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9:55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

公元978年,昔日的南唐后主李煜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然而有意思的是,宋太宗赵光义看完后大为震怒,立刻下旨赐死李煜。

李煜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诗词天子”就这么结束了他憋屈的一生。

其实很多大臣都看得出来,李煜那首词根本不是重点,宋太宗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没人会站出来为了李煜说话的,毕竟李煜一个亡国之君,死了也就死了,还能替朝廷省下一笔开销。

那么,李煜这首词里面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能成为他的催命符。宋太宗又为何要将李煜置于死地呢?

天上掉下来的皇位李煜出生于南唐皇室,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

按理说,这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李煜来坐。毕竟他上面好几个哥哥,更何况他父亲李璟早就立长子李弘冀为太子。

其实李煜并非一开始就沉迷于诗词创作的,毕竟当时南唐的处境很不好。

他的父亲李璟也算是个有为之君,其在位的时候先后平定叛乱,攻灭闽国和南楚。可惜他运气不好,遇到了强势崛起的后周,直接被打到怀疑人生。最后不得不去帝号称臣。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煜身为皇子,怎么可能安心享乐,搞文学创作呢?

事实上,他常常忧心国事,但是又无能为力。

真正将其逼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当时身为太子的李弘冀。李弘冀觉得李煜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因此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他。至于原因,其实很令人无语,只是因为李煜是重瞳。

所谓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其实就是一种极小概率的基因变异罢了。虽然极为罕见,但是并非不可能存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几个记载的。

可问题是,历史上有重瞳的人一个个都不简单。比如“三皇五帝”之一的舜,还有和刘邦争夺天下的项羽,以及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都是重瞳。

看看这些人,不是一国之君,就是争夺天下的诸侯。李弘冀忌惮李煜也就好理解了。

而对于李煜来说,受到太子猜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毕竟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等他继位了,想弄死李煜可谓是易如反掌。

为求自保,李煜只得沉迷文学创作,扮作闲散王爷的样子。他甚至写了不少诗词,来暗示李弘冀,自己只想做个闲散王爷,搞文学创作。至于皇位,他是万万没有非分之想。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神奇,越是想要的,越是得不到,越是不想要的,反而硬是塞给你。

在李煜22岁的时候,身为太子的李弘冀竟然病逝了。而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在此前相继去世。作为最年长的皇子,李煜被推上了太子之位。

然后仅仅过了两年,他的父亲李璟便去世了。李煜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坐上了南唐的皇位。

其实李煜也没有那么废材虽然李煜有着“诗词天子”、“文人皇帝”的称呼,甚至有人将他和宋徽宗相提并论。但是说实话,李煜还是比宋徽宗强多了。至少他没有传闻中的那么不中用。

在人们的印象里,李煜就是个沉迷享乐、穷奢极欲,整天就知道吟诗作对、美酒佳人,置国事于不顾的皇帝。南唐被灭,全是李煜的责任。

但是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并非如此。至少他的生活里并非只有这些。

喜欢享乐是有的,乱花钱也是有的,沉迷文学创作也是有的。但是这些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能算是工作之余的调剂罢了。

李煜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花在了“富国强兵”上面。

李煜在位期间,其实就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装怂”。

李煜很清楚,大宋禁军的战斗力太强大了,南唐没有一丝胜算。想要缩短双方的实力差距,就要想方设法争取时间。

而李煜争取时间的办法就是“装怂”。

他刚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宋朝进贡,同时说明南唐国君换人了。此后他隔三岔五就遣使进贡。

继位第二年,他就上书宋朝,请求免除自己诏书不名的特权。

当时南唐对宋朝称臣,按照规矩,宋朝给南唐的诏书是不能直呼李煜的名字的,以示对李煜的尊重。而李煜想要去掉这一特权,明摆了就是想示弱,放低自己的姿态。

只不过他的请求一再遭到拒绝。

他还派人前往南汉,劝说南汉和南唐一同臣服宋朝,可惜遭到拒绝。其实这事情到底是成是败无所谓了,关键是向宋朝传达一种态度:南唐是以宋朝的小迷弟自居。

他后来甚至去国号,将“南唐国主”改称“江南国主”。并且将朝廷的仪制往下降一级。国君下旨的“诏”改为“教”;中书改为左内史府;门下省改为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院改为文院……

