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阿富汗,改革为何失败?
伊斯兰国家,世俗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一百多年前,面对强大的西方。有三个穆斯林国家,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世俗化改革。
它们分别是: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伊朗的巴列维改革。还有阿富汗的末代国王,就是这位老兄。
凯末尔和巴列维,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阿富汗国王,从1933年到1973年,在阿富汗连续进行了,四十年的世俗化改革。跟伊朗巴列维国王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改革的内容也都差不多,打击教会的势力,弱化宗教的影响。女人要上学,要穿裙子。
七十年代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街头,和伊朗德黑兰的街头都是一样的。到处都是衣袂飘飘的、轻舞飞扬的摩登女郎。
但是这个阿富汗国王的命运,跟伊朗的巴列维如出一辙。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被推翻,流亡海外。然后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再然后就是塔利班,阿富汗的宗教势力全面回归。
这一点跟伊朗的国家命运,也是一样的。从霍梅尼到哈梅内伊,政教合一、宗教治国。所有世俗化改革的成果荡然无存。
但是有一个国家它成功了呀,土耳其。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彻底的将这个国家,拉向了世俗化的轨道。
虽然最近这些年,在埃尔多安的带领下,宗教势力有抬头的迹象。但是总体上,土耳其仍然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
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土耳其能够成功呢?
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说,土耳其离欧洲更近。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见过、他们直接的接触过,地理上有这个优势。
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距离上的远近它不是根本原因。亚洲第一个学习西方、成功的国家是日本,但是日本是最东的国家。
再比如说,土耳其出了一个天降猛男凯末尔。利用自己的威望,进行了一场暴力的、激进的世俗化改革。激进到什么程度?
如果有必要,可以对那些反对改革的人,进行物理上的清洗。准确的翻译就是:屠杀。
凯末尔甚至留下遗言,他走了以后,如果土耳其政府有回归宗教化的迹象。那么土耳其的军队,就应该立刻发动武装政变,推翻这个政府,哪怕这个政府是民选的。
不要在乎自由、民主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军队必须要捍卫世俗化改革的成果,哪怕是用暴力的手段。
但是,这同样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个人的能力再强,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凯末尔1938年就去世了,他的改革,满打满算不到二十年。
伊朗和阿富汗的改革,虽然没有凯末尔那么的激进,但是它时间长啊。巴列维和阿富汗的末代国王,执政的时间都很长。一个三十八年,一个四十年。
这两个国家的世俗化改革,一直持续到了一九七几年。再加上他们的父亲、前面的国王,半个世纪啊。我的程度虽然不如你,但是我的时间足够填补这个差距呀。
那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查阅了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这三个国家世俗化改革的所有措施,99%的政策都是一样的。打击教会、妇女解放,大差不差。
但是只有一项改革,只有土耳其做了,只有凯末尔做了。伊朗和阿富汗,半个世纪的漫长过程,都没有做。
文字改革。
土耳其,本来跟伊朗阿富汗、都是一样的。在信仰了伊斯兰教以后,都采用了阿拉伯字母、来书写自己的语言,都采用了阿拉伯的文字系统。
但是凯末尔的改革,直接把这个系统给废除了。以拉丁字母为样本,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文字系统,土耳其字母。
这个改革看上去没什么,好像只是凯末尔诸多改革措施当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办法而已。
但是我认为,这是土耳其世俗化改革,能够成功的真正关键。也是伊朗和阿富汗,世俗化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所有的改革措施,他们都学了,但是唯独没有学习这一点。他们依然采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自己的语言。
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思想和文化的改变。才是世俗化改革,能够坚持到底的真正原因。
在凯末尔的改革当中,文字改革是最艰难的。文字改革,让所有的土耳其人,包括大学教授在内。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文盲,报纸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
把所有的土耳其人,一夜之间拉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别管你的学问有多高,都要跟那些最穷的文盲一样,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文字系统。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改革的阻力有多大。
如果今天的泰国国王忽然宣布,从明天开始,所有的泰文全部作废。全部用汉字来拼写他们的语言,大家觉得会发生什么?
