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三国(130):为什么年少得志的人,很容易掉进傲慢的坑?
在古代的政治斗争当中,如果要对付一个家世极好,自身天赋才情俱佳的人,就连皇帝都对他特别青睐,认定他就是下一代的辅弼之臣……想要对付这种人,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不唯一。
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答案,绝对非常合理。
这个答案,就是利用这个年轻人的傲慢。
一个从小没吃过大亏,家世和才情俱佳,一路顺风顺水,毫无波澜就走到高处的年轻人,心里势必会有一种骄傲。对于这种骄傲,这个年轻人自己可能也知道,但是他改不了。
顾谭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顾雍的嫡长孙,他从小出身世家大族。长大一些之后,因为爷爷的原因,直接就被塞到了太子身边做伴读。哪怕太子死了,他依然能做下一个太子身边的辅弼之臣。甚至就连孙权,都对他特别青睐,认为他一定是东吴未来的希望。
这一路走来,顾谭从来没吃过什么亏。
而这样的顾谭,势必就一定会有这种傲慢。
所以接下来,当鲁王党的人,开始准备拿顾谭做一个切入点破局的时候。他们就针对顾谭的这种傲慢,做了一个局。
一个特别简单,一般人特别容易破开,但是顾谭却几乎无法可解的局。
之前在芍陂之战当中,全琮作为主帅,指挥整个淮南战场的作战。而在那一战当中,顾谭和他的弟弟顾承,以及张昭的儿子张休,也都参与了这一战。
那一战的具体情况,之前我们讲魏国的时候,已经讲过了。这场战争,本身就打的虎头蛇尾。虽然破坏了一部分魏国的水利工程,但是也没有特别大的战果。
而回来之后,大家对于分配功劳,又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在古代战争当中,争抢军功,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哪个时代都免不了。但问题是,这一次双方争抢军功的时候,明显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个是老三那一派,另一个就是老四这一派。
所以,当双方彻底撕破了脸之后,全琮就把这件事,再次提了出来。
针对抢军功这件事,双方之前其实已经你来我往,吵了很多次了。孙权对于这件事,其实原本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之前的芍陂之战,本来就没啥太大的战果,同样也没什么太高的封赏。
再加上吵架的几个人,身份都比较特殊,孙权原本也不打算再深究这件事,只想和稀泥,把这件事糊弄过去算了。
但是这一次,当全琮却抓住了另一个点。
全琮抓住的点,不是顾家和张家的人争军功。而是他们为了争夺军功,贿赂了有关人员。然后这个人夸大他们的功劳,所以才让他们得了更大的军功。
对于这件事,孙权其实也不在意。
以顾家的情况,些许军功,根本不叫事!相比之下,孙权更在意的,或许还是顾家有结党的嫌疑。毕竟顾家这棵树太大,万一真的结党,就连孙权也不能坐视了。
所以,孙权只能让人去查一下。
结果这一查,事情就大了。
当时张家和顾家,可能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合规的争功行为。所以,当孙权让人查了一下之后,张昭的儿子张休,以及顾家的另一个孙子顾承,全都被抖落了出来。
甚至就连顾承,也因为一些连坐制度,暂时被关了起来。
这一下,就连孙权都没办法袒护他们了。
以这几个人的身份,犯了这点事,孙权倒是也不至于从重处罚。况且此时孙权也知道,具体有没有争功的事情,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老四这边的人,要借此打压老三这边的人,以及顾家是不是真的要结党!
而如今,事情都已经被捅出来了,孙权不略微处罚一下,好像也说不过去。
另外,此时的孙权,其实也想借这个机会,来敲打一下老三这边的人。毕竟,孙权希望双方不要再斗下去,这种斗争对东吴根本就没有好处。
所以,在查完了这些之后,孙权也没深究。
但同时,孙权却给了顾谭一个暗示。
你必须在朝堂上,当众承认一下自己的错误,公开道歉!
其实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都已经不能叫和稀泥,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偏袒。
这就好比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在参与公司的一个重大项目的时候,偏偏在财务上面出了问题。结果董事长查出来之后,并没有要开除他,甚至都没给他降薪停职,只是让他当众做一个检讨……
哪怕是自己亲爹当董事长,也就不过如此了。
谁都看得出来,孙权并不打算对顾谭深究,没想真的要处理顾谭。
可是此时的全琮等人,却会心一笑。
因为他们知道,以顾谭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公开做检讨,更别提道歉了。顾谭这种人,太过骄傲了。
而一旦顾谭不道歉,那么接下来事情,就不是大臣之间的争斗了。原本老三和老四这两派的相互攻讦,就变成了孙权和顾谭之间的事情!
皇帝让大臣道歉,大臣却硬挺着不道歉,你想干嘛呢?
果不其然,那一天,当孙权下令,让顾谭公开辩解道歉的时候,顾谭并没有道歉。
当着孙权和满朝文武的面,他只说了一句话。
“陛下,谗言其兴乎?”
当顾谭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权懵了,东吴的满朝文武也都懵了。
这里我们稍微解释一下,因为顾谭的这句话里面,其实存在一个典故。谗言其兴这四个字,出自于《诗经·沔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大致就是规劝皇帝,不要听信谗言,陷害忠良。
而在三国时期,当时大家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大多倾向于这首诗是为了‘规劝周宣王’所作。周宣王是西周倒数第二位天子,也就是周幽王他爹。
周宣王在位时期,前期重用贤臣,搞出了一个宣王中兴。对于这个时期的周宣王,后世大多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后期周宣王为了集权,听信谗言,把这些贤臣全都给贬黜了。而对于后期的周宣王,大家就认为他有点昏聩了。
当然,历史上周宣王那个时代的故事,比较复杂。不过在顾谭这里,顾谭就是借《诗经》里面 这句话,来劝告孙权。
可是这话落在孙权耳朵里,那就不一样了!
啥意思?
你是说我是周宣王呗?
听你的话,按你的意思办事,这就叫英明?听其他人的话,让你做一个检讨,你就骂我是昏君?
反了你了!
原本孙权并没有打算深究这件事,但是在顾谭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权一下子就应激了!孙权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下面的大臣挟持他。
在这之后,孙权当即下令:顾谭、顾承、张休等人,全部流放交州!而在流放之后,没过几年,顾家兄弟就在交州抑郁而终,张休则是被孙权直接赐死!
至此,鲁王党在这一局当中,终于斩断了南宫党的一条臂膀,大获全胜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