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吃牛肉可判死刑!王翦却让士兵敞开吃,2200年后发现真英明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秦朝法律严苛到什么程度?随便宰杀一头耕牛就能判死刑。
这可不是开玩笑,牛在那个年代就是国家战略物资,比人命还金贵。
可就在秦国准备统一天下的关键时刻,名将王翦竟然公然违法,让几十万士兵敞开肚皮吃牛肉。
更让人意外的是,秦始皇嬴政不但没砍他脑袋,反而大力支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头牛比一条命还值钱的年代说起古代的牛,那地位真不是盖的。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全靠人力畜力,一头健壮的耕牛能顶十几个壮劳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把牛的保护写进了法律条文。
照顾耕牛不周导致牛生病或者干活累死,主人家都要受重罚。
要是谁敢私自宰杀耕牛吃肉,那可是死罪,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这种规定听起来夸张,实际上非常合理。
战国七雄争霸,拼的就是国力。
国力的根基在哪?在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靠什么?靠耕牛。
一个国家有多少耕牛,基本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底蕴有多深。
秦国从西北边陲的小国,一路拼杀成为东方霸主,商鞅定下的这些严苛法律功不可没。
牛肉在那个年代就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普通百姓一辈子都吃不上几次,贵族阶层偶尔能在祭祀大典上分到一点。
至于军队,平时吃的都是粟米、腌菜、少量猪肉,想吃牛肉?做梦去吧。
军法比民法还要严格,士兵敢偷宰杀耕牛,军法处置起来比地方官更狠。
赵国这块硬骨头有多难啃秦国要统一天下,必须一个个把六国干掉。
这其中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一个是赵国,一个是楚国。
先说赵国,这个国家虽然在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了四十多万人,十四五岁以上的男丁几乎死绝,但赵国人的血性没断。
他们咬着牙重建军队,硬是在邯郸之战把秦军打得灰头土脸。
赵国的地理位置对秦国来说就是个钉子,卡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
不拔掉这颗钉子,秦国就别想继续扩张。
赵国人知道自己的战略位置,拼了命地抵抗。
他们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坐镇,北边能打匈奴,南边能守秦军,把赵国经营得铁桶一般。
秦国试过好几次正面强攻,都碰了一鼻子灰。
李牧用兵如神,秦军在他手上吃过不少亏。
嬴政心里清楚,光凭武力硬拼,赵国还真不好对付。
王翦接到灭赵任务后,没有莽撞行事。
他知道李牧在一天,赵国的军队就有主心骨。
反间计拿下李牧这张王牌王翦玩起了心理战。
他散布谣言,说李牧手握重兵,早就有反心,只是在等待时机。
赵国朝廷本来就有个小人叫郭开,这家伙嫉妒李牧的功劳和地位,正愁找不到机会搞他。
谣言一传开,郭开立马添油加醋,在赵王面前各种诋毁李牧。
赵王本来就对掌握兵权的将领有戒心,听多了闲话,疑心越来越重。
最后赵王做了个愚蠢至极的决定,把李牧召回来直接杀了。
赵国最能打的将军没了,军队失去了灵魂。
王翦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率军猛攻,一口气歼灭了赵国二十万主力部队。
郭开这个叛徒看大势已去,干脆开城投降。
王翦大军开进邯郸,赵国就这么亡了。
赵国一倒,整个东方的六国合纵之力彻底失衡。
其他国家看着昔日的强国说没就没了,心里都发虚。
王翦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赵国,让秦国向统一又迈进了一大步。
楚国把二十万秦军打没了灭掉赵国后,秦国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
楚国地盘大,人口多,资源丰富,是六国中最难对付的硬茬。
嬴政有点膨胀了,觉得秦军战无不胜。
他问王翦要多少兵马才能灭楚,王翦张口就要六十万。
嬴政嫌老将军太谨慎,转头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人。
李信拍胸脯说二十万足够。
嬴政一听就乐了,年轻人有冲劲,就该这样。
他让李信率领二十万精锐南下攻楚。
李信确实能打,一开始打得楚军节节败退,连下数城。
秦国上下都以为楚国不过如此,很快就能拿下。
可打仗这事不能光看开头,后面的变化才要命。
李信战线拉得太长,补给跟不上。
楚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集中兵力打反击。
更要命的是,秦国派去的将领昌平君临阵倒戈,直接叛变投靠了楚国。
这一下秦军乱了套,二十万大军被楚军分割包围,最后全军覆没。
这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遭遇的最惨重失败。
王翦出山要六十万大军和无限供应李信惨败的消息传回咸阳,嬴政脸色难看得很。
他放下身段亲自去找王翦,请老将军再次出山。
王翦这次没客气,开门见山说灭楚必须六十万人,少一个都不行。
嬴政这回没讨价还价,秦国倾全国之力凑出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统帅。
六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是秦国能动员的全部野战军了。
这支军队开拔的场面极其壮观,粮草辎重的队伍绵延几十里。
王翦接过兵权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他不着急进攻,而是让大军在边境扎营,天天操练,不许出战。
楚国人摆好架势等着决战,可秦军就是不动。
楚军大将项燕带着几十万人在对面耗着,心里也纳闷,这老头子到底想干什么。
王翦压根不理会外界的质疑,他心里自有盘算。
南方的气候跟关中完全不同,温热潮湿,北方来的士兵水土不服很正常。
急着打仗只会重蹈李信的覆辙。
违法让士兵敞开吃牛肉的惊人决策王翦向嬴政上了一道请求,内容让朝廷上下都震惊了。
他要求让六十万士兵敞开吃牛肉,管够吃。
这可是明摆着违法的事,满朝文武都傻眼了。
杀牛判死刑的法律白纸黑字写着,现在大将军要集体违法?
