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位考生,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牢骚词,结果成了千古绝唱
文 | 稻述
编辑 | 稻述
提起宋朝就一定会想起宋词,而提起宋词,柳永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柳永是千年来为人称赞的大才子,他写的词被人传诵千年,至今仍受人喜爱。
但就是这么一个满腹才华的大词人,其一生却充满坎坷。
柳永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好学,年轻时就才华显露,他人生的追求就是要考取功名,进入官场。
可是心怀大志的柳永却屡次不中,在一次落榜后,柳永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在之后流传千年,称为绝唱。
但在当时,也正是这首诗,彻底改变了柳永的命运。
书香门第,少年天才公元1002年,19岁的柳永满怀少年意气前往京城参加科举,他以为自己此去定能一举夺魁。
那时他还叫柳三变,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取自论语中“君子有三变”。
柳永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中,所以柳永从小就对于当官、治理地方有浓厚的兴趣。
长大以后,柳永心里装的就是家国天下的事,而年轻时的柳永才学也远超同龄人,所以柳永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中功名。
柳永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路过许多地方,他在多地留下词句。
柳永先是到了杭州,当时的杭州也是富庶繁华之地,无数的文人才子都汇聚于此。
晚上当柳永乘着小船行驶在河上时,杭州城的繁华让柳永欣喜。
自古才子爱美人,柳永也不例外,秦淮河两岸青楼的莺莺燕燕,吸引着柳永,此后柳永常常出没于风水场所。
但当时的柳永一定不会想到,这将会对自己的整个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
当时的文人想要考取功名,除了有真才实学以外,还要有人引荐,当时常有文人想办法去攀附权贵,求能扶自己一把。
柳永也想,但是一直找不到能去找谁,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柳永写了一首赞颂杭州的词,并把它教给杭州有名的歌女。
到中秋杭州的孙何大人的宴会时,歌女上台演唱这首词,孙何听到词后,觉得柳永十分的有才华,决定帮帮他。
柳永以为自己的科举有望,但没想到孙何回京后,还没有来得及举荐自己,就因病离世了。
这给了柳永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觉得凭自己的才华与学识,定能中榜。
于是1008年秋,柳永通过举人考试赶往汴梁,他要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浅斟低唱,青楼才子柳永虽然还没有考上进士,但靠着写的词,他的名气已经传开了。
柳永在到达汴梁考试时,就是走一路写一路的词,而且柳永喜爱在风月场所为姑娘写词。
词中虽处处透露着才气,但却被读书人“嗤之以鼻”,这些词在他们看来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艳词”。
之后柳永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科举,他满以为自己能榜上有名,但现实却给了他一击,柳永落榜了。
而落榜的原因和他那些艳词有关,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对科举选人提出了要求:
“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谴之。”
也就是说文辞过于浮华靡丽的都不能要,柳永是结结实实“撞枪口上了”,他不出意外的因此落榜。
落榜后的柳永没有太难过,毕竟第一次科举就能考中的人“凤毛麟角”,属于天才。
柳永打算重整击鼓,下一次接着考,但毕竟人生失意,柳永难免牢骚,于是他写了日后流传于世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借这首词来排解落榜的愁苦,词中尽情抒发自己不在乎虚名,享受快意人生的态度。
可能柳永只是写着玩,内心还是想入仕的,但是宋真宗是当真了,柳永的词把他惹生气了。
宋真宗对于词的最后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非常不满意,再加上他知道柳永是个喜欢出入风月场合,寻花问柳的人,对他就没什么好感。
后来柳永再次参加科举,本来已经上榜,但是宋真宗在看到他的名字后又想起了那首词,于是便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把他的名字给划掉了。
就因为这一句话,柳永的科举之路被彻底封死,此后他再不能科举了。
但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柳永也并没有为此过于伤心难过,反而说,既然皇上让我去写词,那我就去写词。
此后他再次进入风月场所,还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永的人生由此进入到新的阶段。
pic/2h5phsvyljm.jpg
漂泊半生,郁郁而终虽然柳永被上流人士所看不起,但是在青楼女子眼中,柳永就是大才子。
当官的路被断了,柳永也再也没了家国大义之类的想法,此后他的日子就是纵情歌酒。
汴梁的繁华成就了柳永的词曲,柳永整日进出与风月场,在这里他写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词曲。
pic/4evyla1zo34.jpg
柳永喜欢给歌女写词,歌女们也爱慕柳永的才华,常常是柳永写下一首词送给歌女,歌女们就拿来演唱。
因为柳永的词写的极好,所以很快他的词就在整个汴梁中传唱。当时民间有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pic/uqwuqcolwf0.jpg
这十分贴切的形容了柳永词的传唱度,当时柳永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名词作人,方文山一类的。
那段时间确实是柳永人生最闪耀,也最快乐的时候,虽然整日出入风月场,但是受人喜爱,受人尊敬。
pic/rsg1y0onvej.jpg
尽管如此,柳永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读书人,在夜深人静时,想起自己这一生,难免遗憾。
后来宋仁宗即位,开了恩科,对于多次科举不第的人放宽了尺度,柳永听说后,觉得自己又有机会了。
这次他决定换个名字,不再叫柳三变了,从这时起,他才叫柳永。
pic/ai42bhyk2vf.jpg
最终柳永终于考上了,20多年的浮沉,此时的柳永已经人到中年,对他寄予厚望的父亲,也已经去世了。
但是柳永的心依旧年轻,他仍然充满希望的开启他的官场生涯。
柳永官场的第一站是睦州团练推官,一个八品小吏,后来他又调任浙江做盐监。
pic/dfbejtpd5fl.jpg
在那柳永看到了民间疾苦,当地百姓整日劳作,但日子依旧非常穷苦,柳永心怀同情,写下了《煮海歌》。
此后柳永又调任多地,但都是小官,他的官场生涯最终没能迎来“轰轰烈烈”。
pic/tubs2hllkkj.jpg
晚年柳永致仕后,定居在润州,公元1053年,柳永在去世。
pic/uf2oiqa1oko.jpg
关于柳永民间有一个颇为风流的故事,据说柳永是在一位青楼名妓的家中去世的。
柳永死后没有什么积蓄,连安葬的钱都没有,于是几位柳永生前交好的青楼女子一起凑了钱,安葬了柳永。
pic/alzkyhpinzc.jpg
这段故事真假已难考证,但却很浪漫,很适合做柳永的结局。
这么一位风流才子,终生不得志,但他的词,他的故事在千年中为人传诵。
pic/1n520jhyzf0.jpg
页:
[1]