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13:47

马戛尔尼给乾隆祝八十大寿,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后果有点麻烦

当一群英国人在1792年带着众多的礼物,从英国启航,准备来给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结果却让喜欢西洋玩意的乾隆动了怒,双方闹了个不欢而散,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书写的都有些古板,没有人喜欢读,那我就用轻松的句子来历史,或许能够得到些流量。
一提到晚清,许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叫闭关锁国的词,以为有清一朝从来不与外国人打交道,满足于道德经里的“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实不是这样的。

故宫里有个珍宝馆,里面有不少的西洋玩意,比如自鸣钟、洋漆盒子、金银丝缎、毡毯等各色洋货。如果真的闭关锁国,那这些玩意又是哪来的呢?事实上,巴黎或者伦敦流行的玩意,往往不久就会传入宫内。购置这些物品的地方便是广洲的13行。
当时欧洲钟表师成天琢磨的就是康乾的喜好。为了更好的服务康乾,甚至有欧洲人不嫌路远难行,从欧洲运来机械设备,在广洲开办了钟表工厂,专门给宫里生产好玩意。

有些人从中看出了商机,发挥起模仿的本事,开始仿冒西洋产品,弄的还挺像。不过这可糊弄不了十全武功的乾隆,他一眼就能看出真伪,为此还强调宫中所用只能是原装的进口货,不得购进仿品。
乾隆其实还是个追赶潮流的时尚爱好者,在宫里组建了一个西洋管弦乐队,以便让居于宫中的女眷们跟上时代潮流。
可是当一群英国人在1792年带着众多的礼物,从英国启航,准备来给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结果却让喜欢西洋玩意的乾隆动了怒,双方闹了个不欢而散,原因又是什么呢?

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的秋天的一天,乾隆接到两广总督的一封奏折,说是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偏远小国,准备派人来朝贡,要给乾隆祝寿。
其实乾隆的八十大寿早在去年就已经办完了。乾隆一想,说不定这个生番小国才得到消息,能够理解,就答应下来,允许其前来,并且叮嘱沿途好生款待。
乾隆心里明白,既然是来给他祝寿,那肯定会带着贺礼,乾隆也希望能够见到这些奇珍异宝。为了避免这些宝贝在途中损坏,乾隆还破例允许由天津登陆,不用自广州沿陆路前来。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带着七百多人,驾着三艘大船就奔来了,1793年6月19日到达广洲,然后沿着海岸线到达天津登陆。

此时的乾隆正在承德避暑,听闻马戛尔尼一行到了,遂令人将运来的礼品画出图样,快马加鞭送到承德供他观览。
由于一些礼物太大,如果运输到承德担心可能损坏,乾隆指示,大件的礼品在京城安装,其余小件,随“贡使”一起运到承德,让他先睹为快。
可是等到马戛尔尼一行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准备见到乾隆时,却出了意外。
马戛尔尼一行拒绝给乾隆行大礼,就是那种趴在地上磕头的大礼。这可让办理此事的和珅为了难。
人家送的贺礼都收了,再给送回去,那是万万不行。可如果这帮“贡使”不行大礼,乾隆肯定不同意,说不定会定他的大罪。
和珅是多聪明,多会办事。他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马戛尔尼一行单膝下跪。

马戛尔尼一行勉强答应下来。和珅又跟乾隆商议,乾隆不开心,生了气,满肚子不痛快。奈何收了人家礼物,只得勉为其难,见了马戛尔行一行一面,就匆匆的打发他们回了家。
乾隆生了气,后果很严重。马戛尔尼一行送来的礼物中有当时先进的火炮,每分钟能发射七发炮弹,当时清军还用弓箭和鸟枪呢。乾隆让人把这些火炮扔到圆明园的仓库里。
直到80年后的1860年,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仓库里发现这些火炮时,这些火炮还跟新的一样。
更加严重的后果是马戛尔尼一行,一路上看到了大清的孱弱。在虎门,马戛尔尼看到虎门防卫薄弱,只有少数几处有炮,炮的直径也只有数寸。在参观一处营房里,他发现这些营房里的人手拿扇子,或蹲或坐,军纪涣散。

这给60年后也就是1840年的战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当1816年,嘉庆再次以英人不能行大礼为理由将斯当东一行挡在京城之外,此时距1840年只有24年了。
斯当东当年曾经跟随马戛尔尼给乾隆祝寿,后又成为副使,被嘉庆赶走。当英国议会讨论是否开战时,斯当东将两次前来的经历和见闻进行了发言,从而促使英国议会以微弱的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动武的决议。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戛尔尼给乾隆祝八十大寿,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后果有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