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41

绵竹之战的时候,诸葛瞻手握重兵七万,真的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

蜀汉灭亡之前的最后一搏,便是绵竹之战,此战由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指挥,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也在前线。
诸葛瞻出发之时,刘禅给了他七万兵马,要他拦住邓艾“大军”。
可邓艾进入平原时仅剩两千余人,诸葛瞻就算没得到父亲的真传,也不该七万人打不过两千人吧?

奇袭之法公元263年,司马昭以皇帝的名义,下令讨伐蜀汉,其中邓艾和钟会为两个主要将领。
虽然两人同朝为将,但是关系却并不怎么好,主要是因为两人都有点高傲。钟会出身于名门望族,看不起出身低下的邓艾。
邓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看不起钟会这个年轻人。

当时辅国大将军董厥正在镇守剑阁,收到了一份战报,说是魏国大军压境,要董厥小心防守。董厥正在屋里看战报,忽然有哨兵前来报告,远处来了一支军队。
董厥还以为是魏军来了,连忙穿戴好披挂准备上阵,但是等那队人马靠近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是姜维他们。

原来姜维等人担心剑阁关有失,急忙前来支援。董厥看到姜维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姜维就哭了起来。
他一边哭,还一边将黄皓的事告诉了姜维。姜维现在没空找黄皓的麻烦,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要守住剑阁。不多时,跟在姜维屁股后面的诸葛绪也来到了剑阁关前。

董厥很担心守不住城,但是姜维很有信心,当即便带了五千兵马杀了出去。诸葛绪只是嘴上厉害,真要硬拼的话,他完全不是姜维的对手。
诸葛绪被姜维打得找不到北,溃退下来,正好遇上了带着大军起来的钟会。钟会见诸葛绪这副蠢样子,当即便要将其处死。

但是钟会身边卫瓘提醒他:“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邓艾被封为“征西将军”,因此卫瓘称他为“邓征西”。
虽然有人提醒,但是钟会依然觉得诸葛绪实在没用,但是杀了他恐怕会被人抓住把柄。于是钟会便打算将诸葛绪装进囚车里,押送到洛阳让司马昭处理他。

不久之后,邓艾听说了这件事,他本来就看不起钟会这个年轻人,现在钟会又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即便引得邓艾大怒。
邓艾不顾儿子的劝阻,带着十几个人直奔钟会的大营而去。钟会得此消息,当即便准备找了几百人来保护自己,帐内账外都站满了人。

邓艾本想靠着人多给钟会一点威慑,但是他们刚一过来,便看到前面站满了武士,邓艾一下子就老实了。
现在这个状况,邓艾肯定是不敢再发狠了,但是他来都来了,要是一句话都不说就掉头回去,会显得他很可疑,因此邓艾只好硬着头皮来见钟会。

邓艾装作是来跟钟会讨论战略的,对于诸葛绪的只字不提,这才让钟会放松了警惕。
钟会觉得剑阁关易守难攻,而且还有姜维坐镇,硬打很难打进去。
于是他便询问邓艾,想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计划。
邓艾还真有计划,他说他知道一条路,可以直接绕过剑阁,直插后方。

钟会大喜,当即便命令邓艾带着人马走此小道,直奔成都。
只要成都受到攻击,姜维必然会引兵回去防守,钟会便可以趁此机会,拿下剑阁关。
人商量好之后,邓艾就走了,但是两人分别之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法两心邓艾走了之后,钟会立马就跟身边的这些人说:“你们都说邓艾是个厉害人物,我看也就一般。”
众人不解,钟会跟他们解释说:“他说的那条路我也知道,但是那条路上全都是悬崖峭壁,走这条路的有死无生。蜀军只需安排几百人镇守此险要之地,邓艾有多少人都过不去。”

钟会跟众人说:“只要认真攻打剑阁关,肯定能攻破,至于邓艾,让他送死去吧!”
而邓艾这边,他回到营中之后,马上就跟儿子说起了此事,其实邓艾已经看出了钟会的阴谋,但是他并未声张,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只要绕过剑阁,后面的困难便不足为虑了。

到时候邓艾便是首功,哪怕钟会真的拿下了剑阁关,也肯定不如邓艾拿下成都的功劳大。两人各有各的小心思,这也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钟会这边我们暂且不提,就看邓艾该如何穿越崇山峻岭,又该如何攻取成都。

邓艾在出发之前,得先给这些士兵做一下思想工作。
因为这一趟注定很艰难,必须事先稳定军心,要是有不想去的,直接就可以留下来,省得走到半路上又喊累。
等筛选完了之后,邓艾让儿子邓忠带着五千“开山工”先走,这些人不带兵刃,只带着斧子、凿子等开山工具。

这五千人就是先锋军,他们在前进路上遇到险要之地时,便凿山开路,砍树搭桥。
而邓艾自己则是带着三万人马,带着干粮和绳索出发,每走上一百里,就留下三千人安营扎寨,以便接应后来的人。
或者万一前面遇到了状况,也不至于被一锅端。

走到最后的时候,邓艾身边就剩下了两千人。他们走着走着,追上了邓忠和那些开山的士兵,但是他们根本没在工作,而是跪地大哭。
原来前面的已经没路可走了,哪怕有开山之人,也没办法解决这些悬崖峭壁。邓艾观察了一圈之后,发现确实如此。

但是邓艾又岂会在这里放弃?他拿出了最古老的下山工具——羊毛毡,将毛毡裹在身上,然后直接跳下悬崖峭壁。
毛毡可以抵御尖锐的岩石,也可以吸收冲击力,但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滚落下来,一点伤都不受也是不可能的。

邓艾身先士卒,第一个跳了下去,邓忠看父亲如此英勇,也紧随其后。
士兵们见两个指挥官都跳了下去,也没有理由再退缩,纷纷想办法下山。
等众人都下来之后,还能动弹的就剩下两千人了,其中还有不少受了伤的。

邓艾他们到的第一座城池就是江油城,守将为马邈,这家伙整天在家里喝酒,还说什么等敌军来了就投降。
他媳妇李氏听了之后直接“唾邈面”。
不久之后,邓艾带着两千伤兵涌入江油城,马邈直接就投降了,他媳妇宁死不投,在家中自缢而死。

邓艾在江油城站住脚之后,将江油城的兵马收编,然后又将之前留在路上的士兵接了过来此时的邓艾大概有三万五千人。
之后他又突袭涪城,将涪城的人马收入囊中,再加上行军期间收编的一些老百姓,此时的邓艾手里已经有了五万人。

因此,诸葛瞻与邓艾的兵力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而且刘禅说是给诸葛瞻七万人,但是这七万人有没有七万还不一定,那些吃空饷的可不会上战场。
这么一来二去,诸葛瞻和邓艾的兵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但是在指挥水平上,诸葛瞻可比邓艾差多了。
pic/23gtfion5v1.jpg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因此他根本就没跟着父亲学到什么东西。
一个从小就只能看兵书,一次战场都没上过的人,又怎么能与邓艾这个“老油条”抗衡呢?
因此,诸葛瞻输给邓艾,其实一点也不冤,只能说天意如此,谁都没办法救下蜀汉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绵竹之战的时候,诸葛瞻手握重兵七万,真的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