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11:23

赵匡胤的悲剧是:一生都被二弟赵光义的黑手操控

赵匡胤的悲剧是:一生都被二弟赵光义的黑手操控!

后周世宗柴荣病逝
公元959年7月27日(农历六月十九日)晚,一代英武之君后周皇帝柴荣病逝。后周的命运,由于他的突然病逝而发生突然逆转。柴荣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大统,史称后周恭帝。
柴荣在死之前,为儿子柴宗训选择了几位托孤大臣。文臣方面,他选择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其中以范质为首;武将方面,柴荣把身为他义父郭威女婿的张永德彻底赶出权力核心。
至于身为郭威外甥的李重进,过于残忍嗜血,柴荣连京城都没让他进,更不至于把托孤大事交付给他。柴荣最终选择的是只有33岁的赵匡胤,并迅速把他提升为殿前都点检,进入权力中心。
柴荣在死前如此安排赵匡胤,是要让他与深受柴荣信任的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互相制衡。韩通忠心耿耿,柴荣相信他绝不会变节背叛。如此安排,可使他们互相制衡,不至于勾结一体。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突然从北方边疆传来消息,说是契丹联合北汉突然发兵侵犯后周,要朝廷马上派兵前往救援。朝廷争议的结果是,派禁军统帅赵匡胤率大军前往御敌。
第二天,赵匡胤升帅帐调兵遣将时,开封突然流言四起,说是“点检作天子”。赵匡胤吓得逃回家,害怕不已,说,外面都传我要造反了,我该怎么办?妹妹骂他,大丈夫临大事当自决!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北征大军出发,准备迎击辽国和北汉联军。大军在陈桥驿时,在赵匡义和赵普的操作下,军士们发起陈桥兵变,“逼”着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率军回开封做了皇帝。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或许,柴荣刚死时,赵匡胤还没有篡逆之心,但架不住他那亲爱的二弟给他整出“点检作天子”这一出戏,又在陈桥驿和赵普一起,撺掇众将士给赵匡胤黄袍加身,逼得赵匡胤只能乖乖就范。
人性是自私的,人性中最可怕也最现实的存在就是贪欲,人的贪欲是随着自身的处境和条件而逐步膨胀的。柴荣刚死不久,赵匡义帮助哥哥赵匡胤篡逆成功,做了大宋皇帝。
那时候的赵匡义的想法很简单,柴荣刚死,不篡白不篡,与其让别人篡了,还不如让自己哥哥赵匡胤去篡。因为他心里知道,一旦哥哥当了皇帝,能少得了他赵匡义的好处么?
等到赵匡胤做了大宋皇帝,倾尽全力扶持他这个晋王做大做强,以与野心勃勃的宰相赵普相抗衡,从这种抗衡中维持权力的平衡以及政局的稳定。随着赵普野心越来越大,平衡被打破。
赵匡义在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因为避讳,名字已经改为赵光义。赵匡胤开始意识到,赵光义和赵普都是对他的帝位威胁最大的人,按照先外后内的原则,赵匡胤打算先收拾赵普。
这个时候,赵光义的贪欲和野心已经今非昔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晋王,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他想要的是哥哥屁股下的皇帝宝座。到这时,他与哥哥的关系已经变成势不两立了。
自从公元976年三月,赵匡胤带着赵光义回了一趟洛阳,赵匡胤就感受到了局面开始失控,赵光义羽翼已丰,是时候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赵光义对他的威胁的问题了。

烛影斧声,赵光义害死赵匡胤
赵匡胤对二弟赵光义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只能耐着性子一步步来,像当初扶持二弟赵光义那样,倾尽全力扶持三弟赵光美,通过迅速壮大赵光美的实力,来牵制赵光义。
史载,这年的七月,赵匡胤三次去了三弟赵光美的家里。赵匡胤从建国到死,十七年时间里,去二弟赵光义家里的次数也就数次而已。这个举动释放出来的信号,当然也逃不过精明的赵光义。
赵匡胤认为,有他亲自操持,不愁把赵光美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到了那一天,光美和光义兄弟俩分权,互相牵制,两个人都会老老实实,安心做事做人,好好辅佐他以及他的儿子。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对赵匡胤来说是最理想的,因为既不会导致兄弟反目,又能维持大宋天下的稳定。要实现这个计划,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容易,他急切需要自己拥有更高的威望。
羽翼已丰的赵光义明显已经严重削弱了赵匡胤的威望,赵匡胤要执行用三弟来牵制二弟的计划,就必须干一件大事,再次把自己的威望提升到巅峰状态,才能又快又好地推进自己的计划。
提升威望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于是,赵匡胤在灭南唐仅仅半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发动征讨北汉的战争。赵光义一直在等待机会,到这时候,赵光义知道,不能再等了。
因为一旦赵匡胤成功灭了北汉,他的威望就会抵达巅峰,到那时候,赵光义就无力回天了。所以,不讲武德的赵光义只好提前下手,买通赵匡胤身边的太监王继恩,弄死了赵匡胤。
可叹啊!二弟赵光义就是赵匡胤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噩梦!他一生被二弟赵光义的黑手操控,被赵光义逼着篡夺后周帝位,又被赵光义下黑手弄死。悲哀啊,赵匡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匡胤的悲剧是:一生都被二弟赵光义的黑手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