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0:34

谷中蛟,不仅让38军蒙羞,也让湖南人中国人蒙羞!谁听说过此人?

谷中蛟为什么要投敌叛国?在下孤陋寡闻,未听说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叛国的情况,《跨过鸭绿江》中邓华顺口说了这一句“我们跑过去个败类谷中蛟”,从网上一搜还真有其事,是抗美援朝史上标志性叛变事件之一,忍不住想分享各位,看看叛徒是什么样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叛敌?看完后就知“带路党”和叛徒的人格——怕苦怕死。如能编一本叛徒的集子,也许可告诉后人该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综合网上素材整理如下——

怎么样识别、清除叛徒?
据美国国家档案处的部分原始资料:《战俘审讯报告KT3831号──谷中蛟》显示,谷中蛟,别名谷永链,家乡在湖南,但具体出生日期依然没有相关记载。原为国民党军文职人员,1949年渡江战役后随国民党残部被解放军收编。他伪装积极,凭借有一定文化而被留用,后进入解放军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学习,并更名“谷中蛟”。

因当时志愿军战士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他作为“知识分子”受到优待,主要负责扫盲、宣传等工作,不必参与一线战斗。
谷中蛟所交待的他自己所在7连的火力配备:54支苏联造7.62军毫米卡宾,35支苏联造7.62毫米冲锋枪,6支轻机枪,2门60毫米迫击炮,2门90毫米火箭筒,6挺重机枪,2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另外,每名士兵除原有4枚手榴弹外另加发4枚,全连有60根长形炸药包,大部分武器补给了2个基数的弹药。
从一个连级单位可以推知,到抗美援朝后期,38军火力配备相当不错。
经过补充整训后的38军,鸟枪换炮,拥有大量重武器,包括榴弹炮、182门迫击炮、 59门高炮和122挺高射机枪等,还有17辆坦克,弹药配备充裕。

新任军长江拥辉,对白马山一战是志在必得。
谷中蛟为什么要投敌叛国?

一、怕苦
谷中蛟在接受敌方审讯时提到:1952年10月1日冬季服装运到营部,但营长说等作战任务完成后才发这些新冬季制服。于是,他在1952年10月2日夜10月3日清晨叛逃了。
营部根据当时国情出发作出的这一决定,毕竟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全国男女老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但谷中蛟不这么想,觉得自己受委屈了。
实际上,在审讯中,谷中蛟自己也说了,部队在后方整训时,食物中70%是高粱,30%是米面。辅食只有大豆、马铃薯、花生、盐;而等部队开上前线,食物就改成了70%是米和面粉,30%是高粱,各单位每五六天收到一次罐头肉。从一个侧面就知道,全国上下都在支援前线。

二、怕死
谷中蛟为谋求升迁,多次主动提交请战书,营造“爱国形象”,但其目的是通过“镀金”获取政治资本。
谷中蛟所在连队几乎被打光,原本192人的连队只剩十几人。谷中蛟幸存下来,不是因为他的英勇,而是战友们不惜牺牲拼死保护他。他本应更加珍惜这份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但汉江阻击战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因其文职身份,请战均被驳回,但白马山战役前意外被批准加入突击队。恐惧战死,背叛祖国与战友。经历汉江阻击战的惨烈之后,谷中蛟的内心被恐惧和自私占据。他想活着,想立功受奖,甚至渴望回国后能有更好的待遇,但他更害怕走上战场送命。
1952年中旬,第38军驻守白马山。作为突击队,谷中蛟的连被安排在最危险的战斗位置。
这时,他恐惧达到顶点,对未及时发放棉衣这件小事怀恨在心:“我在战场拼命,连件棉衣都不给,凭什么?”

三、恶果
因谷中蛟投敌,38军激战九天九夜,白马山高地曾经历24次易手,战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伤亡6700多志愿军指战员,最终不得不撤出了战斗。
恐惧、自私、怨恨让谷中蛟做出了一个惊天的决定——谷中蛟临阵叛逃,主动投奔韩军阵地。1952年10月2日夜里,谷中蛟假借查看道路之名,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脱离了队伍,朝着韩军的阵地狂奔而去。当他出现在韩军面前时,韩军士兵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名志愿军战士竟然会主动投降。
据南朝鲜陆军上将金钟五(白马山战役中担任南朝鲜军第9师师长)多年后的回忆,也曾专门提到了这位中国士兵:“就在战斗打响前的两三天,有一名军官到我第三十团投诚。据他口供,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已与第四十二军换防,即将发起大的进攻……”
为表“诚意”,他将38军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主攻方向等核心情报全盘泄露。他毫无保留地向韩军提供38军即将攻打白马山的情报。
据《韩国战争史》后来的记载:38军对面的南朝鲜9师师长金钟五接到谷中蛟透露的绝密消息后,大惊失色,因为此时南朝鲜军丝毫没有防备,正在开运动会,连对面阵地志愿军42军和38军换防都不知道。
谷中蛟的叛变,使志愿军失去战术突然性。敌人根据情报,针对性地修筑和加固了防御工事。美军高层为了配合韩九师,将第八集团军美步兵第三师前调。谷中蛟出现得很及时,他的出现和他所提供的情报,几乎“拯救”了一个有可能被志愿军突袭歼灭的敌军部队。
同时,调集美国远东空军对志愿军阵地实施大规模轰炸。这一行为直接使战役从潜在的快速胜利转为消耗战,给志愿军带来巨大损失。
38军攻占白马山以失利告终。此战暴露了部队对投敌行为的防范不足,也促使后续加强内部审查与思想教育。

四、下场
谷中蛟认为自己提供的情报,给南朝鲜军的胜利立下了大功,因而开始得意了想要向南朝鲜军邀功,并请求能够拥有韩国国籍。但是南朝鲜方面显然也看不起这样一个叛徒,因而在谷中蛟失去利用价值以后,拒绝了他的请求。尽管他想通过投敌叛国获得重奖,但最终被历史和现实双重抛弃。
谷中蛟投敌,并未被信任,韩军仅将其视为“战俘”或“逃兵”,没给他带来荣誉,更没受到重用。国民党当局对这些“反共义士”并不信任,因他曾加入共产党而对其警惕,发配至偏远地区从事苦力劳动。谷中蛟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叛徒的身份被人揭穿,遭受更多的耻辱。

为了生存,谷中蛟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由于他的叛徒身份,几乎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他只能从事一些最底层、最受累的工作,赚取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在孤独和贫困的双重折磨下,谷中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崩溃。



1973 年,谷中蛟在穷困潦倒中孤独地死去,结束了可耻而又可悲的一生。
还有一种说法,1971年结婚,育有2男1女,从此便一直过着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台湾中时报所记载的谷中蛟却是直到2008年才过世的,比上述的说法多活了整整35年。
谷中蛟,投机与利己,在极端战争环境下暴露无遗,其结局印证了“叛徒无好果”的历史规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明知有人投敌,如果当即开战,战果如何?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谷中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坚守忠诚与正义,让爱国主义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谷中蛟,不仅让38军蒙羞,也让湖南人中国人蒙羞!谁听说过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