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00:49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谋士,在三国战乱时期,诸葛亮曾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政权,至此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可能刘备根本无法与曹操和孙权相抗衡。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的扩张过程当中起到了多么突出的作用。
诸葛亮除了拥有非常突出的谋略和领兵作战能力之外,对于刘备的忠心也是非常突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来形容诸葛亮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其实诸葛亮最开始并想不想要加入到战乱和纷争当中,他想要平安恬淡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然而刘备却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听说诸葛亮有才,于是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辅佐自己。诸葛亮被刘备的情义所打动,于是便同意出山,至此刘备如虎添翼。诸葛亮出山成为辅佐刘备的谋士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蜀国的发展积累了很大的力量。
不过诸葛亮却并没有看到刘备统一中原,实现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因为伴随关羽、张飞两人相继去世之后,刘备发誓要为兄弟二人报仇,所以便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攻打吴国,谁知兵败而归。失败之后,刘备看到蜀国的发展日益衰退,于是气急攻心。

在白帝城托孤,随后便一命呜呼。刘备死后,蜀国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由诸葛亮打理,虽然刘禅登基成为了蜀国新的皇帝,不过刘备在去世之前曾经告诫刘禅,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要谨记诸葛亮的教诲,这也就导致刘禅在登上皇位之后,每天只顾享乐,丝毫不理国事。
在刘禅的印象当中,诸葛亮总是会帮助自己将蜀国的大小事务大理妥当,而且刘禅相比较于刘备来说,缺少了野心和处理政事的能力,在刘备去世之前告诫诸葛亮,如果刘禅有辅佐的必要,就请诸葛亮全心全意的辅佐刘禅。

如果刘禅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就请诸葛亮废掉刘禅,自己登基当皇帝,只要能够实现兴复汉室的夙愿就可以。虽然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但诸葛亮又怎会做出这般行为。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不仅要忙于处理国事,而且还要时刻提防北方虎视眈眈的魏国。
虽然蜀国的发展有诸葛亮这样的奇人维持,不过蜀国却依然是三个国家当中最先灭亡的。提起蜀国灭亡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如果刘禅能够有刘备一半的野心和能力的话,蜀国真的会实现将统一天下的野心,不过近千年来,人们对于刘禅一直以来都产生了误解。

刘禅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愚蠢无能,反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刘禅一直在隐藏自己的野心和城府,这一点让诸葛亮都非常震惊,诸葛亮在临死之际,通过刘禅为自己写了一封信件得知了真相,原来刘禅的愚笨都是伪装出来的。
由于蜀国的大小事务诸葛亮都要事必躬亲,所以诸葛亮没过多久便积劳成疾,但他还是硬撑着指挥了五次北伐战争,五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五次北伐途中,诸葛亮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于是便写信给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按照自己的请求任用一些有志之士。

然而刘禅在给诸葛亮的回信当中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问诸葛亮,丞相死后其家人又有怎样的打算?看到这句话诸葛亮瞬间明白,刘禅这是在打探诸葛氏是否还会继续对于蜀国的控制,此时诸葛亮在外征战,家人全部留在蜀国。
由于担心家人的安危,诸葛亮便对刘禅说,自己死后家人会凭借家中的近千亩桑田维持生计,不会再参与政事。看到诸葛亮这番回答,刘备非常满意。诸葛亮死后,刘禅终于能够自己行使处理国事的权利,但是由于在处理政事这方面能力不足,没过多久蜀国便被魏国消灭。

刘禅等人也被抓到魏国成为了阶下囚,不过刘禅却凭借自己杰出的能力在魏国存活下来,乐不思蜀这一成语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刘禅又何尝不想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代明君?只不过刘禅继位的时候,蜀国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诸葛亮死后,他自知蜀国已经无力回天,所以主动投降保全了蜀国一方百姓的安危,从这一方面来看,刘禅其实也是一位智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大惊:原来你一直在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