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明白,家庭的悲剧,是老实人被逼得“无路可退”
“不让老实人吃亏”,这句话,为什么总是被提起?答案很明显,就是老实人容易吃亏,也长期吃亏,需要时不时提醒一下。
可怕的是,有的家庭里,也让老实人吃亏。
家庭里的利益,是无法百分百均衡的,大家需要礼让。但也不是没有尺度地倾斜,把老实人逼得无路可退。
老实人都不老实了,家庭的悲剧就肯定会来。
01
说一个大家不太喜欢的听的故事,也存在诸多争议的故事。
慈禧太后,大家一定知道,甚至深恶痛绝。
要不是她,清朝的晚期,可能会好一点,人们的苦难会少一点。
很少有人,从慈禧本人的角度看问题,为什么她会弄权,会专横,会对身边人下狠手?
慈禧的祖先,靠军功谋得一席之地。
她从小被培养成知书达理的样子。
十八岁,她通过选秀女,被送入皇宫,被咸丰帝赐号为兰贵人。
刚刚到皇宫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很嫩的姑娘,不谙世事。美貌,是天生的,也是被宠爱的根本。但美貌,也招惹人嫉妒。
当年选秀女,她排在第三。明显,还有两位比她更厉害的女子。
为了得到宠爱,她除了美貌之外,还用了“好声音”——常常唱优美的歌,吸引人。咸丰听到歌声,就来了。
咸丰对慈禧很宠爱,是病痛时期,让慈禧代替自己批阅奏章。
平静的皇宫生活,因为咸丰驾崩,兴起了巨大的波澜。
咸丰病得起不来的时候,大臣肃顺建议:“把太子的生母斩杀,避免后宫乱政。”
这话传到慈禧这里,吓得浑身冷汗直流。她,就是太子的母亲。
咸丰过世之后,慈禧想到,自己要么被斩杀,要么就先发制人——她选择了后者,立马掌握了朝廷大权,谁都无法斩杀自己,只能听命自己。这就保住了命。
慈禧做了太后,掌握了最高权力之后,开始清算政敌,派奕䜣为议政王之外,又派奕譞掌管神机营,训练精兵。
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发动戊戌之变,一大批守旧官员存在危机,包括慈禧自己。
慈禧站出来,费尽周折,架空光绪,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
其实慈禧,本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母亲,只是随时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也只能自己硬起来。她的硬气做法,对于时代来说是错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又哪里错了呢?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很难想象,这句诗也是慈禧写的,还如此温柔。
天生的恶人,真的很少。一出生,人人都是一张白纸,是天真的。是周围的环境,逼着人去改变,把丑陋的本性,也逼出来。
02
老实人,在一个家庭里最有用的人,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还容易被欺负。
一般来说,老实人是没有大出息的,他们往往走不远,在老家打工,开小店等。日子过得简单,也把老父母照顾好。
而其他狡猾的兄弟姐妹,走远了,把孝顺的任务甩给老实人。
也有一些父母,本末倒置,总是点赞远行的儿女,认为这是有本事的人,很骄傲。把照顾自己的老实人,认为是没有用的人。老实人做再多,也不会被看到。
村里有一个男人,靠种果园,也存款十几万。
男人的哥哥在省会开店,年收入就有二十多万。
哥哥要买第二套房,还差一些钱。
老母亲让男人借十万给哥哥。
男人说:“妈,我县城的房子都没有买,你让我帮助哥哥买第二套房?”
此后,男人对母亲,不那么孝顺了。母亲逢人便说,这儿子白眼狼......后果,应该是很严重的。
我们也见过一些家庭,老父母不被赡养。就是在身边的儿子儿媳,都是冷眼的样子。这不能完全怪儿子儿媳,多看看老父母做了什么,兄弟姐妹是如何欺负人的。
流水被逼到悬崖,就成为了瀑布,望而生畏,危险不断。
人被逼到绝境,就急红了眼,只能殊死搏斗,不顾后果。
老实人走投无路了,两个严重后果。
第一,撂挑子,家庭没有人托底。
第二,野蛮反抗,家庭永无宁日。
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就是善待老实人,别知道太晚。
作为父母,看到老实的子女,就想到,他是最孝顺的人。以后有养老的麻烦,他一定会帮助。就算其他子女走开了,他还会碍于情面,来照顾。
也许这个子女没有本事,但是他做的一日三餐是实打实的。他也是最听父母话的人,父母少操心。
作为兄妹,帮助老实人,家庭才会兴旺。看过木桶定律就知道,家庭是否聚财,取决于最“矮”的人。我们把老实人介绍到工作岗位上去,做些靠谱的小生意。这一家人,肯定都富起来。
并且老实人照顾了父母,其他人少担心,对于兄妹,这是一种莫大的托举力量。
作为夫妻,你欺负对方,这是你的幸福。老实人墨守成规,确实本事不大,钱不多,但是他不变心,可以把所有收入给你保管。
老实人确实有缺点,但他的善意,是家庭需要的。没有他的托举,其他不老实的人,走不远。
03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不同类型的人在一起,是互补。
如果一群人都很狡猾,那反而是互相伤害。
锤子打在海绵上,彼此都不痛苦;锤子打在石头上,肯定有巨大的伤口。
一家人,尊重个性的差异,也能够求同存异,一起发展,这就欣欣向荣了。
老实人的好,被看到,被感恩,家庭更加温暖。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