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其名,实则一无是处的宋仁宗,不过是儒家吹嘘出来的明君
宋仁宗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12岁登基,在位41年。 五十四岁时驾崩。他是两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仁宗。他在在位期间爆发第“宋夏战争”,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得不以赠“岁币”结束结束战争。而后,辽朝逼迫宋廷增输岁币。仁宗在位期间“三冗”危机突出,北宋的党争问题开始出现。边患导致农民负担,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在位期间,宋仁宗真的是算不上是一个英主。
中国历史上几个叫仁宗的皇帝——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这还都有点共性,说明这庙号确实不是随便起的,都是有讲究的。共性基本就是:
1.本人确实比较宽仁,也能克己,自我道德节操还是不错的;
2.政局基本比较稳,没有大折腾;
3.臣子待遇可以,就算被训斥或谪贬,也没有多严重后果,很多情况下还能较快复职;
4.比较重视名教建设,尊儒重教。
庙号仁宗的下限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封建时代,皇帝不折腾,不穷奢极欲,能政局稳定,已经可以排到起码中上了。但问题就在于,这种操作也往往导致,仁宗们的上限也很有限。因为能做太平天子,说明国家要么还没过上升期,要么盛世余辉还在。但这也往往预示着之前的政策到了一定时候,该考虑调整了。
如果用最简单话来评价宋仁宗就是:“有小善而无大慈,有暂明而无定志”。
对于宋仁宗,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说他仁心仁政,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节俭,不劳民伤财。宋仁宗是乾隆皇帝最为敬佩的三位皇帝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被封为“仁”的君主,在位42年,驾崩后就连辽国君主都为其痛哭,建立衣冠冢。但实际上并没有功绩可言。仁宗在两宋皇帝里比较的话还算可以,但放在所有王朝,也不过是堪堪中下水平。
宋仁宗赵祯天性宽厚仁慈,但也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弱点——好色。他的后宫佳丽无数,却从不知足,总喜欢挑选新来的女子侍寝。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生一个儿子,而这件事,从太后到大臣,几乎无人不知,群臣无人不劝。然而,宋仁宗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规劝,听归听,却从不往心里去。
宋仁宗名声好就是因为他对官员好,他经常干的事儿有两个,一个是主动给官员的后代封“荫官”,你要是一个仁宗下边的大官,那么你的儿子孙子,甚至侄子,都能荫个官。一个官员,因官阶不同,亲属被封官,多至一二十人 ,少则五七人。皇佑中,仅因乾元节或郊祀荫补得官者,每三年不少于千余人。”再一个就是发钱,1063年3月仁宗驾崩 ,仅用于赏赐之钱绢银1100万贯匹/两,在京 400万。你是大臣,你喜不喜欢仁宗皇帝?那么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就是加大国家的赋税,这就导致神宗皇帝上位之后不得不变法。
宋史评价宋仁宗“万事不会做,就会做官家”。这个标准实际已经很高了,说宋仁宗百事不会独会做官家,就是因为他平衡术玩得好,时时刻刻都在玩平衡术的人,就等天天算计,不能让一方势力过大,一方势力过弱,尤其是宋朝那个局势,外有强敌,朝内大臣没一个省油的灯。宋仁宗勉强维持到了最后。一生就在窝囊中度过,最大的贡献就是体现了君臣共治,宰相居然可以不在他的圣旨上盖印,原旨退回,这简直不可想象。
宋仁宗在位期间,名臣辈出,可以说两宋一半的贤臣出现在他在位期间,范仲淹,欧阳修,富弼,吕夷简,文彦博,包拯,司马光,晏殊,韩琦,狄青。这么多大咖,但他就用不好,国家没什么起色,他得有多么平庸啊。
与曾经是节度使的西夏打仗三连败,被迫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年年岁岁给西夏与辽朝朝贡。黄河向北改道,不想着趁着天险改道,顺势收取燕云十六州,可仁宗却把黄河引入六塔河,导致河堤决口直接导致河北重镇镇定被毁,千顷良田成为沼泽地,兵源从十万之众锐减到两三万人,可以说镇定州被毁了一大半。百姓居无定所,死伤无数,遗祸无穷。
仁宗一朝幸福度最高的就是“士大夫阶层”,普通老百姓被压迫的无法呼吸。仁宗一朝农民起义最多,因为物价飞涨,刑罚严酷,民不聊生。仁宗所有的仁慈都给了他身边的士大夫们了,这也是为啥他死后可以落得一个“仁”的庙号,可老百姓们却未必认为仁宗的“仁”。
说起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但凡是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一般都颇有作为,乃至建立了这个朝代最伟大的功绩。除了这个宋仁宗。应该说,一个皇帝在位越久,越是说明他的手腕强大,能够牢牢控制住整个朝廷,整个天下的资源也都被他整合,所以这个皇帝就能干出其他皇帝无法办到的事情。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皇帝在位时间太短的话,他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权威就已经挂了,他还能干点什么事呢?但是作为两宋在位时间最久的仁宗皇帝,却如此地没有存在感,什么都没有干成,这恐怕是他个人能力问题了。
汉武帝利用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建立了不朽之功业,宋仁宗接过祖宗传下来的江山,一辈子不折腾,结果他的子孙被大金一波团灭。汉武帝是霸气的代名词,而宋仁宗就是窝囊的代名词。一个皇帝在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你就必须干点事儿。你有这么好的条件,有些事儿你不把它干好,你不仅对不起自己的时代,你还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同样是有60年的积累,宋仁宗一辈子碌碌无为,啥也不干,不仅契丹没有收拾好,还坐视西夏成为另一个心腹之患。
宋朝整个朝代的气质,在宋仁宗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毫无霸气的君王,所以他的时代是一个文学鼎盛,缺乏尚武精神的时代,他的群臣皆为文人,没有任何一个卫青或者霍去病。说白了,仁宗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好名声而善待士大夫们,死后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们给他上“仁宗”庙号。但其本人在皇帝、国家层面却是过大于功,因为后来的钦徽二人太过荒唐,矮个子里拔高个,反而落得好名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