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0:24

盘点历史上共侍一帝的姐妹花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拥有者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千秋万代”自然就少不了传宗接代,所以皇帝的后宫也是嫔妃无数,因此也就有了姐妹共侍一夫的现象,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王娡和王皃姁姐妹王娡与王皃姁姐妹出生于普通家庭,母亲臧儿曾听闻算命者预言她的女儿将母仪天下,于是她决心付诸行动。当时王娡已嫁给金王孙为妻,但臧儿不顾反对强行拆散这段婚姻,使王娡离开金家。随后臧儿利用社会关系,将王娡送入太子刘启的东宫作为侍妾候选人。王娡入宫后以美貌与温婉赢得刘启宠爱,被纳为妃嫔并生下儿子刘彻。臧儿见此事顺利便如法炮制,将次女王皃姁也送入宫中,王皃姁同样受到景帝垂青成为妃子生育子女。最终姐妹二人因母亲安排先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妃嫔。

王娡姐妹
2、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赵飞燕与赵合德姐妹最初是阳阿公主府中的歌舞伎。汉成帝刘骜某日探访姐姐阳阿公主府邸时,恰逢赵飞燕献舞献歌,其轻盈体态与出众姿容令成帝一见倾心,当即召其入宫。赵飞燕入宫后迅速以柔媚之态获封婕妤,专宠后宫。她为稳固地位,向成帝提及胞妹赵合德容貌更胜于己,且性情温婉。成帝闻言大为好奇,即刻遣人前往迎接赵合德入宫。赵合德姿容绝世,肌肤如玉,入宫后备受成帝痴迷,宠爱程度甚至超越其姐。两姐妹从此同侍君王,飞燕后被立为皇后,合德亦晋封昭仪,地位显赫,深居宫闱,共享恩荣。

赵氏姐妹
3、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曹氏三姐妹都是东汉末年权臣曹操的女儿,曹操为巩固权势,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七月,主动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与曹华,同时送入汉献帝刘协的后宫。此时曹操已是实际掌控朝廷的权臣,献帝则徒具虚位。这次献女行为,是曹操加强外戚地位、进一步稳固其政治影响力的明确行动。三位曹氏女子入宫后,最初皆被封为贵人,地位仅次于皇后。次年,即建安十九年十一月,汉献帝的伏皇后因家族密谋反对曹操被废黜幽禁而死。在建安二十年正月,曹操借献帝之名,册立其次女曹节为新的皇后。而曹宪与曹华,则在此后具体时间不详的岁月里,被提升为仅次于皇后的夫人之尊。三姐妹由此在汉献帝的后宫中占据了最显要的位置。

曹氏三姐妹
4、张氏姐妹张氏姐妹是蜀汉大将张飞的女儿,其母为夏侯渊侄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巩固与核心将领的关系,为太子刘禅聘娶张飞长女为太子妃。刘禅继位后,于建兴元年(223年)册立张氏为皇后。这位张皇后在位十五年去世,谥号敬哀皇后。此时张飞次女已成年,为维系与元勋家族的政治纽带,刘禅于延熙元年(238年)续娶其妹入宫,同样立为皇后,史称张皇后。姐妹二人先后成为刘禅正室。

张氏姐妹
5、冯润与冯清姐妹冯润与冯清姐妹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妃嫔,其入宫过程与其姑母冯太后的政治布局密切相关。冯家为北燕皇族后裔,父亲冯熙官至太傅,早在孝文帝初期,姑母冯太后为了延续家族权势,于太和十年(486年)安排时年十四岁的冯润与年幼的冯清共同入宫。三年后,孝文帝在太和十七年(493年)正式册立冯清为皇后。与此同时,冯润被封为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冯清立后仅三年,便因不明原因失宠,于太和二十年(496年)七月被废为庶人,迁居瑶光寺为尼。其后不足四月,孝文帝册立冯润为继任皇后。冯润此前曾于太和十八年因患病离宫养病,其间皇帝曾派遣侍女离宫侍奉。待其病愈后,冯润于太和十九年重返宫廷,次年即获封后位。

冯氏姐妹
6、大周后与小周后大周后周娥皇为南唐元宗李璟时期司徒周宗长女。李煜以皇子身份在保大十二年(954年)与十九岁的娥皇成婚,六年后李煜继位,建隆二年(961年)立其为皇后。娥皇精通音律,深得宠幸,却在乾德二年(964年)病危期间遭遇变故。其妹小周后此时奉父母之命入宫侍疾,暂居瑶光殿偏室。年约十五岁的小周后因探病频繁出入禁宫,与李煜日久生情,期间李煜曾密写《菩萨蛮》词记“手提金缕鞋”之事。娥皇察觉私情后愤懑加剧,临终面壁而逝。娥皇死后次年,李煜按制守丧。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除服,李煜立即用皇家仪仗迎娶小周后,次年册封为继后。小周后由此入主后宫,直至南唐覆灭。

