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权力的游戏,从五帝到夏商周:争了2000多年,居然是同一家族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你以为是王朝的更替,其实只是家族的游戏。”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从黄帝打下天下算起,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最高统治权,其实两千多年都没出过“自己家人”的手掌,你会信吗?
五帝、夏、商、周看起来换了四轮王朝,但你真去翻史书,翻到最底层的那段家谱,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帝王,血缘上根本就没断过根。
换句话说,天下始终在黄帝的子孙手上轮流坐庄,轮到谁,不是靠打,就是靠让。你看到的是战,是乱,是继承,是革命,但他们看到的,其实是血。
这不是传说,这也不是阴谋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权力游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家族内部轮岗制”,看看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盘这盘局,至死不放手。
黄帝是谁?别急着说“祖宗”。我们今天讲的不是神话,是政治。黄帝,姬姓名轩辕,号有熊氏。统一华夏,打赢了炎帝和蚩尤后,成了“天下共主”。
但重点不是他打了谁,而是他生了谁。他有25个儿子,14个得姓。你没听错,光得姓的就14个,分出去14个姓氏,个个能当家立国。
可在这么一堆儿子里,他偏偏没把帝位交给长子,而是让次子昌意的儿子,也就是自己孙子颛顼来继承。
这一步,叫“择贤而立”。听起来是讲理,其实是立规矩:帝位不传长子,传能人。但这个“能人”,不能是外人,必须是家里人。
你以为这叫“禅让”?别天真了。这根本不是古代版的“民主选贤”,而是黄帝家族的“内部竞聘”。五帝的顺序其实早就写死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看起来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圣王,其实都是黄帝的后代。颛顼是黄帝孙子,帝喾是曾孙,尧是帝喾儿子,舜呢?血缘远一点,但也还是黄帝的六世孙。你说这是不是“家里轮流坐庄”?
要知道,尧当政的时候遭遇了大洪水,他找来鲧去治水,失败了;后来又启用了鲧的儿子禹,治水成功,名声大震。
这一来,禹就成了“接班人”的热门人选。但这不是因为他是“劳模”,而是因为他是颛顼的孙子,血脉正宗。你以为尧把位子让给舜,是因为舜德才兼备?
那是你没看到舜祖上还得叫颛顼“爷爷的爷爷”。所以说到底,五帝之间的“禅让”,从来不是全民海选,而是家族内部“精挑细选”的血缘政治。
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禹的儿子启。禹治完水,原本还想走圣王那一套,把位子再“禅让”下去,结果启不干了,干脆一把抢了帝位,这一抢,就抢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
从此以后,什么“择贤”,都让位给了“传儿子”。但你要知道,启也是黄帝后代,换了个游戏规则,换不了家族底色。
夏朝传了17代,最后被商汤灭掉。那商汤是外人吗?不是。他是契的后代。契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是谁?黄帝的曾孙。契是黄帝的五世孙。
你看清楚了吗?商汤灭夏,不是“外部政权夺权”,是“内部支系翻盘”。契本来被封在商这个地方,慢慢发展成一个部落,然后商汤站出来,把桀干掉,建立了商朝。
这个结构,到了周朝又重演了一遍。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的纣王。这个姬发是谁?后稷的后代。后稷是谁?帝喾的儿子,契的亲兄弟。
你没看错,周和商,本是一家人,甚至是亲兄弟的后代。这场王朝更替,其实就是兄弟打兄弟,内斗的最高级别。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远远没有。商朝传了三十多代,周朝也传了八百年。这两大王朝的统治者,看起来是两套人马,其实是黄帝两支后裔,契系和后稷系的轮番上阵。
整个上古史,就是一个姓黄的家族,内部各支慢慢轮,轮着轮着就变成了夏商周。更绝的是,这个“轮庄”的家族,还不只是传王位。
他们还要“神话包装”。比如契的母亲简狄,说是吞了玄鸟的蛋才怀上契;后稷的母亲姜原,是踩了巨人脚印才怀孕。
这种话放现在你肯定笑,但在当时,它是一种合法性证明。意思就是:我们这家人不是普通人,是天命所归。你说你要当王,行啊,你先去吞个鸟蛋试试?
这些神话不是瞎编,是政治工具。它不是为了让你信神,而是为了让你信服。因为当时没有宪法,没有选票,想当王只能靠“天命”。而这个“天命”,从头到尾,都落在了黄帝家族身上。
两千多年过去了,天下看起来变了几次,其实没变。血统就是权力的门票。外人永远进不来。你说秦始皇,他是不是个例外?不完全是。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得很清楚,秦人祖上也是颛顼的后裔,还是那条线上的人。换句话说,连秦朝也没跳出这个“黄帝基因圈”。
直到汉高祖刘邦出现,这个局才真正破了。刘邦是平民出身,根本不在黄帝直系后裔的谱系里。
他建立汉朝,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非黄帝家族”掌握中原最高政权。也就是说,刘邦是第一个真正打破这场“家族游戏”的人。
但这一路走来,花了两千多年。从黄帝打下天下,到刘邦打破垄断,中间跨越了五帝、夏、商、周、秦五大阶段。
而这五大阶段,其实都在同一个家族内部“轮岗”。看起来是历史,看下去是血统,看透了是制度。
从表面看,我们好像经历了从“禅让”到“世袭”的制度变革,但其实,真正稳定权力的,从来不是制度,而是血缘。
你在上古时代想有权,不是靠能力,也不是靠德行,而是靠你是不是“轩辕家”的人。
当然了,不能说这种制度完全不好。它确实带来了长期的统治稳定,也让早期国家体系逐步成型。
但问题在于,它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堵死了。外人永远没有机会,贤人可能被埋没,整个国家的命运,始终被一条血脉掌控。
所以后来才有了刘邦,才有了“天子可以出身草莽”的新局面。从血缘政治到制度政治,中国花了两千年,才真正走出“谁的儿子谁当王”的套路。
可你要说这场游戏结束了吗?历史告诉我们,它结束了。但代价,是一整个时代的反复试错与流血斗争。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教训,后来的中国,才越来越重视制度的力量,而不是家族的传承。
今天我们回头看这些故事,不是为了追溯王权的荣耀,也不是为了感叹神话的瑰丽,而是为了认清一个真相:所有你以为的“变”,如果没有变到根上,那就是假象。
黄帝的后代,斗了两千多年,表面是天下大乱,其实是家族内部轮班。这是中国最早的权力游戏,没有观众,只有玩家。
而最终打破这场游戏的,是人民,是制度,是中国历史真正走向现代的开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