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00:37

崇祯临死前才明白:逼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和李自成,而是这个人

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自缢而死,这便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结局。人们在朱由检的身上发现了一封血书,这是明朝末代皇帝的遗诏。
在这道遗诏中,朱由检反思了自己即位以来做的事,找出了自己落得如此地步的原因,那就是“诸臣误朕”……

末世奸臣从很早之前开始,就有一种言论,那就是“明朝实亡于万历”。
明朝的倒数第四个皇帝朱翊钧,是个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时期,三十年不上朝,导致本来就在走下坡路的明朝,彻底松开了刹车。
当皇位传到朱由检手里的时候,“明朝”这趟车已经刹不住了。

朱由检其实是一个很想做事的皇帝,这一点从他一上任就除掉魏忠贤就能看出来。
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上一任皇帝,他的治国态度与朱由校截然相反。
朱由校整天沉迷于做木工活,总是与斧子、凿子、木头混在一起,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真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人,其实是魏忠贤。
魏忠贤不是个贤臣,因为他掌握大权之后,为自己谋取了很多私利。
但是魏忠贤是个能臣,他能在明朝朝廷入不敷出的情况,安抚各方,让明朝不至于四分五裂。对于整个明朝来说,魏忠贤是一味良药。

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魏忠贤虽然能给大明王朝续命,但是他也在害大明朝。
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的话,就会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除掉魏忠贤?
但是站在朱由检的视角来看,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项,魏忠贤必须死。

朱由检觉得,魏忠贤必须要死,因为魏忠贤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从各个方面来看,他都犯了不可饶恕的罪。
而关于谁来接魏忠贤的班,朱由检没有想过,说着说他觉得这个问题不值得想。
毕竟魏忠贤在他眼里只是个奸臣,有无数贤臣能代替他。

但是崇祯皇帝没想到,这个魏忠贤居然真的是一个不可替代之人。
为了抵制魏忠贤,有一群有饱学之士,自愿组成了“东林党”。他们联手写一些文章,指出魏忠贤的错误,控告魏忠贤的罪行,将魏忠贤树立成了贪官奸臣的典型。

在朱由检眼里,这些东林党人就是他的知己,他们才是统一战线的人。
因此,在除掉魏忠贤之后,朱由检重用了这些东林党人,让他们接手了魏忠贤的职位。
但是,朝廷的状况居然还不如之前魏忠贤在的时候了……


朱由检本以为,魏忠贤就是大明朝的病根,只要除掉魏忠贤,朝廷官员就都会成为贤臣,大明朝就会开始复兴。
一直到临死之前,朱由检才明白过来,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不过现在说什么也已经晚了,朱由检心中的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诸臣误朕”。

孰忠孰奸朱由检一直认为,魏忠贤是绝对的坏人,而被伤害的东林党人,是绝对的好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大明朝除了魏忠贤,就没有别的坏人?
首先,魏忠贤确实坏,但是他又能,其次,东林党人确实被魏忠贤针对了,但是魏忠贤的做法也不无道理。

东林党人虽然一直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朝廷整顿官场,除掉魏忠贤。但是他们跟朱由检一样,从来没有想过之后的问题。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除掉魏忠贤,世界就会好起来的。但是世界上的事哪有这么简单,怎么会因为一个人就变好变坏?

而且东林党人一直在说魏忠贤如何如何,可是等朱由检让他们上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办法,甚至还不如魏忠贤在的时候。
魏忠贤在的时候,至少还能发得起军饷,不至于引起军队的骚乱,但是这群东林党人上台之后,却弄不到钱了,就连军饷都发不起。

而且,他们弄不到钱甚至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更过分的原因。
明朝末年,南方沿海地区交易频繁,连带着江南地区的经济整体高于北方。
当时的江南地区商业十分发达,商人们通过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他们却不用交税。

因为明朝末年时,朝廷的赋税主要还是向农民收取,商人虽然赚得最多,但是却只需要上缴少量的税款。
魏忠贤还在的时候,他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他开始对这些商人加征赋税,并将这些收来的钱存入国库。
虽然魏忠贤自己也从中捞了不少,但国库还是赚的。

对于这种情况,江南的那些商人自然是不乐意,因为这相当于他们的利润被魏忠贤抽走了一部分。
虽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只看重利益,而不看重数量。
在他们心里,只要没有大赚,那就是小亏,因此他们十分仇视魏忠贤。

而巧合的是,东林党人就是“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
东林党人掌权之后,魏忠贤要求江南商人上缴的赋税,全都免除了,这便是国库入不敷出的原因。
当然,钱的问题只是明朝末年无数问题中的一个。

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引入了内阁制度,而内阁首辅就成了宰相。
内阁首辅对朝廷的影响很大,有时候甚至比皇帝还大,因此皇帝在任命内阁首辅时要十分严谨,尽量选出一个最好的官员。但是朱由检的内阁首辅却是个半吊子。

崇祯十三年正月,陈演第一次入馆,成为了高级官员之一。但是陈演的能力很差,他根本不会做官,他只会投机取巧。
四月份的时候,朱由检要测试一下这些官员,回答得好的就能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陈演当然回答不好,但是他通过勾结宦官,提前搞到了试题。

在考试那天,陈演早早做好了准备,将自己已经修改多遍的答案说了出来。
朱由检没察觉到异常,陈演就这么混进了内阁,后来他还通过“宫斗”的手段,将之前的内阁首辅给排挤走了,他自己当上了内阁首辅。

但是他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什么也做不成,朱由检交代给他的事,他根本不会筹划。
当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但是陈演却事不关己,整天忙着收受贿赂,甚至以此出名。
在崇祯上吊的那年正月,终于有人将陈演的罪行告知了朱由检,朱由检开始调查陈演。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陈演干的那些事,令朱由检差点气昏过。
陈演为了活命,直接进宫见到了朱由检,还说什么自己有罪之类的话。
当时朱由检正在气头上,直接骂他说:“汝一死不足蔽辜!”然后就把他轰了出去。
pic/z0iifmtm4dv.jpg
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内政混乱,皇帝再怎么努力,只要这些政府官员不配合,都是白费力气。
逼死朱由检的人,不是起义的农民军李自成,也不是镇守边关的吴三桂,而是一直在他眼皮底下干坏事的陈演。
破坏朝廷内政的陈演或许才是导致朱由检走投无路的罪魁祸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崇祯临死前才明白:逼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和李自成,而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