如此艰难的改革,为什么凯末尔要坚决的推行呢?还是那句话,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他要切断土耳其民众,尤其是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跟宗教的那种强烈的文化上的联系。
只有切断这个联系,才能让民众认同世俗化。这个思想上的认同,是世俗化改革能够成功的,能够持续下去的唯一原因。
如果民众在思想上不认同你的改革,你活着的时候还能镇住。一旦你走了,别管你留下多少遗言。那都是一句空话,分分钟就会被推翻。
就像伊朗和阿富汗一样,将近五十年的世俗化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文字,因为没有切断民众和宗教之间,那种思想和文化上的联系。一夜之间,所有的改革成果烟消云散。
伊斯兰教诞生以来,是传播最快的一个宗教。而且它的传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它的信仰传到哪里,它的文字也会跟着传到哪里。
别管你原来的文字系统是什么,别管你传统的文字系统,历史多么的悠久,我都能给你替换掉。用信仰传播文字,用文字强化信仰。
我们就拿伊朗来说吧,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伊朗的波斯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它的古文明比阿拉伯人,要灿烂的多,要辉煌的多。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因为你信仰了伊斯兰教,你那悠久的古老的文字系统,已经完全被替换掉了。今天的波斯语,是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霍梅尼构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治国。
为了强化政教合一的国家性质,霍梅尼制定的伊朗宪法。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宪法明确规定,伊朗宪法第十六条:
伊朗的国家语言是波斯语,但是因为伊斯兰的经学著作,是用阿拉伯语书写的。所以伊朗的各学科教育,都应该教授阿拉伯文。
从霍梅尼到哈梅内伊,伊朗上层的教士集团。统治这个国家的神职人员,都能熟练的掌握阿拉伯语。这是他们的必修课。
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是波斯人,阿拉伯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但是他们学习这门外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不是因为阿拉伯语是世界性的语言,而是因为宗教。跟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伊朗的国家性质是政教合一、是宗教治国。所以它要强化民众和宗教的联系,所以它要求民众学习阿拉伯语。所以伊朗的文字系统,必须要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
凯末尔的革命刚好相反,他要世俗化。所以他要切断民众和宗教的、那种文化上的联系。所以他要废除、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文字系统。
伊朗和土耳其的这个规律,在全世界都是适用的。
我们的邻国,中亚这个地方,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也是信仰的伊斯兰教,也是穆斯林的国家。但是非常的世俗化,女孩连头巾都不用戴。
哈萨克斯坦的宪法更是明确规定,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民主的、统一的、非宗教化的国家。跟阿富汗离的也不远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亚这些地方,本来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突厥文、回鹘文。但是伊斯兰教传播到这里以后,很快就替换掉了当地的文字。
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上面的一个牌匾。
避暑山庄,是清朝的皇帝修建的。修建这个山庄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单纯的避暑哈,它有一个很大的政治功能。
清朝的皇帝要在这里,接见边疆地区的领袖。边疆地区的领袖,觐见清朝的皇帝,不是在故宫,而是在避暑山庄。
所以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它的牌匾是用五种文字来书写的,代表了清朝统治的五个地理方位。
第一个就不说了,满文。代表的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第二个藏文,代表的是青藏高原。第三个汉字,代表的是内地。第五个是蒙古文,代表的是草原。
第四个,大家应该都不熟悉。这个文字今天已经消失了,察合台文,代表的是西域。清朝的西域比较广阔,包含了中亚的很多地方。
这个察合台文,是当时的中亚地区,通用的一种文字系统。它是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
但是没多久,沙俄征服了中亚这片土地。用暴力的手段,废除了当地的阿拉伯文,改用了俄语的西里尔字母。
沙俄的做法毫无疑问是侵略,但是我们必须也承认。它客观上起到了跟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同样的效果。
利用文字这个载体,切断了民众和宗教,那种思想上的强烈的文化联系。
今天的中亚,虽说深居内陆、交通闭塞。经济也不发达,但是它的世俗化程度很高。看看旁边的,地理环境差不多的,使用阿拉伯书写系统的阿富汗。差距一目了然。
别的地方也一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本来是同一个国家。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候,被印度强行给分开了。
同样的宗教信仰,同样的贫穷落后。但是孟加拉的世俗化程度,要远远的高于巴基斯坦。我们经常会听到、巴基斯坦恐怖袭击的新闻,但是孟加拉国基本上没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巴基斯坦的文字,是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而孟加拉的文字,是用自己传统的方式来书写的。
巴基斯坦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不在印度啊,在巴基斯坦。四大文明古国发源的地方,本来有自己成熟的、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但是伊斯兰教传过来以后,很快就把当地的文字系统给替换掉了。
孟加拉国虽然也是穆斯林,但是它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比较远。而且中间被印度隔开了,陆地上不通,它的信仰是从海上传过来的。
信仰的传播比较快,但是文字的替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替换的过程当中,欧洲的殖民者来了。英国人来了,打断了这个替换的进程。
但是巴基斯坦离阿拉伯半岛比较近,替换开始的时间比较早。英国人到来的时候,这个替换的过程,已经完成了,已经是既成事实了。英国人也没有像沙俄那样,用暴力的手段,强行的改变当地的文字。
虽然说同样都属于、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独立的时候甚至是同一个国家。但是今天的巴基斯坦,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而孟加拉国,使用的是自己民族传统的书写方式。
东南亚的情况,和孟加拉国差不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都是穆斯林国家。
伊斯兰教通过海路、传播到这个地方以后。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文字系统,很快就形成了。爪夷文,已经开始替换当地的文字了。
但是在这个替换的过程中,欧洲的殖民者来了。英国人来了、荷兰人来了。跟孟加拉一样,打断了这个替换的进程,带来了欧洲的拉丁字母。
所以东南亚的这些穆斯林国家,主流上使用的,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系统。但是爪夷文没有消失,它依然存在。
而且马来西亚也好、印尼也好。这些国家的宗教学者一再呼吁,要恢复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爪夷文。越来越多的街道招牌,加上了爪夷文的标志。目的只有一个,强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阿拉伯人就不说了,阿拉伯语是人家的母语。在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国家当中,使用阿拉伯字母的,相对来说宗教的氛围、要更加的浓厚。没有使用阿拉伯字母的,世俗化的程度要更高一点。
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