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5:14

1976年她的墓葬出土,证明不是神话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

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地底下,商朝殷墟考古队在1976年早春挖开泥土,那些指甲缝中渗出的泥浆,不知道喂了多少蚂蚁。大多数王者的墓穴早变成了空柜子,一米下的青铜器或许早就消失在盗墓贼的口袋了。可他们没有太早气馁,灰尘满身,继续往下挖。意外还是降临——突然间,有一座尺寸不大、看着很像谁家小庭院的墓穴,居然里外都还完完整整地藏着历史的温度?听起来像假山西瓜,谁料竟真是宝贝货!


大家几乎围住不敢喘气。墓地,5.6米见方。比起那些商王的气派大墓,这处像极了一户小民间的院落。但金玉铜玉器,足足有一千多件——每个都像刚出炉的模样,各种大小的兵器,还有十几位侍女、侍卫的遗骨。考古队员在夜里点灯抄写甲骨文,手都抖出汗来。最终在一块甲骨碎片上,他们看清了名字:“妇好”。一位蒙尘三千多年的女主角,被历史重新点亮了!


有人一下子抓住了重点:“妇好”?那不是姓氏,古时女名在前,实际她应该姓“好”,名叫“妇”。音zi,三声,不用疑惑,她的名字在现在听着怪,别人也习惯了。很多名字现在都没法发音。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武丁说,商朝历史上第二能干的皇帝,一屋子妃子有六十来个,王后只三位。而他最偏心、最离不开的,偏就这位妇好。能站在六十多位女人前头,本事不会少。妇好,不爱烈焰红唇,更喜欢战地风尘。她陪葬的兵器超百件。有两把青铜大钺,约九公斤一把,雕龙镂虎,不掺一丝水分。很多人脑补:一个30来岁的女人,两把二十公斤的斧头,杀得敌军人头滚滚,是不是太夸张了?


其实并不是。那些青铜钺,大多仪仗用,战争时象征统帅身份,祭祀里用来“号令鬼神”。史书有迹可查,《竹书纪年》称,武王伐桀时,手里就举着大钺,不是真的拿它去砍人,而是炫权威。可笑的是,很多人拿“妇好劈人”的画面作封面,其实她更多时候掌管军权、整军备战。毕竟,甲骨文记载清楚,“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就是问她能不能带着一万三千军队打仗?放今天不过一个加强团,在商朝已然最大的兵力调动。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年武丁还真信她。部落瓶颈,战事频仍。王妃们还被困在后宫围栏里算计争宠,妇好缨络悬于腰,已经跨马疾驰在大漠边境。三千人还是一万三千人,都是交给她调度。很多冷静研究者都承认,妇好,是当时全部女性中第一个能领整支军队的。


奇怪的是,妇好打的仗,似乎比后人的女将还多。因为有一个敌人被着重写进历史:“鬼方”。这些敌人,说真话,身量高大,发黄皮白,与今天很多欧亚游牧部族极为相似。新疆吐鲁番有座墓,道道头骨长得像英国贵族,真不像中原人。这帮人马能驯服烈马,没少给商朝找麻烦。


有人也说,这群鬼方就是“雅利安人”。其实“雅利安”现在多指往印度次大陆迁徙的大群体,当时地球变冷,不少原本在北方的族群南下寻求生存空间——流浪的结果,东至中原,西到印度。可没谁能琢磨明白,他们就这样野蛮又果决地推进,征服巴比伦、摧毁夜色下的恒河王朝,打得各地民众四散奔逃。搞不好,假如没妇好领兵杀对方,现在中原大地上,有没有高鼻梁黄头发都说不定?


