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实力为何不把它修得更完整些呢——河北唐山天宫寺塔
在河北唐山丰润区天宫寺公园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座宝塔,名天宫寺塔。塔就坐落在山头四面通达的观礼台上,远看宝塔很漂亮很美观。可,待来到近前,才发现塔从上至下90%以上都做了修葺,原来,塔是因为近些年重新整修过才显得这么靓丽。在塔下观察半天,心中思忖,既然它做了这么大面积的整修,为何不把原来的木塔廊木塔檐及铁刹顶都复原,修得完整一点,让它变成一座可攀登的塔呢?难道是因为资金短缺,才修成这样吗?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塔原来的面貌吗?据丰润县志记载:辽清宁元年,即公元1055年,当地有位盐监名张日成,见这里平坦的土地上有一小山,山下有泉水环绕,自成佳地,因自己功成名就,想回馈社会,于是便捐资建了一座寺院。寺刚建成,他也因病去世,依照他的遗愿,他儿子又继续接力,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宝塔。寺院初建时,名南塔院。
天宫寺依山势坐西朝东,这是辽代常规的寺院规制,它分上寺和下寺,下寺在山下,上寺在半山之上。辽寿昌三年(1097),称“极乐院”,乾统五年(1105)改称“天宫寺”,并沿用至今。金代天会五年(1127),受皇家器重,被敕封“大天宫寺”。
同其他历史古迹一样,天宫寺也受朝代更替战火波及的影响,寺院数次被毁,有记载且很严重的是在上世纪的1928年、1954年和1958年,寺院尽皆被毁,唯塔留存。
塔的经历也不寻常,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损毁,曾记载过的维修记录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和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塔均做过大修。1954年,天宫寺被丰润县城关中学征用。1955年,当地对塔做过修葺。1976年唐山地z,塔受损严重。1986年起,塔又进行了大修,直到1989年完工。近些年,塔又进行了整修,且修得很好,可,个人认为,稍差强人意,没有再锦上添花。
天宫寺塔为八面十三级密檐式宝塔,塔用青砖砌筑,共有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高24米。
[彩虹][彩虹](因篇幅过长,可在同名同号观看完整视频。)
塔身其余四个面墙面光束,比较惹人这十三级塔身均做了整修,塔檐间还加了灯带。塔顶也不是原来的样子,尤其是塔刹,塔刹为葫芦造型,底部是砖砌的覆钵上托三级宝葫芦,上承铜鎏金宝珠,在宝珠下还有八根铁链连接着八个檐角,塔刹已不是辽代原物,葫芦塔刹是明代以后的规制,这是新近补修添加的。辽代的塔刹应为带有相轮的连珠铁刹顶,一般都有十米左右,这样的塔刹重达千斤,当然得需要铁链固定,这个刹顶的铁链等同于摆设。
宝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设置,就是塔的一层以下有木塔廊,塔基上有木走廊,二层以上塔檐是木塔檐,塔顶是木塔顶,这才是宝塔原来的模样。在一层塔檐下转角铺作的间隙和霸王拳位置均留有架设木塔廊的预留,有木塔廊和木塔檐的保护,塔才能延传至今。
唐山市东临渤海湾,北依燕山山脉,为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其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排名在河北省一直居于首位,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丰厚的资源,自古为战略要地。这里人文古迹众多,现境内存这么多古塔就是例证。而天宫寺塔正处城中心,能投入这么多资金把塔修的这么靓丽,为何不把塔廊塔檐和塔顶一起都修好呢?在我国现存一百三十余座辽塔中,还没有一座完整的辽代宝塔,如若天宫寺塔能够复原其原来的形制,无疑会引领各地辽塔,况且唐山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做一件古建行业领先的大事啊!
天宫寺塔
塔在小山顶上
塔修得很美观
一层塔身南面
一层塔檐
塔内中空,密檐间还加了灯带
现代工艺仿制的刹顶
辽代刹顶与明朝时期刹顶区别
塔檐是木塔檐,塔刹是铁刹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