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9:55

中国历史上被遗忘的历史罪人,致使越南脱离华夏版图的罪魁祸首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你可能不知道,越南本来并不叫越南,也不曾独立。它曾是中国的一个郡县,有官、有兵、有律法,街上的百姓讲的是唐音,庙堂之上挂的是“安南都护府”的匾额。
可就是这么一块实打实属于中国的土地,就这么被一个“自己人”给拱手断送了。这个人,不是外敌,不是蛮夷,而是身穿官服、吃着俸禄的唐朝将领吴权。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是怎么一步步,从忠臣变成叛徒,又是怎么彻底把交趾从中国的版图上推了出去。
但到底他是天生的野心家,还是被时代逼上绝路的“机会主义者”?这事儿,咱们慢慢说。

吴权这个人,放在今天的语境里,一开场就得打上一个标签:体制内高官。但他不是北京、洛阳或者长安的达官贵人,而是“边疆派”的地方干部。
他出身在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祖上是唐朝任命的“本州牧”,手里握着实权。他本人也不含糊,早早就在安南都护府里做了将军。
手下有兵,背后有靠山,娶的还是节度使杨廷艺的女儿,妥妥的政治联姻。
你说这样一个人,他能不懂规矩?能不懂大义?他懂,他比谁都懂。所以也正因为他懂,他才知道哪一步能让自己爬得更高。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937年。节度使杨廷艺被手下矫公羡给杀了。按说这个时候,吴权应该按规矩行事,把凶手缉拿归案,上报朝廷,静候中央任命。但他不是。
他以“复仇”为名,带兵起事,一下子从将军变成了“义军首领”。从这一步起,吴权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安分守己的唐朝官员了。
他开始学着自己做决定,自己发号施令。他的军队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这时候,真正的敌人来了——南汉。
南汉是个什么角色?说白了,就是趁你家乱了,想来捡便宜的外人。矫公羡为了保命,向南汉求援。

南汉皇帝刘䶮一听这事儿有油水,立马派儿子刘洪操带着水军南下,准备“救援”交趾。其实说救援是假,吞并是真。
他们算盘打得很响,觉得打败吴权之后,顺势把交趾变成南汉的领地。但他们失算了。吴权不傻,他早就看穿了南汉的动机。
他利用白藤江的潮汐特性,在江底埋了包铁的木桩,等南汉船队一进伏击圈,潮水一退,战船全卡住,吴权一把火攻下去,刘洪操当场丧命,南汉水军全军覆没。
这场战役打得漂亮,吴权立了大功,他的威望一下子飙升。可问题也从这里开始激化了。你以为他会在胜利后归顺朝廷?不会的。

他打赢了仗,士兵听他的,百姓敬他的,政权也开始慢慢向他集中。到了939年,他干脆不装了,在原来的安南都护府所在地古螺,自封为“南平王”,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吴朝。
这一封王,性质就变了。以前是唐朝的将军,现在是割据的国王。以前是边疆的守护者,现在是版图的掘墓人。
吴权的这一步,等于把交趾从中国的郡县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这不是普通的政变,这是历史版图的重大裂口。
你可能会说,他也许只是想暂时稳住局势,等中央强大了再归顺?想得美。他接下来干的事儿,一个比一个扎心。

他设置百官,制定朝仪,连官服的颜色都重新定了。他的意思很明确:我是国王,不再是唐朝的将军。从此以后,交趾这块地,不再听命于中国。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吴权的背叛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他死后,局势非但没有恢复,还更乱了。
他本来打算把王位传给儿子吴昌岌,结果被杨廷艺的儿子杨三哥趁机篡位,整个交趾一下子陷入军阀混战。你一摊,我一摊,“十二使君”各自割据,打得乌烟瘴气。
直到968年,地方军阀丁部领统一了局势,称帝建国,国号“大瞿越”,从此彻底脱离中国政令体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他有了自己的年号、货币、法律,甚至外交路线。这时候,哪怕中央想收回来,已经回天乏术。
但中国没有放弃。到了明朝,朱棣出兵交趾,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短暂恢复了统治。15府36州,一度让人看到希望。
但最终,1428年,明军战败撤出,明宣宗下诏:“安南非可久居之地。”这封诏书,就是中国正式放弃交趾的铁证。
从秦汉设郡,到唐代立府,交趾在中国版图中存在了上千年。它不是远交近攻的遥远邻邦,而是实打实的内政区划。

可惜,这样一块土地,最后被谁断送?不是异族,不是战败,而是自己人。吴权这个名字,在越南是民族英雄,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被遗忘的罪人。
很多人说,他是顺势而为,是时代选择了他。但如果每一个体制内的地方官都能在中央稍弱的时候选择“顺势而为”,那中国还能剩下多少完整的边疆?
吴权的做法,不是忠诚的背叛,而是政治的投机。他打败了南汉,却也掏空了中国的南部边防。你以为他赢了,实际上他只是替别人开了门。
更可怕的是,他的做法给后来的人开了坏头。地方豪族开始蠢蠢欲动,中央政权的威信一再被削弱。

越南的独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但吴权的“自封为王”,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一旦地方官员开始拥有“割据”的自觉,那国家的版图就再也不稳了。
历史记住了白藤江的胜利,却忘记了这场胜利之后的代价。吴权赢得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一块国土。他的名字,应该被摆在中国历史罪人的名单上,不是因为他打败了谁,而是因为他背弃了谁。
今天的我们再看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为了记住教训。边疆不是谁家的后花园,不是谁想独立就能独立的。
国家的完整,不是靠一纸地图,而是靠制度、靠忠诚、靠每一个人对这片土地的守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史上被遗忘的历史罪人,致使越南脱离华夏版图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