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晚年丧子感叹无后,儿媳却突然对他说:您还有个儿子在外生活
包拯第一任妻子李氏无法生育,张氏死后,包拯续娶了第二任妻子董氏,终于在包拯35岁时,生下一个儿子。可儿子21岁时就死了,当包拯感叹一生无子之时,儿媳妇却告诉他,包拯在外边还有一个儿子。
包拯一时有点发懵,自己什么时候有第二个儿子了?
不想当官的孝子包拯999年出生,包拯还有两个哥哥,不过他们早早就夭折了。
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包拯的父母非常心痛,于是便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包拯身上。
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授建昌知县,可是由于父母年老,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包拯选择辞官回家了。
在父母身边伺候没几年,包拯父母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前,搭建起了草庐,粗衣素食,每日哀悼痛哭,直到双亲的丧期已过,包拯仍不愿意离开,不想和父母分开。
他认为“双亲养育之恩未报万一,岂敢言仕”?
可是,人也不能只顾自己的私情。
同乡和朋友多次劝他应该把心思放在老百姓身上,于是为双亲守孝长达10年的包拯,终于答应去履职。
然后包拯去朝廷领取了自己的岗位,担任天长县的知县。
有一天,有个庄稼汉找包拯做主,说自己家的牛,被人切了舌头,现在就快死了,想要包知县为他找到凶手。
刚一听闻这件事,包拯也没缕清思路,可没一会儿,包拯就对庄稼户说道:今天回去宰了牛,明天到集市上售卖,你且看我如何帮你拿住切舌头的贼。
知县是天,庄稼户虽然怀疑但是也不敢不做,于是便杀了牛到集市摆摊。
当他都快把牛卖完时,心里更是狐疑了,切舌头的人在哪呢?
没一会儿,县里的衙役通知他贼已经抓到。庄稼户紧忙来到县衙大堂,一看,居然是村里的泼皮无赖卞二。
卞二和庄稼户有矛盾,于是便切了牛的舌头,打算等牛死了后,陷害庄稼户杀牛。
为了找到他,包拯让衙役在庄稼户村里贴上告示,举报杀牛者有重伤。
在看到庄稼户卖牛以后,卞二直接到县衙举报庄稼户,却没想到这只是包拯引蛇出洞。最后,卞二被绳之以法,庄稼户也获得了赔偿。
在天长县考核期满后,因表现优异,被调任之端州知府。
当时,进贡朝廷的砚台,很多是从端州生产的。
之前的知府大肆敛财,以要求进贡数量的数十倍向商人索取。再将这些索贿到的钱送到京城,打点朝里的权贵。
不过,包拯任知府一年后,只要求商人提供正常数量,自己没有私吞一块砚台。不久,包拯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当时,仁宗独宠张皇后,张皇后多次在仁宗跟前吹枕边风,想让族亲张尧佐担任宣徽使,因为这个岗位油水多。
可是仁宗不是傻子,没有同意,只是耐不住张皇后的软磨硬泡,差点同意时,包拯坚决反对下改授张尧佐其他职位。
据说,当时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了仁宗的脸上。
对于不作为的官员或者外戚,包拯作为御史从不放过。比如转运使王逵,借职务之便,大肆收敛钱财,包拯七次弹劾王逵,才将其扳倒。
开封有个包青天过了两年,包拯又转任三司户部副使,在任上,包拯体察民情,合理的向朝廷减免地方的税赋。
当时边塞需要对抗契丹,用马量巨大,包拯便申请将肥沃的土地给百姓耕种,以此换出一部分农田用来牧马。在包拯的操作下,既保证了百姓的利益,又找到了好的场地养马。
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一次,包拯用人失误,举荐的人没有将差事办好,包拯被贬。在外任职的包拯,再次学习了一次基层经验。没多久,包拯被调任江宁府并且权知开封。
在宋朝想要报官,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这中间只要有一方没有打点好,状纸根本到不了案头,更别说公正审理了。
对早已形成的报案机制,包拯深恶痛绝,任开封府尹时,包拯大开中门,允许百姓直接击鼓鸣冤,瓦解了豪绅和权贵勾结,打破了垄断渠道。
一天,开封府衙门口的鼓声震天,包拯肃穆而坐,让人上堂。
一个满脸愁容的男子进来后,目带怒火得向包拯求道:包大人,我妻昨夜突然消失了,您能帮我找到她吗?我可怜的妻子啊,不会已经被歹人害死了吧!
