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刘备夺得天下,肯定要先杀这3位功臣,诸葛亮:我早就知道了
都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弹弓藏。”此话一点不假,翻遍史书,你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只不过有些人做得绝一些,比如朱元璋。而有的人做得不那么明显,比如李世民。李世民是没有大规模地对功臣喊打喊杀,但是他打压和间接除掉的功臣还是有一些的。只不过他对朝堂和军队的掌控力度够强,大部分功臣对他的威胁有限,加上他爱惜名声,才没有痛下杀手。
而以“仁德”之名为世人所熟知的刘备,如果他夺得天下,又会如何对待这些功臣呢?
可以肯定的是,诛杀功臣在所难免,至少有三人必死无疑。而且这三人你怎么也想不到的。
“卧龙”诸葛亮什么?刘备要对诸葛亮出手?
别不信,其实纵观蜀汉朝堂,刘备最不放心的就是诸葛亮了。
你想呀,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过得日子有多惨?他可过了太久颠沛流离的生活,刚占据一座城池,结果没多久就被人赶走。多年下来,基本就没能培养出自己的势力。
直到他遇到了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其指明了将来的道路,而且刘备后来的发展也确实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弱小的刘备得以和东吴结盟,在赤壁大败曹操。后来更是在诸葛亮的帮助下“骗”来了荆州。
换作你是当时的刘备,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只能是三个字“妖孽呀!”。
所以我们后来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在赤壁之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并不受重用。他被刘备丢到荆州陪关羽,而陪刘备打益州的则是庞统和法正。
是不是很有意思?刘备宁可用庞统和新近归附的法正,都不用诸葛亮,他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可想而知。
要不是庞统意外战死,加上战况陷入焦灼,刘备都不可能调诸葛亮去参与益州之战。
即便如此,诸葛亮在刘备的心目里,还不如法正。以至于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和一众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但是刘备根本不听。诸葛亮就曾感叹道:“要是法正还在世的话,他一定能劝说主公回心转意的。”
一方面诸葛亮有大才,另一方面刘备却不愿意重用诸葛亮,这足以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早已心生忌惮。
于是就有了白帝城托孤。刘备假意试探诸葛亮,说什么“如果阿斗不才,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是什么人?立刻意识到刘备这是在试探自己,只要他敢表现出一丝兴奋之色,外面八成会冲进来五百刀斧手,直接送他上路。
诸葛亮一边痛哭,一边表示会竭力辅佐刘禅,才将这关给蒙混过去。
但即便如此,刘备对诸葛亮依旧不放心。于是安排李严和他一起做托孤大臣。
当时朝堂上的大臣主要分为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两股势力。如果说诸葛亮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那么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李严了。刘备如此安排就是想让李严来制衡诸葛亮,这也反映出刘备根本不信什么忠义,他只相信利益。他相信李严会为了利益如他所愿的。
当然,刘备想要除掉诸葛亮,并不仅仅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忌惮,还因为诸葛亮是真的忠于汉室。
是的,别看刘备整天喊着要“匡扶汉室”,实际上他就是喊喊口号罢了。或者说,“匡扶汉室”四个字,他只做到了一半,那就是“诓汉室”。
没错,他就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把人“诓骗”到自己麾下。
虽说大部分人都是奔着前程投奔他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真的想要“匡扶汉室”,而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他看来,曹魏才是“汉贼”,必须除之而后快。至于东吴,等解决了曹魏再说。
所以我们看到,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立刻和东吴和好,然后开启了无尽的北伐之旅。一直到他在北伐途中病逝。
而刘备在得到曹丕篡位的消息后,不顾汉献帝还在世,就在蜀地称帝。这是汉室忠臣该做的吗?他这么做,诸葛亮会怎么想?
所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迟早要分道扬镳的。一旦刘备夺取天下,那么首先就要除掉诸葛亮这个令他忌惮且不和他齐心的重臣。否则刘备连觉都睡不安稳。
“武圣”关羽你没看错,刘备第二个想要除掉的竟然是他的“好兄弟”关羽。
要知道关羽可是被后世追封为“武圣人”,乃是忠义的化身。那么刘备又为何要对这位忠肝义胆的“兄弟”下手呢?