偏偏这种说法不到处都能站住脚。有人找到过新疆古墓里的长骨骼,有人不认“白首”代表雅利安,只说佩戴白色饰物。甲骨记载里,妇好指挥捉住并斩杀“白首”两万余人,这场仗极惨烈。可惜也没人能翻出照片来对证。


商朝的战争,有血有火也有迷雾。随妇好墓出土的奴仆骨骸,经现代测量,跟欧洲史前人类确有高度吻合之处。专家说,符合雅利安特征,但他们也摇头:毕竟商朝读书少,鬼方是不是就是雅利安,不一定。而且,青铜剑斧残片,说明了局势多变。有人说,“妇好给商朝赢下西部边疆”,有人更不这么看。科学家总爱摇摆,谁能说准?


但不能总低估妇好的多面。其实,打仗之外,她还是能主持国家大祭的女祭司。商朝崇神,每条大事从上到下,全都得卜辞问问祖宗。祭天、祭地、祭水土,还要负责分配出行吉凶。君王发话也不管用,要等她祭祀、占卜完毕。大祭司资格,通常是本族最尊贵成员才能担当的。这么说,妇好极有话语权,简直实际决策人。


随之出土的青铜礼器,上千件刻下了妇好的“姓名标签”。不是看重财富,更是标记权力。卜辞里反复出现她主持祭祖、祷告的事,有时国家决策,甚至武丁本人也要听她意见。


这事挺尴尬。妇好主持朝会,各地贵族后妃都要来拜见。说起来,后宫六十多位妃子来自上百部落,个个都有后台。妇好能主事,谁敢不给面子?礼数讲究,大臣见她从来不敢抬头——她天天能代替武丁讲政事,代王出巡看望老功臣。什么叫权力,什么叫体面,她全都有了。

有趣的是,妇好还追捕过逃狱的罪犯。案卷没记得多细,但传说,妇好亲自挂甲上马,带人追击,也属常态。到这个份上,已经分不清女子男儿气,这么说吧,大部分男人都做不了的事,她都做了。

再绕回个人情感。考古学家复原妇好面貌时,发现原来女英雄也是柔情美人。瓜子脸,丹凤眼,和风细雨时,也会笑得弯眉不见眼。传世的资料里说,武丁痴迷她到“走火入魔”了。甲骨文里,两百多次亲笔为妇好写字。她远征敌国,武丁却日日占卜,盼她无恙。

一次她打胜仗归来,武丁亲自赶出八十里迎接。两人并驾齐驱,擦肩而过的风里都是不舍。她怀孕,武丁日日占卜产子安危,又亲自照料,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她,醒来第一件事也是卜问吉凶,只怕噩梦照进现实。

妇好的功绩,武丁没有当作理所应当,反而厚封多地,让她自理封邑。妇好带领百姓,把地方治理得富庶太平。族民感激,连外来部落都不得不折服。

遗憾总比想象来得早。妇好三十三岁离世,没人料到。武丁为她举兵四处征战,“替妇好报仇”,近乎疯狂。在一切反对面前,他执意将妇好安葬在自己宫殿边上,想永远答应守护。

更甚,武丁怕妇好阴间孤独,三次为她配冥婚,许配先王。说来作孽,武丁出征前,必先带着众臣朝妇好墓祭拜、祈福。连年累月,夫妻之情成了一段百世难得的轶事。

可要说明白妇好的人生轨迹,始终说不清是运气、权谋还是天命?她到底是女性中最能干的,还是商朝用女人撑挡风雨的无奈?其实这种说法没准——有一千个考古人的念头,就有一千个妇好。在男权社会里,或许妇好只是偶尔闪现的星星,却也真真切切照亮了那段偏僻的夜路。

她的故事写在甲骨上,留在墓穴里,也活在后人嘴里。有的人相信她是神女下凡,有的人根本不认可她,但谁说她就不是历史长河里独一份的女英雄?

关键是,谁又能说得清——三千年前的那片黄土,真正的妇好是什么样子?可惜没人见过她走路的样子。可惜,也没人能给出完整的答案。

——

**历了个史**

**编辑 |历了个史**

点个关注,等你来吵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76年她的墓葬出土,证明不是神话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