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19:12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上下悲痛万分,唯独有一人仰天大笑:苍天有眼

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蜀汉丞相,深得刘禅信任,因此诸葛亮得以手握蜀汉军政大权。
虽然他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为了蜀汉鞠躬尽瘁,但是手中的权力还是给他惹来了一些非议。
诸葛亮在世之日,没人敢污蔑他,但是诸葛亮病逝之后,这些妖魔鬼怪就都冒出来了……

有才无德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消息传回蜀国后,举国悲痛,刘禅更是伤心得不得了。诸葛亮生前曾留下遗言,不要浪费国家资源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所以刘禅并没有给诸葛亮大操大办的葬礼。
不过,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敬重,刘禅决定连续三天穿着孝服上朝。

然而,就在刘禅穿着孝服上朝的第一天,他就收到了一份“惊喜”,居然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上书污蔑诸葛亮,举报诸葛亮意图谋反。
看完这封奏疏后,刘禅火冒三丈,发誓要这个人好看。
那么写这封“举报信”的倒霉蛋究竟是谁?他与诸葛亮有什么深仇大恨?

东汉末年的四川三台县,有一户姓李的人家,这家有四个儿子,长子李朝,次子李邵,三子李邈,四子早亡,不知姓名。
由于这几个人都很有才干,因此他们兄弟几人被当时的人称为“李氏三龙”。
明明是兄弟四个,为什么会只有“三龙”?

有人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因为他们家有个孩子早亡,只剩下了三人,当然只有“三龙”。这个解释看似合理,实际上是错误的,“李氏三龙”中包括那个早亡的幺弟,但是没有老三李邈。
李邈这个人有才无德,不被人们认可,人们宁愿将早逝的老四算上,也不相信李邈。

而那个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立马就写举报信诋毁他的人,就是这个李邈。
说起来,诸葛亮其实还是李邈的救命恩人。
当初这个李邈口无遮拦,惹得刘备发火,当场便下令要杀了他。
是诸葛亮及时开口拦住了刘备,这才让李邈捡回一条命。
李邈当时干了什么,竟惹得刘备发怒?

口无遮拦公元214年,刘备占据益州,领益州牧,成了益州的最高长官,有权任命益州的大小官员。刘备不知道李邈的事,他只知道李邈挺能干的,于是他就将李邈任命为益州从事。
公元215年的春节期间,刘备请诸位官员吃饭,李邈也收到了邀请。

在宴会上,大家都对刘备赞不绝口,大家都说自从刘备来了之后,益州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有很多百姓都记着刘备的好呢!
刘备很高兴,但是他也没有将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他邀请大家一同举杯饮酒,因为这是大家的功劳。

此时的李邈坐在一个没人注意到的角落里,既没有举杯饮酒,脸上也没有一丝笑意,他正憋着使坏呢。
等众人喝到高兴的时候,李邈从角落里窜了出来,当着众人的说道:“振威以将军宗室肺腑,委以讨贼,元功未效,先寇而灭。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

李邈口中的“振威”指的就是刘璋,因为刘璋曾被朝廷封为“振威将军”。
李邈说:“当初先主刘璋觉得您是刘氏宗亲,这才请您来帮忙征讨国贼,但是现在国贼还没有被消灭,我们先主刘璋却先被您消灭了。我觉得您攻取我们益州,实在是不仁不义。”

刘备本来就对夺取益州这件事耿耿于怀,今天李邈又在这种场合跳出来指责刘备,刘备没有当场把他拉出来砍了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大过年的,刘备不想见血,他只当李邈是喝多了说胡话,但是李邈并没有喝醉,他根本就没有喝。

为了和平解决此事,刘备给了李邈一个台阶,他问道:“既然你觉得我攻取益州乃是不宜之事,那你怎么不去帮助刘璋呢?”
这个时候,只要李邈说出几处甚至一处刘备优于刘璋的地方,刘备也就不追究他了,但是李邈是个愣头青,他非要跟刘备干到底。

李邈根本不想接刘备的台阶,他告诉刘备:“我能力一般,不配去帮助先主,只能在你手底下混一混了。”
本来是挺高兴的日子,却被李邈两句话给毁了,即便是刘备这样的好脾气,也忍不住要杀了李邈。
最后是诸葛亮站出来求情,这才让李邈免于一死。

李邈虽然保住了一命,但他的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
一直到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李邈才被再次启用,跟着诸葛亮北伐去了。
马谡丢了街亭之后,诸葛亮下令军法从事,军中只有一人敢为马谡求情,此人便是李邈。

李邈引经据典,劝诸葛亮不要杀掉马谡,但是诸葛亮不打算听劝,还是把马谡杀了,不杀他不足以平复军中愤恨。
事后,诸葛亮认为李邈这个人思想有问题,不适合待在军中,于是便将其赶回了成都,连汉中都不让他待了。
李邈与诸葛亮之间的仇怨,就是在这时候结下的。

小人大事虽然人们一直都认为李邈有些才干,但是他总是能在最不合适的时候说出最不合适的话,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单纯的没情商。
当初他在新年宴会上对刘备大放厥词,刘备本想杀他,是诸葛亮救了他。
如今诸葛亮病逝,刘禅为他披麻戴孝时,李邈又跑出来污蔑诸葛亮。

李邈写的这道奏疏名为《丞相亮卒上疏》,大概内容就是:诸葛亮在世之时,手握重兵且镇守边疆,很可能会威胁蜀汉宗族,因此我(李邈)经常会感到担忧。如今诸葛亮已死,皇帝的宗族得以保全,边疆战事也将停止,咱们大家应该因此庆祝一番啊!

刘禅在朝上披麻戴孝,李邈申请“庆祝一番”,刘禅不杀他才怪了。
而且李邈这道奏疏完全就是无用功,看不出来他想要干什么。
他的主题就是“诸葛亮手握重兵,可能会谋反”,但这种事应该提前说吧?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来举报这种事,还能算他忠心,现在诸葛亮都去世了,他有出来说这事干什么?就为了说一下“庆祝”的事?令人难以理解。
刘禅评价李邈这道《丞相亮卒上疏》为“言辞狂悖”,所以他直接将李邈关进了大牢。

李邈被抓起来后,又有好几个人前来举报,说诸葛丞相下葬的那天,李邈在自家院子里仰天长笑,周围的邻居都听见了,李邈不光是笑,他还说什么“苍天有眼”之类的话。
刘禅知道李邈不喜欢诸葛亮,但是他没想到李邈居然这么仇视诸葛亮,既然如此,刘禅不想再留他了。

明朝学者王士骐在《诸葛忠武书》中评价道:“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险人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上下悲痛万分,唯独有一人仰天大笑:苍天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