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0:36

雍正继位那晚,康熙给隆科多的死诏哪去了?别小瞧了康熙的布局!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特殊的剧情:
雍正继位前夕,自知时日不多的康熙为了确保老四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暗中召见了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期间在康熙的授意下,张廷玉接连宣读了一生一死两道诏书。
其中,死诏以隆科多私自交通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禵意图谋反为名,着即赐死。而随后的生诏,则以隆科多跟随康熙近三十年,忠诚勤慎为由,特加封为:
“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赐爵一等公。”


这一步生一步死的转变,给赌徒隆科多带去的是远超他在理藩院打麻将时的惊险刺激,而在这由死入生的过程中,宣读诏书的张廷玉还留下一段特殊的话:
“你记住,这道诏书由我收藏,今后你若没和八阿哥、十四阿哥图谋不轨,这道诏书就算没有,如果你真起异心,我取你的性命,就是代天行诛。”


到此问题来了,雍正于畅春园那晚过后,张廷玉手里攥着的这道死诏究竟哪去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揭开隐藏在这一谜团背后的真相。
而这个真相还涉及到康熙临终前的一个极为精妙的小布局。
生死诏“朕英雄一世,不想败在儿子手里……想来想去,只好将生死二字都赐给你,由你自己选。”——二月河《雍正皇帝》
康熙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就察觉到皇子间私下的暗斗,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为了遏止夺嫡的势头愈演愈烈,更为了进一步观察老四胤禛是否符合继位人的标准,康熙力排众议将东宫太子之位虚悬。
直到竞选大将军王结束,老四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的表现,彻底通过了康熙对默定继位人的考验,一件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
当时听闻西出阳关的老十四打了胜仗,康熙六十八的寿辰如期召开了庆典,孰料在庆典上,竟发生震惊朝野的“死鹰事件”。
表面看起来,那只死鹰是老十四送来的寿礼,可康熙却清楚这不过是皇子间夺嫡暗斗的一次具象化展现——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那天,这场大戏以康熙晕倒在地而仓促闭幕,至此康熙便重病卧床、一蹶不振。
而朝堂上下皆清楚一代帝王很难挺过那个冬天,于是本就暗流涌动着的夺嫡之争瞬间就达到了高潮。
眼见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夺嫡部署,为了确保势单力薄的老四能够顺利继位,康熙先是打出了一系列的迷魂阵,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向那个远在西北的大将军王,随后就暗中召见了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
而隆科多在召见之前,正经历着多年之前他的六叔佟国维在“满朝乱敲东宫鼎”时的身不由己——
富贵荣华乃至官帽前程就像一把锁,将他紧紧地锁在夺嫡之争的漩涡中心,而解开这把锁的钥匙却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由此他就是想脱身逃离也做不到。
幸好在关键时刻,不知如何押宝的隆科多向他的六叔发出求助。
而佟国维仅用一段话就为了隆科多指明了前路:
“你要知道,阿哥们找你想拉你,难道皇上就不找你了?只有按照皇上的旨意,拥立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所以当隆科多得到康熙召见的那一刻,他彻底明白了他这碗水相对于他的六叔来说,确实太浅了。
只是他没想到,最先迎接他的却是一纸死诏:
“步军统领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简拔,位列台阁,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祀、皇十四子胤禵图谋不轨,谋求非分恩荣,着即赐死。”
一听这份诏书,隆科多当场就吓出了一头的冷汗。
他万没想到康熙召见他,竟不是佟国维所说的拉拢,反倒是要将他就地斩杀。好在隆科多听从佟国维的提醒,虽与老八保持着暧昧,却并没有彻底站队,由此立马开始了喊冤:
“八阿哥虽然多次笼络奴才,奴才着实没有和他越格交往啊,请皇上明察,皇上皇上!”


而对隆科多的行踪了如指掌的康熙,自然清楚这番解释基本属实,于是在康熙的示意下,张廷玉收起了这道死诏,并警告隆科多:
“这道诏书由我收藏,今后你若没有八阿哥、十四阿哥图谋不轨,这道诏书就算没有,如果你真起异心,我取你的性命就是代天行诛。”
这话说罢,张廷玉这才缓缓念出了另一份让隆科多惊喜异常的生诏,由此继升任九门提督之后,隆科多即将达到身为臣子的权力巅峰。
那么,康熙这煞费周章的生死诏就是为了把生死都赐给隆科多,好让他成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吗?

但问题是,若隆科多真动了谋反的心,单凭张廷玉握在手里这一份死诏又有多大的约束力呢?而且让张廷玉握有这份死诏,难道康熙就不怕事后张廷玉以此来要挟隆科多吗?
同时,即便康熙对张廷玉信任有加,可涉及到皇权交接这种国家大事,康熙又如何确保张廷玉等人在关键时刻不行将踏错呢?
制约式的防备两道截然相反的遗诏同时宣读,隆科多惊呆了,吓懵了,直挺挺跪着,竟忘了谢恩!
“这是没有法子的事。”康熙侧转身,温和地看着隆科多,语气多少带着辛酸……
——二月河《雍正皇帝》
若基于电视剧里的剧情,康熙准备的这个“生死诏”,主要是以死诏来衬托生诏,促使左右徘徊的隆科多做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二月河的原著中,这份“生死诏”却是康熙帝王心术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既有康熙身为一代帝王的谨慎算计,也有英雄迟暮的辛酸与无奈。

