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0:36

科学家发现史上最大新星超遗骸,直径达650光年

太空中的巨大结构,正重新定义我们对恒星爆炸的认知。

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云(LMC)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壳状结构,称为新星超遗骸(NSR)。这一结构直径约650光年,是迄今探测到的最大新星超遗骸。
该发现源自对重复新星LMCN 1971-08a周围区域的观测。这个重复新星以大约每38年一次的频率爆发,最后一次观测到是在2009年。
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天文观测数据和MeerKAT射电望远镜,通过了对氢(H-alpha)和硫(S II)发射敏感的窄带滤光片进行研究,探测到了一个以该新星为中心的 coherent 圆形壳层结构。
发现历程:从数据到宇宙奇迹
研究团队依靠先进观测技术揭开了这个宇宙奇迹的面纱。
他们使用了MeerKAT射电望远镜的数据,并采用对氢和硫元素发射敏感的窄带滤光片进行观测。

观测显示,这个壳层结构在东北和西南方向较亮,两者之间有一条较暗的弧形结构向西北方向延伸,勾勒出外壳边界。
额外的氢气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构的存在,确认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壳层结构。
测量表明,这个新星超遗骸的内外边界分别距离新星约284光年和329光年。
特性分析:一个巨大的宇宙壳体
这个新星超遗骸的物理特性令人惊叹。
计算机模型显示,这个壳层的质量约为太阳的4130倍,以每秒约20公里的速度膨胀,年龄大约为240万年。
这些结果表明,该遗骸是由重复的新星爆发累积形成的,逐渐将周围物质向外推挤,形成了密集的外壳。
研究团队指出,鉴于这样一个新星超遗骸的存在,LMCN 1971-08a的重复周期可能比目前推测的38年要短得多,可能在天文学家预期的2047年之前就会再次观测到其爆发。
科学意义:挑战传统认知
这一发现对恒星生命周期的理解带来了新的启示。
新星超遗骸是恒星重复爆发时留下的气体和尘埃壳,当恒星经历多次爆发时,这些壳层会被扫起并向外推挤。
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关于新星重复率和壳层形成的假设,表明新星系统的演化速度可能比先前想象的更快。
虽然这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新星超遗骸,但团队指出,可能还存在更多此类遗骸,由于它们微弱且扩散的特性而被忽略。
这个新星超遗骸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宇宙的宏伟尺度,更挑战了现有关于新星重复率和壳层形成的理论模型。
未来通过对大麦哲伦云及其他星系的更深入探测,天文学家很可能还会发现更多这类曾被认为难以捕捉的宇宙巨大结构。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家发现史上最大新星超遗骸,直径达650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