其实,刘备想要除掉关羽,和刘邦想要除掉韩信是一个道理。因为关羽已经“功高震主”了。
首先,关羽乃是三国时期的武力天花板,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武将少之又少。关羽看谁都是“插标卖首”,虽说有些狂妄,但是他确实有这狂妄的资格。
他当初阵斩颜良,那可是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要知道颜良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而是袁绍手中的心腹大将。
袁绍可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他的心腹大将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更何况颜良身边还有数千军士。就这样,关羽还能来无影去无踪,轻轻松松就取了颜良的项上人头。足以看出其武功精湛。
而他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更是惊人。《三国志》中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威震华夏”,曹操都被他吓得差点迁都。还是司马懿好说歹说才让曹操打消了主意。
说关羽是三国时期第一战神也不为过。
将士们都是信奉强者的,关羽的表现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单论威望,“五虎上将”中的其他几人加起来才能和他打个平手。
而且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关羽实际上就是蜀汉的“二当家”。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的时候,老家荆州就是交给关羽镇守的。
为了方便其便宜行事,甚至授予其“假节”的权力。使得关羽可以自行做主,事后禀报刘备即可。
也正是因此,关羽才敢擅作主张,发动了“樊城之战”。得到消息的刘备因为无法阻止关羽,只得连连叹气。显然他不看好此战。
虽说当时形势所迫,但是也使得关羽成了荆州实际的主人。在荆州关羽说的话比刘备这个主公还管用。
一个武将,地位仅次于主公,且在军中威望极高,远胜主公,还有自己的势力,近乎不受节制,对于任何一个君主来说都不是好事。
战乱不断时期,因为形势所迫,刘备尚且能容忍关羽。一旦天下安定,关羽就成为了刘备的巨大威胁。只不过因为他们“兄弟一场”,加上关羽的性格容易得罪人,刘备短时间内可以稳住他,所以才是第二个要除掉的人。
都说“天家无私情”,为了权力,父子都能反目,何况只是结拜兄弟呢?加上刘备此人假仁假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想要除掉关羽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天生反骨”马超说实话,马超才是三个人里面我觉得最应该除掉的。
毕竟刘备想要杀诸葛亮、关羽,都是因为他们触碰了刘备的利益。但是马超纯属是自作自受。
说起来,马超和吕布倒是挺像的。他们都是那种自私自利之徒。甚至马超比吕布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布受人们诟病主要是他“义父克星”的称号太显眼了。他的两个义父全都命丧其手。
不过义父毕竟不是亲生父亲,死了也就死了。但是马超就更牛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家人的死活。
他爹马腾是西凉的诸侯之一,后来接受了曹操的招安,去朝廷做了官,曹操对其颇为看重。
至于马超,则被留在西凉管理马腾的部曲。只要有马超在,马腾就不用担心曹操敢对自己下毒手。毕竟西凉铁骑可是当时最强战斗力。
但是马超当时做了一件令人无语的事情。曹操派兵攻打汉中的张鲁,要途经马超的领地。马超担心曹操这是“假道伐虢”之计,其实是想要灭了自己。于是怂恿西凉的诸侯们起兵一起对抗曹操。
曹操一脸问号,他只是想要去打张鲁,怎么西凉就反了?
此战直接导致曹操将马腾和马超的兄弟处死。
而且此战中,马超为了团结反曹势力,不惜认韩遂为义父。要知道,韩遂可是马超的仇敌,据说马超的母亲就死在韩遂手中,马超竟然为了利益,不惜“认贼作父”,这比吕布还不如。
不过曹操实力强大,西凉诸侯不是对手,最终叛乱被平定。马超逃到汉中投奔张鲁,继续和曹操作对。
可惜张鲁没有雄心壮志,很快就投降了曹操,汉中易主。
恰好此时刘备出兵汉中,二人一拍即合,马超成了刘备的部将。后来他因为在汉中之战表现出色,得以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说白了,他和刘备其实只是因为利益而联合的盟友,他们只是在互相利用罢了。刘备利用马超对抗曹操,而马超则利用刘备,想要夺回西凉。
当曹魏的威胁存在时,二人关系尚能和睦。一旦刘备夺取天下,二人必定反目。何况马超在西凉还是很有威望的。而西凉铁骑又战斗力惊人,一旦给了马超机会,他肯定会召集人马起兵反叛。
所以刘备必定先下手为强,除掉马超。
说白了,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夺取天下,登上皇位。一旦目的达成,那些可能对其造成威胁的人都会被一个个的除掉。在利益面前,没有兄弟,更没有君臣,所有人都只是被他拿来利用罢了。这便是刘备的真面目。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