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村之殇:中国考古史上的悲剧
历史 History 文明 Civilization 考古 Archaeology
引子1928年的一个夏天,暴雨冲刷着洛阳金村东北的邙山,一片土坡在雨水侵蚀下塌陷,露出了一个神秘的洞口。
胆大的村民们举着火把钻入洞中,却被眼前景象震撼:精美绝伦的古代器物堆满整个墓室。
这次意外发现开启了一段惨痛的历史,一场由村民、军阀、土匪和洋人掀起的疯狂盗掘席卷金村,伴随着文物流失海外,金村大墓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
传教士?盗墓贼?那是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也是个盗墓猖獗的年代。许多国外博物馆、民间收藏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收购中国文物。
金村大墓的消息一经曝光,就引起了一位洋人的注意,他就是来自加拿大的传教士——怀履光。
怀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
怀履光,原名威廉·怀特(William Charles White),1873年生于英格兰,之后随父母移民去了加拿大。1897年,24岁的他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往了中国,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穿汉服、留长辫、学方言,成了一名中国通。
金村大墓被盗时,怀履光已经来到了河南开封,成为了一名主教。
虽然怀履光在河南期间凭借教会的力量救助了许多难民,并得到了北洋政府的嘉奖,但是,他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在中国收购文物的代理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名国际文物贩子。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与蒙昧的村民不一样,潜心研究中国文化多年的怀履光明白,金村大墓非同一般,于是他通过当地的古董商开始大量收购金村文物。
从1928年到1934年,金村一带先后发现了八座大墓及三座车马坑,怀履光也成功地将数千件文物盗运至海外。
1934年,怀履光将相关信息整理后发表了著作《洛阳故城古墓考》,里面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金村古墓群的位置、结构布局、出土器物等信息,同时也对墓葬的年代、墓主等信息进行了推测。这本著作也成为了后人研究金村古墓群的一手资料。
《洛阳故城古墓考》
接下来咱们就通过这本书看一看,怀履光究竟发现、拿走了些什么。
洛阳故城古墓考《洛阳故城古墓考》中写道:金村古墓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东北角,北部一排六座,南部两座,这八座墓结构完全相同,排列有序。
金村墓群平面图
以其中的五号墓为例:
墓室在正北方,呈八边形,向南延伸出一条宽3米,长76.2米的狭长墓道,整体呈甲字型。
V号墓平面图
墓室四周的墙壁上涂着深棕色的漆,在顶部靠近天花板的地方有一条彩绘的壁画带,上面还镶嵌有金属和琉璃制成的类似于眼睛的装饰。
墓室中央是一具硕大的棺椁,棺椁东、北、西面的台架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陪葬品,而南面则放置着一个大铜鼎和两个大铜釜。
V号墓剖面图
在墓道两侧还各有一个车马坑,坑内除了马的骨架外,还发现了许多金银饰品。
怀履光的著作中收录的金村器物有392件,但这只是冰山一角。2000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对于馆藏金村文物进行了盘点,仅这一家博物馆所藏的金村文物就多达1182件。
金村文物一撇金村文物规格极高,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比如这件,华美绝伦的错金银狩猎纹铜镜,现收藏于日本永青文库。
铜镜背面,装饰着精美的错金银图案,猎人骑马追逐猎物的场景栩栩如生。错金银工艺源自我国东周时期,它需要先在青铜器表面鉴刻出铭文、图案,然后将金银丝片镶嵌其中,最后再进行抛光,其工艺可谓精密至极。这件铜镜是海外收藏的金村文物中的珍品之一。
再比如这件金链舞女组玉佩,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它由一对玉舞女、冲牙、双璜、玉管等组合而成,由金链串成。玉舞女左右相对,长袖当空,衣纹流畅,造型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如今,它也流落在海外,远离故土。
还有这些错金银铜壶、青铜人像、鎏金青铜车马器等等,每一件都是艺术珍品。
可惜的是,金村文物大多散落在日本、美国、欧洲等众多收藏机构中,留在国内的仅有三件,分别是洛阳博物馆馆藏的窃曲纹铜鼎,又称金村大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令狐君嗣子壶,又称命瓜壶;还有南京大学收藏的一把铜尺。
由于盗掘过程的混乱无序,许多金村文物的出土信息模糊不清,其原本的墓葬位置和组合关系也难以确定。
另外,还有许多文物贩子为了抬高价钱,用其他文物冒充金村文物,以至于怀履光本人都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这都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那么金村大墓的墓主是谁?为什么说它被盗掘,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令人心痛的事呢?
