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将如何影响青藏高原考古研究?
最近几个月,关于尕日塘秦刻石的话题一直很受文史爱好者群体关心。所以某乎官方前几天还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将如何影响青藏高原考古研究?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没影响。
1、猜想被坐实秦始皇时代,秦始皇派人出海找灵药的记录,司马迁的记载可谓不厌其烦。此外,秦始皇还出兵越过五岭,对岭南发动征服战争。并且秦兵还出击北方的匈奴。那么问题来了:东边的大海、北边的匈奴、南边的岭南,秦始皇都有过行动,那么,西边的青藏高原,是否有过秦人的活动踪迹?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到好奇。
在尕日塘秦刻石被发现之前,多数人其实也相信这样的一点:那就是先秦时代,西域人(也包括青海)的部族,应该和中原各诸侯国有过一定的来往,只不过史官不屑记载这个问题。在民国时期,甚至还有学者怀疑,诸子百家里面的墨子,其实是印度人——墨家思想其实来自印度。
而尕日塘秦刻石只不过坐实了这个猜想:那就是秦始皇确实派人在西部世界有所活动。
2、稀缺的青海历史不过,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也只是能证明秦始皇时代,秦曾派人在青藏高原有所活动。但是,青藏高原古代历史的内容比较单薄这一点,却也很难改变。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地广人稀的青海,在古代能够留下的历史并不多。
西汉史官司马迁的生活年代是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时期距离秦朝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很多秦时候的人,在汉武帝时代还尚在人世:比如南越国的皇帝赵佗——赵佗出生于秦王政在位第七年,这一年处于战国后期。赵佗去世于汉武帝时期,可以说赵佗的一生见证了战国、秦和汉朝初年的一系列往事。所以大致来看,司马迁和秦始皇时代的距离并不远。但是,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记载过西南夷(今云南一带)的历史,记载了匈奴的历史,也记载了西域各国的大概历史(比如《大宛列传》),甚至就连卫氏潮藓(《潮藓列传》)的记载,都被司马迁记录。但是,对于青海地区,司马迁几乎没有任何记录。
司马迁之所以没有记载青海地区的历史,根本原因就是:当时整个青海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到处都是规模很小的部落,所以没什么值得记录的内容。
实际上,对于青海历史的忽视,在后世延续很久。比如宋朝的时候,青藏高原和周边出现过很多吐蕃部落,但是,真正被宋朝史官记载的,也只有吐蕃六谷部和青唐吐蕃。但是,这俩吐蕃部族,还真不在青藏高原上——吐蕃六谷部在甘肃一带,而青唐吐蕃顶多是在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
3、结语当然古代青海也曾有过吐谷浑这样的强大部族。但是,因为青海的生存环境太恶劣,所以人丁稀薄。人丁少意味着“故事少”。所以,哪怕青海是黄河源头、中华水塔,也长期被古代史官忽视。
所以综合来说,尕日塘秦刻石对青藏高原的考古研究影响不大。甚至,即便是现在没有关于周穆王去过青海的考古证据,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也相信,周穆王应该去过青海。所以如果将来哪天发现周穆王去过青海的青铜器之类的出土,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