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00:36

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时光,久久不肯咽气,被妻子嫌弃,哀求很卑微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岁月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天子,晚年却在病床上苦苦挣扎,不愿离开这个世界。
身边的妻子李淑贤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溥仪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像个普通老人一样哀求着想要多活一些日子,那份卑微让人心酸。
一个曾经统治过亿万子民的皇帝,为什么会在人生的终点变得如此可怜?
从龙椅到病榻的漫长路程溥仪这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得让人唏嘘。
1906年出生的他,三岁就被推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小小年纪就要承受朝政的重压,童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紫禁城的高墙内度过的。
1912年清朝覆灭后,溥仪的命运就开始了第一次重大转折。

虽然保留了皇帝的名号,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摆设。
在紫禁城里过着半囚禁的生活,每天面对的不是朝臣的跪拜,而是民国政府派来的监管人员。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失去了最后的庇护所,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先是逃到天津的日租界,后来又在日本人的怂恿下前往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战犯身份下的痛苦改造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在西伯利亚度过了五年的囚禁生活。
那段日子对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前皇帝来说,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寒冷的天气、粗糙的食物、繁重的劳动,这些都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1950年被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活。
这个曾经的天子,现在要学会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参加劳动。
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认识自己的罪行,彻底改造世界观。
溥仪在改造期间写了大量的检讨书和思想汇报,试图向新政权表明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
他学会了种菜、养花,甚至还掌握了一些手工技能。

这些对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人来说,确实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重获自由后的平民生活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时的他已经53岁了,人生过半,需要在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开始。
他被安排到北京植物园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园艺工人。
刚开始的时候,溥仪对这种平民生活还挺新鲜的。
他认真学习园艺知识,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同事们对这位前皇帝也比较友善,没有特别的歧视或排斥。
溥仪逐渐体会到了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工作之余,溥仪开始写自传《我的前半生》,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这本书后来成为了解释清末民初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通过写作,他也对自己的过往有了更深的反思和认识。
黄昏恋情中的甜蜜与苦涩1962年,56岁的溥仪与护士李淑贤结婚,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段婚姻。
李淑贤比他小17岁,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

对溥仪来说,这段婚姻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一些温暖和慰藉。
刚结婚的时候,两人的感情还算不错。
李淑贤对溥仪的过去并不太在意,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丈夫来对待。
溥仪也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尽力扮演好一个好丈夫的角色。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住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
溥仪每天上班工作,李淑贤在医院里忙碌。

晚上回到家里,两人一起做饭、聊天、看电视,过着平凡夫妻的日子。
这种生活对溥仪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疾病缠身时的无奈挣扎1960年代末,溥仪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生活颠簸,加上年龄的增长,让他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
他患上了肾癌,这种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基本上是不治之症。

得知自己患癌后,溥仪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个曾经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面对死亡却显得异常恐惧和不安。
他开始变得敏感多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病情逐渐恶化,溥仪需要经常住院治疗。
医院里的生活让他感到孤独和绝望,他多次向医生询问自己还能活多久,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医生们只能含糊其辞,不敢直接告诉他真实情况。

妻子的冷漠与内心的孤独随着病情的恶化,溥仪对李淑贤的依赖越来越强。
他希望妻子能够经常陪伴在身边,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李淑贤刚开始还能耐心照顾,但时间长了就显得有些厌烦了。
李淑贤毕竟是个普通人,面对丈夫的病情和情绪变化,她感到压力很大。
特别是溥仪经常在夜里因为疼痛而呻吟不止,严重影响了她的休息。

她开始抱怨生活的不易,对溥仪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冷淡。
溥仪敏锐地感觉到了妻子态度的变化,这让他更加痛苦。
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挽回妻子的关心,有时候甚至会像个孩子一样哀求她不要离开自己。
这种卑微的姿态,对一个曾经的皇帝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生命最后时光的绝望与不甘1967年,溥仪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
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极度虚弱,但意识还算清醒。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不断向医生和家人表达自己不想死的愿望。
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皇帝的威严。
他会因为医生的一个眼神、护士的一句话而胡思乱想,担心自己是不是快要死了。
有时候他会抓住前来探望的人的手,哀求他们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李淑贤在溥仪生命的最后阶段,表现得更加冷漠。
她很少主动去医院看望,即使去了也是匆匆来去,很少有温暖的话语和举动。
溥仪对此心知肚明,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承受这种精神上的痛苦。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去世,享年61岁。
他的一生从皇帝到平民,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的时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像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对生命充满了留恋。
结语溥仪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从万人之上的皇帝变成了普通的老百姓,最后在病床上像个孩子一样哀求着想要继续活下去。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曾经拥有多高的地位和权力,面对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末代皇帝,最终也要像普通人一样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信息来源: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著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抚顺战犯管理所档案资料
《末代皇帝溥仪传》- 王庆祥著
北京市档案馆相关史料记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时光,久久不肯咽气,被妻子嫌弃,哀求很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