南唐封的王都改成“公”,并且一切避讳字眼都按照宋朝的来。

李煜做到这里,可谓是卑躬屈膝了,憋屈得不得了。世人都觉得这皇帝没救了,软弱无能到这般地步,南唐不亡才怪了。

但是只有南唐重臣才知道,李煜这位国君一直在隐忍,他所遭受的这些委屈都是为了让南唐再次强大起来。

这就不得不提起李煜所做的第二件事了,那就是富国强兵。

没错,他“装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好富国强兵,一雪前耻。

靠着“装怂”,李煜不仅降低了宋朝对南唐的戒心,更是使得宋朝送回了数千俘虏。这无疑为南唐增加了数千兵源。

此外,李煜更改田制,轻徭役免税赋,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南唐从此前的元气大伤中逐渐恢复过来。

同时,他积极练兵。尤其是对水师很上心。毕竟南唐的优势就是水师。宋军虽然陆战勇猛,但是水战反倒是其弱点。

当然,水师的数量受战船数量限制,多不了。因此决定战斗胜败的还得是步军,李煜对于步军的训练和招募一直没有停歇。

此外,李煜还下旨,让朝廷重臣轮流在宫里值守,以便皇帝随时可以问询事情。没错,李煜经常加班处理朝政。

这哪里像一个昏庸皇帝的样子?

其实,李煜那些所谓的花前月下、贪图享乐,只是工作之余的放松罢了。普通人下班了都知道要刷刷手机,玩玩游戏,不然就是下馆子。李煜堂堂一国之君,享受下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劳逸结合嘛。

为什么史书中的李煜和人们所熟知的那个李煜差距这么大呢?很显然,他被人黑了。

如果他不是一个昏君,又如何显示出宋朝灭掉南唐的正确呢?成王败寇,要怪只能怪李煜输了。

李煜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赵匡胤也不是省油的灯,通过多方获取的消息,他意识到南唐不对劲。为了避免养虎为患,他发动了灭南唐之战。

面对宋军大军压境,李煜撕下伪装,好似变了个人似的。他组织军队全力抵御宋军,同时劝说与宋朝一同出兵的吴越国退兵,并且派人去辽国搬救兵。

他甚至毫不犹豫地将怯战的南唐主帅皇甫继勋处死,稳住军心。

总之,他把他能做的全做了。只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恢复国力,增强军力。南唐与宋朝的实力差距太大了。最终他成了宋朝的阶下囚。

怎么写首词就要了性命?事情没那么简单李煜被送到了宋朝的都城汴京,赵匡胤权衡再三,留下了李煜的性命。毕竟李煜在南唐深得人心,一旦将其处死,江南一带将不稳。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意思是说他违背天命,竟然敢和宋朝作对。

但是赵匡胤倒没有怎么为难李煜,只是将其软禁起来,好酒好肉、锦衣玉食伺候着。

赵匡胤在一众开国皇帝里算是最宽厚待人的了。毕竟那些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他都能容忍,只是杯酒释兵权罢了,李煜一个亡国之君,没啥威胁,他自然不会为难李煜、

李煜估计是明白自己再无翻身的可能,因此颇为老实,每天除了饮酒作乐,就是写诗词。在此期间他留下了不少名作佳句。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个月,宽厚待人的赵匡胤突然暴毙。继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的性格可就比他哥哥差多了,谁也不知道这位皇帝的脑子里每天都在谋划些什么。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皇帝不好伺候,平时总是阴沉着脸。

自从赵光义继位后,李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赵光义隔三岔五找些借口责问李煜,后来更是因为李煜的一首词将其赐死。

这首词就是大名鼎鼎的《虞美人》,其中有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赵光义觉得这故国二字暴露了李煜依旧对南唐念念不忘,有复国的野心。

仅仅因为两个字就赐死一个亡国之君,是不是太儿戏了?

确实有点儿戏了,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李煜没这个能力,南唐也没这个实力。李煜只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事实上,真正让赵光义对李煜动杀心的,是李煜的皇后小周后。

小周后艳冠天下,无人能及,乃是当时一等一的美女。赵光义早就垂涎许久,只是因为赵匡胤在,他只得一直隐忍。

他一继位,就开始打起了小周后的主意。经常隔三差五找借口召小周后进宫,然后将其留下。这意味着什么,李煜岂能不知?但是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李煜真的拿赵光义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此他只能靠写诗词来发牢骚,而《虞美人》只是其中之一。

岂料赵光义早就嫌李煜碍事了,这次好不容易让他找到了借口,又怎能放过?直接一杯毒酒将李煜送走。这才是他赐死李煜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
《南唐书》
《新五代史》
《宋史》
《默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