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原配皇后赫舍里最深,但要论敬重程度,那还得是第二位皇后
康熙皇帝一生有四个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继位后所封)。若论感情,康熙帝于元后赫舍里最深,而要论敬重,那么孝昭仁皇后当仁不让。赫舍里与钮钴禄氏是同时入宫的康熙大婚是孝庄文皇后一手操办的,属于典型的政治婚姻。她选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选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为妃。
钮钴禄氏其实也是皇后人选的竞争者,她不仅仅是遏必隆的女儿,而且还是鳌拜的干女儿,尽管有了父亲和干爹的双保险,可是在孝庄的暗箱操作下,赫舍里最终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遏必隆生前是死活都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在他死后四年会被康熙帝立为皇后。按照《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一等公遏必隆女。初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皇后。”
不仅如此,钮钴禄氏正式执掌后宫后,便请求康熙帝为父亲遏必隆建家庙,康熙帝批准了她的请求。
钮钴禄氏出身显贵,也如愿以偿册封为皇后,然而她的命实在是不好,遏必隆的家庙还没有建成,她就先康熙而去了,掐指算来,她在皇后任上仅有四个多月的时间。
康熙帝最初对钮钴禄氏并不重视,因为本来就是一桩政治婚姻,而且遏必隆身陷康熙与鳌拜的较量之中,骑墙不定,导致了钮钴禄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康熙帝的认可。
那么,赫舍里死后,康熙帝为何又要将钮钴禄氏立为皇后呢?这就不得不说钮钴禄氏的政治智慧和个人品性了。
在康熙帝的立后诏书中,就称赞钮钴禄氏是“良配”和“宫中良佐”。从时间来看,赫舍里皇后是康熙十三年五月因难产去世的,而钮钴禄氏册封皇后是在康熙十六年五月。这也证明,当皇后大丧的时间过后,康熙帝就迫不及待地立钮钴禄氏为后了。
显而易见,在大丧三年中,钮钴禄氏与康熙帝相处甚欢,必然也有特别出众的表现,所以能得到孝庄和康熙的首肯,甚至在群臣中的口碑也很好。
钮钴禄氏被立后,没有因为他是遏必隆的女儿而遭到朝臣的反对,就是赫舍里皇后的娘家人也对她很满意。因为册封皇后的正使,正是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三叔索额图。
钮钴禄氏凭什么得到康熙和后世皇帝的好评史料中关于钮钴禄氏的记载并不多,在她入宫为妃以及后来被立为后的这段时间中,都没有相关的事迹。可是她死后,康熙以及后来的雍正对她的评价都很高,称其为“夜寐夙兴,克佐旰宵之治”,“劳心中壶,没分宵旰之勤”,“椒涂正位,谐帝德以交辉。侍膳慈闱,克谨晨昏之事”,等等,溢美之词无以言表。
可以看出,钮钴禄氏是凭借个人素质和品德获得康熙认可的。出生在满洲贵族世家,钮钴禄氏的文化修养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钮钴禄氏在清初重度参与了国家大政,钮钴禄氏自然也会在政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有一个时间节点需要注意,赫舍里皇后病逝前后,正好是三藩作乱的关键时期,政治经验尚不不十分成熟的康熙帝被吴三桂的强大实力,差一点被逼的自主退位。而此时给他主持后宫事务的,就是钮钴禄氏,不然康熙帝也不可能给她那么多贤内助甚至智囊性的评价。
钮钴禄氏死后,康熙帝十分伤心,亲自将其梓宫送至武英殿,且从这一日起直至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不管军务有多繁忙,都会准时到皇后的梓宫前举哀,有的时候在梓宫旁一待就是二三个时辰。
三月二十五日,钮钴禄氏的梓宫暂时被安放在巩华城,此后一直到二十九日,康熙帝又是每天都长时间地在皇后梓宫前举哀。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朝廷与三藩作战最胶着的时期。
皇帝有三宫六院,皇后、妃子死了可以再立,像康熙帝这样重情重义的皇帝似乎并不多见。这就可以说明,在三藩之乱时期,钮钴禄氏必然与康熙帝有着很多共同言语,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化解丈夫的忧愁和烦恼,正是由于福气相濡以沫,才会让康熙帝在首任皇后丧期刚过就立她为皇后。
不仅如此,孝庄对钮钴禄氏的评价也很高,内心也是真的喜欢她。钮钴禄氏去世后,孝庄作为太皇太后之尊,仍准备亲自到乾清门为皇后哭临,但在康熙的苦苦劝说下,孝庄才没有成行,这份待遇连赫舍里都没享受过。
孝昭仁皇后福气是不够的,不仅皇后当得时间不长,而且身后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可就是这样,康熙对她的宠爱,仍丝毫不亚于原配皇后。
钮钴禄氏死后多年,康熙仍无法释怀,康熙二十年将其与孝诚仁皇后同葬入地宫,此后康熙帝每次谒孝陵,都不忘到两位皇后陵前祭奠。
看过《康熙王朝》的读者可能都知道,皇十子胤䄉能力并不出众,可他仍被封为敦郡王。其实康熙还是看在他的生母温僖贵妃的面子上才封王的,而温僖贵妃的姐姐正是孝昭仁皇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