嬴政盯着奏章看了半天,最后批准了。
他下令全国各地征集耕牛,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这个决定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老百姓看着自家耕牛被征走,心疼得直掉眼泪。
可国家命令不能违抗,各地只能照办。
王翦的用意其实很深。
士兵在前线不光要适应气候,还得恢复战斗力。
李信的二十万人被全歼,给秦军士气打击很大。
六十万人里很多都是新兵,没见过什么大场面。
每天高强度训练消耗体力极大,光靠粗粮根本补不回来。
牛肉富含营养,能快速补充体力,让士兵强壮起来。
每天牛肉管够,士兵们吃得满嘴流油。
他们一边感叹大将军对自己好,一边玩命训练。
短短几个月时间,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飙升。
士兵们个个膀大腰圆,精气神十足。
训练场上呼喝声震天,阵型变换如行云流水。
消耗战把楚军拖垮了王翦的另一个目的是拖垮楚国。
六十万秦军屯在边境,楚国必须调集同等规模的兵力应对。
几十万人每天吃喝拉撒都是天文数字,楚国的国库在飞速见底。
项燕心里着急,多次派兵挑战,想引秦军出战。
王翦就是不上当,命令全军死守不出。
时间一天天过去,楚军的粮草开始吃紧。
士兵们从一开始的斗志昂扬,变得疲惫不堪。
营中抱怨声越来越多,军心开始涣散。
反观秦军这边,伙食一天比一天好,训练强度不减反增。
秦国举全国之力支撑前线,后勤物资从来没断过。
王翦每天让士兵们吃完训练,训练完吃,把身体练到巅峰状态。
他还组织各种比武竞赛,优胜者有额外奖励。
军营里士气高涨,士兵们都盼着早点上战场建功立业。
楚军那边已经是强弩之末,项燕几次想撤军,又怕秦军趁机追击。
一个对冲就把楚国打趴下王翦观察了几个月,判断时机成熟了。
他下令全军出击,六十万秦军如猛虎下山,扑向楚军。
楚军早就被耗得筋疲力尽,根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
秦军士兵个个生龙活虎,战斗力达到巅峰。
两军一接触,胜负立判。
楚军阵型被秦军一个冲锋就打散了,士兵们四散奔逃。
项燕想稳住局面,可根本做不到。
秦军势如破竹,把楚军打得溃不成军。
战场上到处是楚军丢弃的武器盔甲,尸体铺满了原野。
王翦没给楚国喘息的机会,挥军直取楚国都城。
那个叛变的昌平君被抓住,王翦当着楚国贵族的面把他砍了。
楚国王室和贵族被押送往咸阳,楚国正式灭亡。
王翦继续西进,把南方的百越之地也收拾得服服帖帖。
结语王翦让士兵吃牛肉这事,表面上看是违反法律,实际上是打仗的大智慧。
他看透了战争的本质,知道士兵的战斗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六十万人不是数字,是六十万条活生生的命。
把他们养好、练好,让他们以最佳状态上战场,这才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
嬴政能批准这个违法请求,说明他也明白特殊时期要用特殊手段。
这一人一事,成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伟业。
信息来源: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著
《战国策·秦策》
《资治通鉴·秦纪》,司马光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军事制度研究》
北京大学历史系:《战国军事史料汇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