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4 13:20

那年邻居扛着半袋子银元要卖给我,我为了帮忙花两千多买了下来

民办教师升官记29上篇文章咱们说到,1983年,邻居保仓叔家盖房子的时候,从房顶的瓦底下弄出了许多银元,在父亲的帮助下,他们悄无声息的将银元全部收集起来,足足有一千六百多枚,保仓叔为了凑够盖房子的钱,就让我们家花钱买下一半银元。一开始我们非常为难,因为那时候家里头也没什么钱,全家也就攒了1000块钱左右,还是准备给我娶媳妇儿用的,更何况那时候银元也不值什么钱,虽然很多人私下拿家里的银元当人民币使用,但是一块银元也只值3~6块钱。因此我和父亲打算拒绝保仓叔。后来在保仓叔的不断恳求下,我和父亲打算冒一次险,花钱买一下保仓叔的一半银元。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
按照我们双方的协定,我们拿出了将近1000块钱,剩下的1400多元,每年攒了钱再给保仓叔。父亲告诉保仓叔说,这件事情两家人绝对要保密,不能跟外人说起,即使是最亲的亲戚也。不能说要不然会给双方带来大麻烦保仓叔连连点头答应,他也知道,家里有了值钱的东西,对一家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情。古往今来,因为发了横财,惹上祸端的人,为数不少,甚至会丢掉性命。
保仓叔走了后,父亲脸色很沉重,我也知道,他心里也有所担忧。我跟他说了不要太担心,后面需要用钱了,我就想办法把这些袁大头卖掉,应该没事的。
后来,我们慢慢地忙于生活和工作,保仓叔盖了几间很阔气的新房,村里人都有些羡慕,常来参观,有人也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发了财。保仓叔虽老实,但也不笨,知道自己决不能乱说话,就说是跟亲戚们借的。一开始,有些人还不信,但是,父亲也这么说,村支书也骂那些人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慢慢地,就没人再打问了。
后来,保仓叔慢慢地把手里的银元卖掉,没想到,他两个儿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只要没钱了,就从他妈那里要几个银元,九十年代中期,一个银元已经能卖几百元了,他们时不时去县城转一圈,回来便买一大堆吃穿的东西,村里人渐渐怀疑上。
有一回,村里面有人结婚,几个人喝了酒,跟保仓叔说,你两个后人可不对劲啊,平时也不出去打工,也不学手艺,过个把月去一次县城,就吃香的喝辣的,他们是不是去当三只手了?

三只手,是大家对小偷和扒手的讽刺称呼。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上班车多了起来,人们为了做生意和办事,总会乘车去县城或者市里面,一些人便联合司机,当起了扒手,如果不小心,被他们盯上,就会把钱包和钱弄走,在车上,人们常常没有注意,等下车要用钱时,才发现口袋或者皮包被人划破,钱已经不翼而飞,后悔莫及。那时候,很多人都有被偷的经历过说起扒手,一个个恨的牙痒痒。而保仓叔家的两个儿子,就很符合扒手的情况。
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儿子,保仓叔急了,说我们家人可不是偷偷摸摸的人。那是我们祖上留下的!
你们祖上?你们祖上有有钱人吗?几个人不怀好意地打趣道。不会是老地主家的遗产吧?
保仓叔红了脸,被噎的说不出话。父亲赶紧过去,训斥了他们一顿。那时候,父亲已经成了五六十岁的老木匠,带了几个徒弟,十里八乡很有些名气。
他们见我父亲也帮着保仓说话,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大家就是说说玩笑话,取个乐子罢了。
父亲严肃地说,保仓是个老实人,他这辈子没占过别人便宜,即使有点好运气,也是几辈子积德行善的结果。
十几年间,他们父子盖房、娶媳妇,又盖了一院新房,八百多银元也花的差不多了。说实话,这几百枚银元,的确给保仓叔他们家帮了不少忙,不过,也有很多不好的影响,两个儿子、媳妇都好吃懒做,心想着家里有硬通货,心里一点也不担心过日子。等到后来银元卖光了,日子仍旧稀里糊涂。
而大家肯定很好奇,我们家的银元最后怎么花掉了,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传奇的开始,我们后续会慢慢讲到。
你们对八十年代的什么事情感兴趣呢?请大家多多评论转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年邻居扛着半袋子银元要卖给我,我为了帮忙花两千多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