和平的敬畏,在白骨森然处愈发清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唯一供奉亡灵的庙宇,下面埋葬着40万尸骨,夜晚还能听到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