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9:36

“郑”是金秋 假期首日观众冒雨奔赴商都书院街“考古第一现场”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0月1日是中秋国庆假期第一天,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华诞逢月满 共启商都韵”主题活动中,郑州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一早就迎来数十位“铁粉”。这座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地,在国庆当天化身为生动的“历史课堂”,吸引了众多渴望触摸历史的市民前来探秘。

同学呼朋引伴共赴考古之约
10月1日上午,考古工地刚一开门,便有不少观众迫不及待地涌入。“这个‘考古课堂’我等了一年了!”今年7岁的雨棠刚上小学一年级,却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活动的“忠粉”:“之前在这里参加过‘考古发掘’体验活动,特别喜欢,今天还邀请了同学和堂姐一起来玩,这里的活动特别有意思!”雨棠妈妈介绍,孩子参加过这里的活动后一直念念不忘,趁着假期再次前来体验:“孩子在实地参观、活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很有意义。”
伴随着集中讲解的开展,观众自觉围聚在讲解员身边,一边凝神听讲,一边端详着展板上的丰富图片,还不时相互讨论几句。“‘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活动在孩子班上很有名,大家口口相传,这几天都在相约参观。”市民许先生说,“孩子在小区也成了‘义务宣传员’,假期开始前就向小区的小伙伴发起了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参观体验,氛围特别好,这里已经是大家的‘研学基地’了!”

丰富活动打造全民文化盛宴
来到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丰富的文创设计令市民魏女士感到十分惊喜,从文物造型的创意签到方式,到共绘长卷献礼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从融合集中讲解、考古体验、修复展示、文物零距离的“考古课堂”到各类手工制作,十大体验项目为到场观众量身定制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国庆文化大餐”,不仅普及了考古知识,更让公众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个陶片是可以上手触摸的,您可以亲手触摸一下它的纹理和手感。”“手绘长卷是献礼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的,上面除了郑州的地标建筑,还有很多商代文物的造型图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它涂色。”……在活动现场,观众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踊跃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很丰富,几个项目体验下来,一上午的时间都不够。”看着孩子雀跃着奔向京剧脸谱绘制区,一位家长表示,“刚才画画就不肯走,这下子吃午饭的时间要延后了。”

考古成果公众共享
在创意签到区,来自河南大学的小杜在一件仰韶彩陶罐造型的签到帖上认真写下了自己的签到词,并庄重地贴到签到墙上。放眼望去,“我祝愿祖国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我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等祝福语搭载着双连壶、双龙尊等文物造型的签到帖密密麻麻地粘贴在签到墙上,在活动现场的第一个签到环节就带给观众深深的文化震撼。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考古工地,高度发达的商文明令人惊叹。”听完现场讲解,小杜满怀兴致,在“文物零距离”活动中亲手触摸文物、沉浸式感受历史的魅力,踏入探方体验考古发掘、拓印青铜纹饰制作精美文创书签,“考古体验让我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而亲手将青铜器纹饰拓印在书签上时,历史文化就以最直接的方式实现了传承,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任何教科书都来得生动。”

环顾“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色彩斑斓的露营帐篷下,观众三五成群,在手绘、扎染、拓印书签等不同活动项目中尽情体验;观看郑州商城70周年考古发现大事记影展、翻看“答案之门”书院街100问互动科普、了解考古学简史……每一位观众在考古工地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蒙蒙细雨中,大家撑起雨伞、对历史文化的热忱兴趣不减:“一次看不够,趁着假期还可以来二刷!”
“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底种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这个国庆节过得真有意义!”带着女儿前来参观的市民刘先生由衷感叹。观众在举国同庆的时刻,共同分享考古成果带来的文化自信,正是此次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这一活动的“使命”。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4日,每日上下午各有一场专家集中讲解,为市民提供与考古学家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是金秋 假期首日观众冒雨奔赴商都书院街“考古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