谁是墓主?一般来说,确认古墓墓主身份,最为直接的证据,就是墓葬中出土的带有文字内容的遗物了。比如印章、铭文、墓志铭等等。
那么金村古墓中到底有没有发现文字材料呢?答案是有,而且还不少!目前被确定出自洛阳金村大墓且带有铭文的器物,至少有71件。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骉氏编钟组合”,也被称为“骉羌钟”。全组编钟总计十四枚,五枚大钟,九枚小钟,均铸有铭文。可惜的是,它们一出土就天各一方。
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购得大、小钟各一枚,后被发往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收藏;其余十二枚则先由上海收藏家刘体智收藏,之后全部转给日本住友家族,现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骉羌钟铭文共六十一字,记载主要内容如下:
某周王二十二年,有一位晋国韩君的家臣,名叫骉羌。骉羌作为晋军先锋,先后征伐秦国、齐国、楚国,攻城略地,最终还攻入长城,大胜而归。他也因此得到韩君的嘉奖、晋公的表彰以及周天子的勉励。特制成此套编钟,以资纪念,光宗耀祖,永世不忘。
这段铭文不但记载了详细的年份、姓名、地点等信息,而且还是“长城”二字已知最早的出处,当然这里的长城指的是齐长城。
骉羌钟铭文
那么这段事迹,历史上是否有对应的记载呢?虽然史书上找不见骉羌的名字,但是晋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却有明确记载。
在东周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〇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四零四年),均有晋、齐交战的记载。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呢?学者们可犯了难,并为此争论了多半个世纪。主要问题在于,无论是哪一次伐齐,都无法与铭文严丝合缝地对应。
编钟铭文明确提到,这一年,晋国与齐、秦、楚作战且大获全胜。
周灵王二十二年,晋、齐确实发生过战争,但结果是齐国大胜。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确实发生了著名的“三晋伐齐”战争,且晋国大获全胜,但却未记载同年,晋国与楚国、秦国也发生过战争。而且晋国也不大可能有实力,在同一年三线作战。
这个疑惑直到2008年《清华简》发现后才得以解开。
《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楚国的竹简,共2388枚,记载了大量珍贵史料,由清华大学校友从香港购得并捐赠予清华大学收藏。其中的《系年》篇,正好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三晋联军不辞辛劳,东伐齐国、西征秦国、南攻楚国且获得胜利的史实。
《清华简》部分
次年,周威烈王慑于三晋充沛的武德,答应分封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也成为了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至此,骉羌钟的年代终于得到了确认,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
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定,金村大墓的墓主就是韩国大将骉羌?亦或是某位韩君呢?其实早期的许多学者,包括怀履光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与地理历史不合。
公元前404年,晋国韩君及其宗族应当刚刚从旧都宜阳迁到新都阳翟不久。无论是宜阳还是阳翟,都离洛阳金村有百十公里的距离,因此,韩氏宗族不可能葬在金村。
三晋伐齐之战示意图
第二:骉羌钟出土信息存疑。
这个疑惑点就是:既然韩氏宗族不能葬在金村,那为何明显属于韩国的骉羌钟会出现在金村大墓里呢?
这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怀履光被骗了,骉羌钟可能原本出自宜阳、阳翟一带的韩国古墓,后被文物贩子打着金村器物的名号卖给了怀履光,毕竟怀履光本人并没有亲自见证骉羌钟的出土;
第二,这是周代社会中的赙赗制度的体现,所谓赙赗,就是指赠送钱物给丧家,以助其办理丧事。文献中有许多诸侯之间赙赗的记载,而且金村古墓确实有不少器物来自韩、魏、秦、越等诸侯国。赙赗的解释也很合理。
金村大墓出土的各国器物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改变不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仅凭骉羌钟,已经无法证实金村大墓墓主的身份了。
那还有其他方法吗?当然有!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就通过对金村其他器物的分析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刻有宫廷内官的职务,比如掌管王室膳食的食官、掌管王室府库的库官等,这些显然是只有周王室才能拥有的器物。
李学勤先生也据此推断,金村古墓群是属于周天子及附葬臣属的墓葬。
pic/noaclrp51de.jpg
此外,还有一些线索能给我们更明确的指示。
金村墓葬群的地理位置,正是东周时期的成周故城所在。什么是成周故城?