大周后与小周后
7、海兰珠与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哲哲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率先嫁予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为大福晋。天命十年(1625年)初,哲哲之侄女布木布泰(时年十二)由其兄吴克善护送,按蒙古部落联姻传统嫁入后金,成为皇太极侧福晋。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哲哲家族推动下,布木布泰的亲姊海兰珠(时年二十六)由吴克善再度护送抵达沈阳。此时海兰珠非初嫁且年纪较长,但皇太极对其一见倾心,破例以盛大仪仗迎入皇宫,安置于新建的关雎宫。次年正月海兰珠即封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中宫哲哲。而布木布泰于崇德元年(1636年)五宫并建时获封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姑侄三人同侍一君,其中海兰珠得宠尤甚,在崇德二年至六年间成为皇太极最钟爱之人,直至早逝。

海兰珠姐妹
8、孝诚仁皇后姐妹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姐妹是康熙帝后妃,其祖父为首席辅政大臣索尼。康熙四年(1665年),在太皇太后孝庄主导下,清廷为十二岁的玄烨选后。当时鳌拜势力膨胀,孝庄为拉拢索尼抗衡鳌拜,特选其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同年十月,赫舍里氏经正式大婚册立为孝诚仁皇后。康熙八年(1669年)索尼之子索额图助康熙擒鳌拜,后族权势达到顶峰。康熙十三年(1674年)孝诚仁皇后因难产崩逝,年仅二十。家族为延续政治影响力,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将皇后胞妹送入宫中填补空缺。不同于常规选秀,此女以元后亲妹身份特选入宫,初封贵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为嫔,二十二年生皇子允禨后晋升平妃。平妃与皇后实为同父异母姐妹,因皇后生母早逝、庶出妹身份,其入宫时间及地位均逊于其姐。

孝诚仁皇后
9、孝昭仁皇后姐妹钮钴禄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及其妹温僖贵妃同为清初重臣遏必隆之女,但分属不同时期入宫。康熙四年(1665年)首次选秀时,遏必隆有意送女入宫,因鳌拜忌惮其势力,暗中阻挠致使其长女落选,赫舍里氏反被立为皇后。遏必隆次女(即孝昭仁皇后)借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皇后崩逝之机,于次年再度参选。此时鳌拜已倒台,遏必隆家族重获重用,此女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获封为继后。孝昭仁皇后在位仅半年余,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即病逝。为维系与钮祜禄家族的政治联盟,康熙帝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将遏必隆庶出幼女(温僖贵妃)纳入后宫,未经历常规选秀,直接册封为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贵妃,为当时后宫位份最高者。

孝昭仁皇后
10、宜妃姐妹郭络罗氏宜妃郭络罗氏及其姐妹的入宫经历与清代选秀制度相关。康熙十三年(1674年)初,内务府镶黄旗包衣佐领三官保之女郭络罗氏参加内务府选秀。其家族虽属包衣(皇室仆役),但因满洲正蓝旗身份且三官保时任盛京内务府要职,得以参选。郭络罗氏经遴选入宫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获封宜嫔,四年后晋为宜妃。其受宠期间,康熙帝特准将其胞妹纳入后宫。该妹未经历正式选秀,约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经家族运作直接入宫,初封贵人。而宜妃另一姊妹(或为堂妹)同样通过内务府选秀于康熙朝中后期入宫,亦封贵人。姐妹三人中,唯宜妃最为显贵,生育三子且于康熙朝四妃中位列第三,其两妹虽侍奉宫廷却终生未获晋封嫔位,亦无生育记录。三人入宫途径均依循八旗制度,差异在于长姐经正规选秀晋升,两妹则属特殊恩准入宫。

宜妃影视形象
小结:
在历代帝王后宫中,姐妹共侍现象多属政治联姻或家族策略:西汉景帝时,王娡姐妹受母亲臧儿操纵被迫入宫,最终王娡子刘彻继位为武帝;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二人由舞女晋升后妃专宠后宫;曹操为控汉献帝,将曹宪、曹节、曹华三女同纳后宫,曹节更成皇后;蜀汉刘禅先后娶张飞二女为后,维系与元勋纽带。北魏孝文帝的冯润、冯清姐妹由姑母冯太后安排入宫,姐妹更迭后位;南唐李煜在大周后病危时与小周后私通,致元后含恨而终,守丧毕即续娶。
清代案例尤多:皇太极纳蒙古哲哲姑侄三人,海兰珠得宠胜于庄妃布木布泰;康熙朝赫舍里皇后难产死后,胞妹补入为平妃;钮钴禄氏姐妹中孝昭仁皇后逝后,庶妹温僖贵妃入宫维系家族地位;宜妃郭络罗氏得宠后,两妹经恩准入宫却终生未晋高位。这些姐妹共侍案例多系权力博弈产物,唯赵氏姐妹、大小周后含帝王私情因素,深刻折射古代宫廷中家族利益对女性命运的绝对掌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历史上共侍一帝的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