在原著中,康熙为了确保老四能顺利继位,所谓的“生死诏”并非只给了隆科多一人。
准确来说被康熙委以重任的张廷玉、方苞、武丹、张五哥等人都收到了类似的诏书。
当时由张廷玉宣读完生死诏书后,见隆科多跪在地上,一脸的不知所以无所适从,康熙便缓缓解释起了其中的缘由。
为何要准备这份“生死诏”,是因为康熙不仅清楚皇子间夺嫡暗斗的激烈程度,还隐约察觉到了以老八胤祀为首的八爷党,乃至远在西北掌握十万大军的老十四胤禵都做好了武力夺嫡的准备,直等着他咽气归天便各自展开行动。
康熙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他从旁帮衬,老四胤禛继位也是危机重重。

于是康熙为了确保他的部署能准确无误的实施,他委以重任的人不会被皇子们,尤其是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拉拢从而临阵倒戈,只好出此下策。
而为了将“生死诏”的约束力发挥到最大,康熙还对此制定了一个相互制约式的防备措施。
在原著中,张廷玉宣读完死诏,有过一番跟电视剧不同的解释。
张廷玉说,只要隆科多接下来按康熙的旨意行事,事成之后,这份“死诏”将由他联合武丹、张五哥、刘铁成、德楞泰五人合议焚毁。
基于此,也就是说康熙给张廷玉、方苞、张五哥等人的死诏,也放在了其他人的手中,同样等事成之日,由特定的多人进行合议后焚烧。
这才是康熙这手“生死诏”的厉害之处——
将一个人的“死诏”放在另一个人的手中,事成之后再由多人合议焚毁,由此形成的多对一形式的监督约束,既避免了私下里拉帮结派令“死诏”形成虚设,又避免了悖逆者妄图斩草除根来消除后患,同时还防止了死诏不能及时销毁,事后被有心人恶意利用。

可以说,单凭这一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的小手段,康熙就将帝王心术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问题是,这一手“生死诏”虽然有极大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真能防止隆科多倒向老八吗?
要知道,一旦隆科多配合老八进行谋反篡位,到时在场的一干人等自然会被老八矫诏处死,从而所谓的“生死诏”就成了一张白纸,再无丝毫约束力。
那么,英明一世的康熙真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答案可想而知。
无用?有用!“隆科多回到步军统领衙门,已过酉正时牌。早晨到现在只吃了一顿饭,但他却半点不饿。这骤然加在身上的使命,火一样焚烧着他,满腹的激动、兴奋、喜悦、企望,还带着一丝怅惘和哀伤,全然无法解释,无法平静。”
——二月河《雍正皇帝》
表面看起来,若隆科多一心想助老八夺嫡,那么这手“生死诏”是毫无约束力的,但康熙却清楚这种极端的假设并不存在。
毕竟隆科多只是想趁着皇权交接的时候进行押宝,而非八爷党的死忠。

我们将视角移回到畅春园那晚,若隆科多真彻底倒向老八的阵营,那么外有丰台大营策应,内有隆科多掌管九门,那么老四顺利继位的可能性确实很渺茫。
姑且不说在老四去畅春园的路上,就足够隆科多用多种花样来控制老四,即便老四顺利到了畅春园,而康熙也在归天之前宣布将大位传给老四,那么最终的结局,还是会像邬思道事先分析的那样:
“我最担心的是隆科多呀,他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他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呐,如果此人倒向了八爷,皇上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啊。”


即便接着这个论断,邬思道又补充说只要赦出老十三,到时就有机会局势翻转,但到时能否顺利赦出老十三,而老十三又能否及时夺回丰台大营的兵权敢到畅春园勤王,实在又是一件未可知的事。
所以隆科多的重要性确如老八在死鹰事件发生之后,跟老九和老四说的那样:
“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他手里有两万兵马管着九门,是最厉害的杀手锏。”


要注意一点,即便隆科多是最厉害的杀手锏,无论倒向哪一方,都能无限增加哪一方的胜算,但这并不代表着隆科多支持老八,老八就一定会夺嫡成功。
哪怕这就是一种客观事实,可隆科多也不会如此认为。
因为大多数人在决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胜算,而是失败的代价,尤其是造反夺嫡,这支箭只要开弓射了出去,就根本收不回来,到时只能不成功便成仁。
若隆科多是老八的死党,那么冒着“成仁”的代价放手一搏,未尝不可。但隆科多只是想押宝获利,由此,康熙那道看似没有实际作用的“生死诏”,尤其是其中的“死诏”就发挥出了特殊的约束力。

其一,死诏就是一针“冷静剂”,能让隆科多更直观地感受到配合老八夺嫡会得到的恶果,从而放大隆科多心中对造反谋逆的恐惧感。
其二,死诏的降临,也让隆科多清晰地感受到了康熙的危险性——即便这位帝王重病卧床,随时都可能归天,但他在暗中极有可能布置了很多应对皇子夺嫡的后手,由此间接增加了隆科多倒向老八的心理压力。
这才是康熙这手“生死诏”,尤其是其中那份“死诏”的玄妙之处!看似实际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但是却能通过对隆科多心理施压,从而带来巨大的约束作用。
说到底,所谓帝王心术,其本质就是对人心理的把握与控制……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雍正继位那晚,康熙给隆科多的死诏哪去了?别小瞧了康熙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