公元前519年,周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爆发了“王子朝之乱”,一时出现了东西二王并立的局面。
王子朝占据了原有的王城,而被赶走的周敬王逃到了东边的狄泉,也就是如今的金村这个地方,修建了新的王城,即“成周故城”。
后来敬王又在晋国的支持下赶跑了王子朝,结束了这场内乱,自敬王之后的十一代周王都居于成周故城。
pic/mjdsyipeu0c.jpg
王子朝之乱后的二王并立
根据历史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洛阳地区的周天子陵区主要有三个,王城陵区、周山陵区以及成周陵区。而成周陵区正是金村墓群所在的位置。
pic/rxlszu1vpvw.jpg
洛阳周边的周天子陵区
到目前为止,金村总共发现了十座大墓,这也与成周十一代周王的数目基本吻合。
另外,自敬王之后的十一代周王大致跨越了从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315年的将近200年时光,而金村大墓出土的器物,从形制上判断,也主要集中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晚期阶段,时间也能吻合。
pic/t4vxiwpvnmh.jpg
周敬王到周慎靓王的十一代周王
综合以上线索,金村大墓极有可能是周天子的墓葬!
咱们国家到现在为止,连一座完整的周天子墓都没有发掘过,而上世纪20~30年代,竟然有八座周天子墓惨遭盗毁!该怎么形容这种令人扼腕的怆痛呢?
战国时期汉水一带有一个小国叫做曾国,其君主曾侯乙大家早已如雷贯耳。
曾侯乙墓出土了全世界最完整、最大的一套编钟、编磬组合,为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证资料。
pic/0pgfz1s4gel.jpg
曾侯乙编钟
出土的青铜尊盘极尽奢华,代表着我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巅峰。
pic/kft3idwhsa1.jpg
曾侯乙青铜尊盘
即便是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漆箱,上面竟然绘有已知最早、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起到了划时代的推动作用。
pic/obd2ilucfbu.jpg
曾侯乙彩绘二十八星宿漆箱
社科院的冯时教授破解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大墓的蚌塑龙虎图,就是得到了曾侯乙墓漆箱的启发。
你看,一个曾侯乙墓为我们带来了多少难以估量的价值。因此曾侯乙墓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而曾侯乙墓仅仅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君的墓葬,对比之下,八座周天子墓的份量可见一斑。
盗墓贼只知道搬走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他们认为之前的东西,可是那些被破坏的墓葬结构、壁画、竹简、漆器等,蕴含的价值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是不是会有类似《清华简》之类的史书呢?可惜再也找不回了。
所以金村大墓被认为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之殇,是考古史上最令人心痛的一件事。
迟来的保护稍稍令人欣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洛阳地区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发现了二十多座大型墓葬,其中不乏甲字型、中字型顶级规格的墓葬,但是为了保护墓葬安全,这些勘探资料并未公开发表。
2022年,我国重启了对金村周边地区的考古勘测与调查工作,这次考古工作当然不会对高等级墓葬进行主动发掘,但是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整个陵区的地下结构进行勾勒,然后选取一座车马坑或小型墓葬进行试掘,以确定陵墓区的文化内涵和年代关系,最后再制定考古学研究以及保护规划。
pic/efypgqrovjp.jpg
考古学家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弥补90多年前的遗憾,而金村古墓群也终于迎来了缺失已久的尊重与保护。
金村的屈辱与遗憾是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的缩影。
据相关部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过千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其中约160万件分布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还有数量庞大的文物分散在全球各地收藏家手中!
如今,类似的剧情在中东等战乱地区仍在上演。历史反复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家,就会有强盗踏破你家门窗,抢走你家的瑰宝。
pic/sjuj1mmvb3c.jpg
文物之所以被称为文物,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脱离了雅典与希腊神话,帕特农神庙就是一处破败的古代建筑;
抛开达芬奇与文艺复兴,蒙娜丽莎也仅仅是一幅精美的肖像画;
失去了佛光与人文精神,巴米扬大佛就可以被炮弹肆意地轰炸;
同样,离开了中华文明的土壤,漂泊海外的文物就变成了收藏家手中昂贵的玩物。
国宝回家的路很艰难、很漫长,但我想,或许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将中华文化传遍全球。
在这条路上,流失海外的文物们将成为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与种子。待我们文化的光芒能够普照伦敦、巴黎、柏林、纽约时,这些种子将迅速发芽、蓬勃生长,再次与中华文明的巨树紧紧相连。
那时候,国宝们就都回家了。
参考资料
《洛阳故城古墓考》,怀履光;《传说与实证:青铜古钟背后的史卷拂尘》,沈辰;《金村传说:怀履光与洛阳文物之谜》,沈辰;《再造金村:珍稀文物的失而复得之路》,徐坚;《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徐坚;《洛阳金村古墓出土器铭集释》,张艳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考古学观察》,王震;《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的总体构想》,严辉;《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王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