包拯略一思索,让男人详细说下经过。
男子哽咽地开口说道:大人,草民是李福,做点小买卖,昨晚子时,睡得正沉,突然被我妻子的尖叫声惊醒,可是找遍家里也没找到妻子的影子,大人,您得帮帮我啊!
看这个男子被恐惧和担心扰了心神,包拯也不再多问,便携众人一起前往李福家查看。
经过一番探查,在李福家的墙上,他们发现一个男子的脚印,而且在不远处的杂草内,找到一条遗失的手绢。其他再无什么发现。
正在这时,一把飞刀射来,刀尖附带一张纸,纸上写道:真相,城外破庙。
包拯命捕快们前去探查,自己随后就到。
包拯安排人去寻找手绢的出处后,立马前往破庙。
到达时,只听闻有刀剑声,上前一看,一道人影从翻墙而出,很快消失了。听手下捕快说道,原来他们到这里后,发现了李福妻子的尸体,正想继续查找时,突然这个人就冲杀出来,猝不及防被他逃走了。
好在此人受了伤,现在必然跑不远,包拯立马安排捕快顺着血迹找寻罪犯,果然在城外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原来是一个大盗,见色起意,不想身后有人尾随,并给包拯提供了线索。
另一边,手绢的消息找到了,原来是王尚书家的公子,这种手绢在本地非常少见。
而且当时也有人偷偷见过王公子和李福妻子私下里见面。听到这个消息后,包拯让人去将王公子抓捕归案。
可是,苦主李福迫于王尚书的压力,不想追究此事。但包拯依然判了王公子徒两年,这件案子才算结束。
在任期间,包拯破获好多案子。但就是如此厉害的人,却被自己的家事绊住了……
包拯的烦恼包拯年轻时,娶了李氏,可是李氏却不能生育,而且没多久就死了。
之后包拯娶了董氏为妻,董氏出身名门,贤良淑德,成为了包拯的贤内助。
终于,在包拯35岁时,董氏为包家生了长子包繶。因为包拯的功绩,包繶被赐封为太常寺太祝。
在包繶19岁时,包繶娶了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两家可谓是强强联合。没过多久,崔氏就为包家生了嫡孙,取名包文辅。
可是,婚后第二年,包繶就突然重病去世了,包拯和董氏多次找到才20岁的崔氏,不反对她改嫁。
pic/kqg51ve03kf.jpg
可是,崔氏和包繶的感情很好,而且包繶刚刚去世,于是崔氏和包拯表明态度,不会改嫁的。
看崔氏态度坚决,包拯也就不再提起此事。
可令人想不到是,包文辅长到5岁时,也突然夭折。
已经50多岁的包拯,面对儿子、孙子的接连早逝,痛不欲生。
pic/sbdg55jxv3p.jpg
不过,即使面对这样的打击,包拯依旧不忘工作,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几年后,包拯60岁寿辰,各地的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这个时候,包拯依然不收任何礼物。
宴席上,看着满座宾客,包拯叹了口气。
想着包家可能就绝后了,已经60岁的包拯觉得愧对父母的养育。
pic/3argu1r0bex.jpg
而此时,儿媳崔氏抱着一个婴儿走了过来,对包拯说道:您还有一个儿子呢!
包拯一时有点眩晕,聪明严肃了一辈子的他,突然不知道儿媳为什么要拿他寻开心。
看出公公疑惑的崔氏,立马解释道:这是小娘孙氏为包家生的儿子。
pic/nylreeccprt.jpg
原来,董氏嫁给包拯的时候,带着一个陪嫁丫鬟孙氏。孙氏成为包拯的滕妾后,才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性格,脾气蛮横,不讲道理,时常和包拯发生口角。
更让包拯不能忍受的是,她居然背着自己收礼,一气之下,包拯就把孙氏撵走了。
pic/t2raiwhtwdk.jpg
可是,走了没多久的孙氏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但是倔脾气上来,又不敢找包拯求情,所以就打算自己抚养。
而恰巧崔氏时常照顾孙氏,所以她会经常到孙氏家里提供帮助。当发现孙氏怀孕后,私底下做主,想要等时机成熟时再向包拯说明此事。
pic/ds052yveloc.jpg
包拯知道原委后,非常开心,包家没有绝后。
包拯临终前给儿子包绶留下一份书面遗嘱,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这份遗嘱被刻成石碑,嵌在家中堂屋东壁上, 成为著名的“家训碑“。
pic/svv3k4obtru.jpg
结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包拯为官清廉,好在天无绝路,让包家得以延续。
包拯的福报也支撑了包家1000多年,到今天,包家已经有数万子孙,其中最厉害的子孙还被全世界称为世界海上之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