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有多惨?赔款2.3亿,皇族任人宰割,妇女遭百般凌辱
前言金灭辽后,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攻破东京,俘宋徽宗、钦宗等皇室及朝臣三千余人,四处烧杀掠夺,北宋灭亡。此事件因发生于靖康年间得名,对百姓是灾难和奇耻大辱,而有结果实为北宋朝廷自作,若不信用奸佞、打压贤才,也不至于此。
北宋灭亡时,国家如人间炼狱,北宋灭亡时究竟有多惨?
北宋的“软实力”幻觉1120年,北宋朝廷上下一片欢腾。为什么?因为他们和崛起的金国签了“海上之盟”——约定联手灭掉辽国,宋朝拿回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
在宋徽宗看来,这简直是“零成本收复失地”的神操作。他不需要亲自出兵,只要金国这把“刀”砍下去,他再“优雅”地接过土地,就成了民族英雄。
更离谱的是,他坚信:“燕云百姓,都是汉人,见王师一到,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话听着耳熟吗?是不是像极了今天某些人幻想“靠价值观输出就能感化对手”?
可现实呢?当宋军真的打到幽州城下,当地百姓不仅没欢迎,反而偷偷给辽军报信。
为什么?因为辽国统治燕云已两百多年,百姓早已不认“宋朝”这个“故国”。在他们眼里,宋军和金军一样,都是外人。
文化认同,不是喊口号就能唤醒的。而宋徽宗,却把“人心所向”当成一张万能牌,结果一出牌,就输了底裤。
宋朝号称“兵甲百万”,可真到了战场上,全是摆设。看看这支“精锐”部队的构成:
西北禁军:刚平定方腊起义,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河北禁军:几十年没打过仗,兵器生锈,马都不会骑。
京畿禁军:天天在开封吃喝玩乐,战斗力约等于零。更要命的是——后勤烂到极致。
士兵发到手的军粮,是混着沙土的秕谷,吃了拉肚子,饿得连刀都拿不动。军械库里,弓箭断弦,铠甲破洞,连战马都瘦得站不稳。
主帅童贯,不是靠能力上位,而是靠拍马屁。他和真正懂打仗的种师道势同水火,打仗时互相拆台。
这样的军队,别说打金国,连辽国残部都打不过。结果,两路大军被耶律大石率几千残兵打得溃不成军,连幽州城墙都没摸到。
“软实力”再强,没有“硬实力”撑腰,就是空中楼阁。可北宋君臣,偏偏不信这个邪。
第一次伐辽失败后,童贯没反思,反而想了个“妙招”:“打不过,那就买!”于是,宋朝花了一百万两白银+巨额犒军费,从金国手里“买”回了燕云十六州。
可当宋军去接收时,傻眼了——城是空的。金兵早就把财富、人口、粮食洗劫一空,连砖头都拆走了。宋朝等于花了天价,买了几十座“鬼城”。
为了填这个财政窟窿,朝廷加税,搞出个“免夫钱”——交钱就能免服兵役。百姓怨声载道,民间动荡。
可朝廷不在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危机处理模式”:出事 → 花钱 → 暂时平息 → 继续作死
这套模式,在金国第一次南侵时,再次上演。1125年,金兵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吓得直接甩锅给儿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南逃。新皇帝慌了神,在战与和之间反复横跳。
金人开价: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割让三镇送亲王和宰相做人质
这是什么概念?北宋一年财政收入才六千万两白银左右。这笔赔款,相当于国家八年税收!
可宋钦宗二话不说,全答应了。为了凑钱,朝廷下令:抄皇室宗亲的家,查封所有商铺,“民间私藏金银者,死”
开封城一夜之间变成“搜刮地狱”。百姓的积蓄被抢光,商人破产,百姓暴动。可最后,只凑到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六百万两。还差得远。
金人一看:钱不够?那就用“人”来抵债。
“人抵债”:皇室女性被明码标价,尊严沦为交易品当金银凑不齐时,金人提出了一个震惊历史的方案:用皇室女性抵债。
他们列了一张“定价表”:皇后:每人折银一千两,妃嫔:八百两,公主、郡主:五百两,宗室女子:二百两
这不是传说,而是**《靖康稗史笺证》中明确记载的史实**。宋廷为了“完成任务”,竟然配合金人,将这些女子一一登记、估值、交割。
你敢信吗?一个国家的公主,被当成“货物”,明码标价,用来还债。
这其中,包括宋徽宗的女儿茂德公主。她原本嫁给了宰相之子,是汴京最尊贵的女子之一。可城破后,她被强行从丈夫身边拖走,送给金国将领完颜宗望,沦为性奴。
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还有宋钦宗的朱皇后,年仅26岁,美貌端庄。她被要求参加“牵羊礼”,赤裸上身,披羊皮游街。
她不堪受辱,当场昏死。醒来后,她写下绝命诗,趁人不备,投水自尽。
可她的尸体,第二天就被金人捞起,暴尸示众——“不许收葬,以儆效尤”。
大多数未被将领瓜分的女性,被送进了“浣衣院”。这名字听着文雅,其实是金国官方设立的军妓营。
白天洗衣,晚上接客。里面全是宋朝的皇后、妃嫔、公主、宗室女眷。据《呻吟语》记载:
“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
意思是:给高级将领的,还能活一阵;分给普通士兵的,十个有九个沦为娼妓,最后不是被虐待致死,就是自杀。
更讽刺的是,宋徽宗本人,被囚禁在五国城时,竟然又和身边的女子生了十四个孩子。一边是国破家亡、妻女受辱,
一边是苟且偷生、继续繁衍。这不是生命力顽强,而是人性在极端压迫下的扭曲与麻木。
据史料统计,被俘北上的皇室、大臣、工匠、艺人等共三千余人。可最终能活着回到南方的,不足百人。
大多数人死于:虐待,饥寒,疾病,自杀,他们走过的路,被称为“北狩之路”——“狩”是打猎的意思,听起来像皇帝出巡。
可这条路,是用血与泪铺成的。一路上,俘虏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金兵稍有不悦,就随意砍杀。许多女子因不堪受辱,跳河、撞墙、自缢。
可没人管。在金人眼里,他们只是“战利品”,不是人。
“软实力”的崩塌北宋有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汴京)、最先进的科技(火药、印刷术)、最发达的文化(宋词、书画)。可这些“软实力”,在金国的铁蹄面前,一击即碎。
为什么?因为文化不能挡箭,诗词不能退敌。当你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再高的文明,也只是待宰的肥羊。
这就像今天,一个国家再富有、再文明,如果军事落后,依然会被霸权欺凌。
北宋的“花钱买和平”策略,短期看是“聪明”,长期看是自杀。
每一次赔款,都让金国尝到甜头。每一次退让,都让对方更加贪婪。到最后,金人发现:
“原来宋朝这么好欺负?那我不如直接灭了它。”
这就像养狼——你天天喂它肉,它不会感激你,只会觉得你更好吃了。
金军第一次退兵后,宋钦宗立刻撕毁割地协议,还试图策反金将。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金国。
在游牧民族眼里,信用是生存的根本。你宋朝君臣出尔反尔,那我们就不再跟你谈了——直接灭国。
这告诉我们:在国际博弈中,信誉一旦破产,就再难挽回。
八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读这段历史,依然感到窒息与愤怒。
信息来源:《靖康稗史笺证》· 确庵、耐庵 编
《宋史》· 脱脱 等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
《呻吟语》· 耐庵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中国通史》· 白寿彝 主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