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近千年,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反内耗第一人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位奇人:仕途上,几度生死边缘,官场浮沉不止;生活里,却能把便宜猪肉炖成千古名菜,把苦日子唱成“竹杖芒鞋轻胜马”。他叫苏东坡。别人遇风雨,抱怨不休,他遇风雨,反手写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别人进了监狱愁断肠,他进去照样呼呼大睡。
相隔近千年,他依然是中国人的心灵良药,被称为“反内耗第一人”。那么,苏轼凭什么让后世人人都爱?
千年热度: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个个响当当。
可要说人人都爱,那就得单拎出来一个人——苏轼,世称苏东坡。
奇怪不奇怪?李白的豪气惊天,但太潇洒,像天上的神仙,普通人只能远远仰望;
杜甫的诗感人肺腑,可太沉重,常读常哭,心里压抑。
偏偏苏东坡,活得像个邻居:能陪你吃顿肉,顺带念两句诗,还能劝你别瞎内耗,活着比啥都强。
这位北宋大文豪,不光文坛地位顶天立地:唐宋八大家里有他,宋词豪放派是他开的头,书法列入宋四家。
更神奇的是,他没被尘封在书卷里,反而穿越千年,成了今天人们的心灵良药。
法国《世界报》2000年搞了个千年英雄评选,全亚洲只有他一个人上榜。
您说牛不牛?
这还没完,老百姓给他的标签一个比一个接地气:美食博主(东坡肉)、心灵导师(“一蓑烟雨任平生”)、段子手(信里随手写“呵呵”)、亲民好官(修苏堤、抗洪水)。
文人也爱他,百姓也爱他,连领导干部都能从他身上学智慧。
要说这是全民偶像,一点都不过分。
文坛巨匠——才华横溢却平易近人要说苏东坡的才华,可谓是诗、词、文、书、画,样样能拿得出手,还能拿到历史长河里去排座次。
先说诗。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诗里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
再说词。宋词原本多是小家碧玉,吟风弄月,柳永、李清照写得婉约动人。
可苏东坡一出场,直接惊艳所有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气魄,把词坛从闺房一下子搬到战场和江天,豪放派从此有了旗手。
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议论透彻,笔力雄健;
书法更不用说,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列“宋四家”,他的《寒食帖》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绘画上,他主张士人画,强调意境,后来直接影响了整个文人画派的发展。
说白了,苏东坡就是宋代的全能明星。
可要紧的是,这位明星没一点架子。
写信末尾能随手来个“呵呵”;在朋友聚会上,能边下棋边涂鸦;
甚至在被贬时,还能陪农夫晒谷子,跟孩子们玩耍。
这就是苏东坡的可爱之处:他才华横溢,却从不拿才华自傲。
他的作品不是供人仰望的冷冰石碑,而是陪伴你喝茶、吃肉、过日子的老朋友。
读他的诗文,不光觉得美,还觉得暖。
难怪林语堂会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千年过去,他依然能从书卷里走出来,和今天的我们对话。
仕途浮沉:大风大浪里的豁达苏东坡这辈子,要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倒霉”。可要用另外两个字,那就是“豁达”。
他二十来岁考中进士,欧阳修当场夸他:“将来文章必独步天下。”
本来一帆风顺的仕途,奈何他嘴太直,因此他的一些诗句也被有心人借机指责包藏祸心。
结果,御史们揪住几首诗,扣个影射朝廷的大帽子,把他扔进大牢——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您琢磨一下,当时北宋的狱卒都摩拳擦掌,就等皇帝下令抄家灭族了。
可苏东坡进了监狱干啥?睡觉!每次审讯完之后就呼呼大睡。
牢饭吃得香,牢里睡得稳,总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
之后,苏轼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被贬到黄州。换成别人,可能哭天抢地:前途没了!
可他一到黄州,买块荒地开荒种菜,干脆起了个号——东坡居士。
于是,苏轼从此叫苏东坡。别人贬谪是惩罚,他贬谪是悠闲自得。
更绝的是,他还能在黄州写出《赤壁赋》。
站在长江边上,明月清风,他仰天长啸:“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您说这人心胸得多开阔?别人遭打击都内耗,他遭打击能写千古名篇。
所以说,苏东坡最大的本事,不是文章写得有多好,而是能把人生的大风大浪,转化成豁达与豪迈。
他告诉你:风雨来了?
别怕,穿个草鞋照样走。人生坎坷?没事,喝杯酒,吟首诗,明天继续活。
百姓好官:身在庙堂,心系黎民别看他仕途坎坷,被贬来贬去,可他一到地方任职,就是真心替百姓操心。老百姓管这样的官,叫“父母官”。
先说徐州。那一年黄河发生大洪水,眼看就要决堤淹城,百姓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背着锅碗瓢盆逃命。
就在这时候,知州苏东坡站出来,亲自带着老百姓修筑堤坝。
在苏东坡的带领下,全城上万军民齐上阵,硬是把洪水顶了回去。
老百姓对其感激不尽。
再说杭州。那时候的西湖,淤塞成一滩臭水,老百姓怨声载道。
苏东坡一来,先疏浚湖水,再修长堤,还在堤边种上柳树。等到春天,湖光潋滟,杨柳依依。百姓出行方便了,西湖也成了景致。
直到今天,人们还叫那条长堤“苏堤”(旧称苏公堤),春晓十景之一。别的官员修庙立碑留名,他却留下了一条活生生的堤坝,惠泽千年。
再说惠州、儋州。岭南在当时可是贬官终点站,气候湿热,瘴疠横行。
可苏东坡到了那儿,不但没怨天尤人,反而带头种田、教人造纸、推广教育。
他还写下《儋耳赋》,赞美当地的山川风物。
对百姓来说,这是第一次,有个大文人真心把他们的生活放在心上。海南从蛮荒之地慢慢融入中原文化,苏东坡功不可没。
所以说,苏东坡在百姓心里,不光是“会写诗的名人”,更是“能干事的好官”。
他走到哪儿,哪儿就留下实实在在的政绩。百姓爱他,不光爱他的文章,更爱他的心肠。
精神灯塔:拒绝内耗的千年启示如果说苏东坡留给世人的,是文采、是美食、是政绩,那都还不够。
真正让他穿越千年、人人都爱的,是一种精神:面对逆境,不自我消耗;面对苦难,不自怨自艾;面对人生,依旧热气腾腾。
想想看,他一生仕途沉浮,乌台诗案差点掉脑袋,接连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
换成别人,早就心灰意冷,天天在心里打转,越想越气,越想越苦,典型的“内耗”。
可苏东坡没有,他转念一想:官场不行,咱种地;环境恶劣,咱写诗;被贬天涯,咱就交朋友、吃荔枝。
别人掉进泥潭,他能把泥潭变成游泳池,还能写首诗纪念。
他的一句话,成了千年心灵鸡汤:“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多少人读到这里,心里都轻快起来。人生不就是一场风雨吗?穿双草鞋,继续往前走就是了。再苦再累,也别跟自己较劲。
他的另一句话,更是直指人生真谛:“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是山珍海味才叫美,而是普通日子里的一碗粥、一壶茶、一阵笑。活明白了,苦日子也能过出滋味。
所以,苏东坡不是只属于北宋的文人,而是属于所有时代的精神灯塔。
当我们焦虑、内耗、不知所措时,翻开他的诗文,就能找到安慰和力量。
他教给我们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人生苦短,别瞎纠结,走一步,笑一步,就是最好的活法。
正因如此,千年过去,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依旧伟大,但更能陪伴我们普通人日子的,却是苏东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